发布时间:2021-05-16 22:05 | 来源:《求是》 2021-05-16 08:22:45 | 查看:1402次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杨洁篪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外事工作是我们党百年来波澜壮阔奋斗史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外事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把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世界发展大势,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发展历程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的外事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百年外事工作史可分四个时期。
(一)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和外交外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一,探索形成党的对外方针政策和对外交往模式,提出党的创始阶段对外工作思想理论。我们党对外交往具有鲜明的政党性和国际主义性,主要工作对象是苏联和共产国际。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抗日战争胜利后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两个阵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
第二,初步建立党的外事工作体制机制、组织架构和指导原则。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设立了“九部一局”的政府机构,外交人民委员部是其中之一。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周恩来同志为书记。1947年5月1日,中共中央外事组在山西临县三交镇正式成立。
第三,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得到了国际上的积极帮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处理对外关系的独立自主原则。抗战期间,我们党以更灵活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外部世界,主动开展对美英等西方国家工作。
第四,为新中国开展外交外事工作培养了干部队伍。党中央在延安13年间,建设了一支听党指挥、忠于人民的外事干部队伍。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同志陪同毛泽东同志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随后率领我们党代表团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谈判斗争,很多同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外事工作中坚力量。1948年,中央外事学校成立,大多数学员在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外交外事工作。很多饱经革命斗争考验的干部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投身外交外事工作。
(二)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一,着眼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扩大对外友好合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间地带”、“三个世界”等重要理论思想。20世纪50年代,我国同印度和缅甸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70年代,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第二,努力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迎来两次建交高潮。1949年10月3日,苏联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掀起第一次建交高潮。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党抓住国际形势变化契机,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我国建交国已有113个,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第三,积极运筹大国关系,实现重大突破。着眼70年代世界格局变化,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作出富有战略远见的重大决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同欧洲共同体也建立了正式关系。
第四,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有力提升国际地位。经过艰苦卓绝斗争,我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极大增强中国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力维护新中国主权安全和革命成果,空前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我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防和科技事业取得“两弹一星”等突破性成就。
第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1955年4月在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同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为践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各国友好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图为提案通过时,代表们热烈鼓掌,欢呼这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 新华社发
(三)1978—2012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
第一,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和世界大势,提出对外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判断,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苏东剧变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我国正确发展方向。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打破西方国家制裁。江泽民同志提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胡锦涛同志提出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国新兴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世界公认。
第二,同主要各方关系走向深入,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1979年1月,中美建交。1978年8月,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9年5月,中苏关系正常化。1991年,中国同东盟开启对话进程。世纪之交,我国深入推动同主要大国建立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
第三,拓展深化对外开放格局,取得重要发展成就。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妥善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总量从1978年世界第11位跃居2010年世界第2位。
第四,多边外交领域日趋活跃,深入参与或创建国际机制。2001年6月,第一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上海举行。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2008年8月,我国在北京成功主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5月,我国在上海成功主办第41届世界博览会。
1978年12月,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拼版照片:上图为深圳蛇口工业区一瞥(1982年8月3日发,新华社记者李长永摄);下图为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内的蛇口片区(2015年2月26日,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四)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战略远见和使命担当,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我们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十个坚持”为核心要义,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总目标和必须坚持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等一系列重大论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
第二,充分发挥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主场外交和重大对外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成功出席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和75周年高级别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等重要多边会议,就事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中国主张,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有力引领世界变局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成功主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海亚信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性成果,我国全球影响力和国际议程塑造力显著增强。疫情下,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重大抗疫合作举措,呼吁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强全球环境治理的“六个坚持”主张,倡导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百余位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过线下线上方式会谈会见、通电话、互致电函,为我国同世界各国关系发展、推动国际社会团结抗疫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第三,倡导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全面开拓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致力于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全世界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我国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对外开放达到前所未有新高度。2020年我国和东盟首次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同有关各方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宣布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展现致力于开放合作的坚定决心。
第四,深化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式对外工作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深入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中俄战略协作高水平。强调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致力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对美方损害我国利益言行进行坚决斗争反制,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加强同欧洲国家和欧盟沟通合作,积极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深化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同东北亚、南亚、中亚、中东、南太国家关系稳步增强,同东盟等地区组织合作不断拓展。与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持续深化,同非盟、拉共体等关系更加紧密。
第五,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等重大场合庄重宣示,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力回击一些国家鼓吹的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和平安全、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气候变化、文明互鉴等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人权观、生态观、文明交流观等重要理念,强调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坚决回击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沉重打击“文明冲突论”、“种族优劣论”,有力引领了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讲话中宣示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在中方推动和各方积极响应与共同努力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机制得以创立,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多边金融机构。我国积极推动朝鲜半岛、伊朗核、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和平解决,深入参与海洋、极地、外空、反腐败等领域规则制定,深入开展国际反恐合作,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第六,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台湾、涉港、涉疆、涉藏、涉海、涉疫、人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敢斗善斗,坚定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台湾问题上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在涉港、涉疆、涉藏、人权等问题上打赢多场硬仗,决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有力应对海上侵权挑衅,维护南海大局稳定。坚决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践行外交为民理念,增强海外利益保障能力。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改革,维护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第七,持续增进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全面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向国际社会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原则,阐明中国的道路制度、发展方向和战略意图,阐释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世界各国带来重要新机遇。全方位宣介我国疫情防控经验成效和对全球抗疫的积极贡献,加强同有关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倡导不同文明间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第八,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加强党中央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下,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加强外交外事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政党、人大、政府、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对外交往蓬勃开展,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不断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力亲为,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优势,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全党全国人民的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二、回顾建党百年来党的外交外事工作伟大光辉历程,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经验与启示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领党的外交外事工作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也充分体现在党的外交外事工作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国际形势和历史大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断推进外交理念、实践和机制体制创新,逐步形成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进入新阶段新时期,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必将持续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向前迈进。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党的外交外事工作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外交外事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和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外交外事工作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外交外事工作要通过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民群众从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发展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我们多次在国际上发生政局突变、战乱动荡、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下,采取果断有力措施保障海外中国公民安全,把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切实贯彻到外交外事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国家发展安全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始终将为我国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作为根本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根据不同时期世界格局变化和国际形势特点,不断调整对外方针政策,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经贸投资等领域合作。立足新发展阶段,外交外事工作要服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不断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次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举行。图为2001年11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会议闭幕。 人民视觉供图
(四)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始终不渝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自身的国家属性、实力地位、所处国际环境出发制定和推行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方针政策。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独立、自主、和平、互利的原则上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推进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增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做好多边外交工作,不断打造和深化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 徐家军/摄
(五)始终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外部风险挑战,我们党始终坚持斗争精神,始终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全力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今后中国越是发展壮大,我们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风险就会越突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就越艰巨繁重,就越要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六)始终坚持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不断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坚持正确义利观,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既是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对外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方针。我国将长期同发展中国家携手并肩,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七)始终坚持实事求是,锐意开拓创新,推动党的外交外事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开拓创新“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外交外事工作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守正出新的重要原则。我们党始终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出发,立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确定对外方针政策,不断摸索和总结规律性认识和方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八)始终坚持统筹维护自身利益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正是基于我们党一贯的崇高理想和追求,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同各国一道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这反映了世界各国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普遍心声。
(九)始终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秉持“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我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伙伴关系不断发展。我们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搞“小圈子”,坚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十)始终坚持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外交外事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外交外事干部队伍要永葆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赤子心,永葆开拓奋进、担当有为的事业心,永葆主动学习、自我革新的进取心,永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心。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和重视外交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形势下要建设好对外工作队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外交外事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勉励全体外交外事工作者再接再厉、埋头苦干,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开辟新局面新境界,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外交外事干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甘于奉献,忘我工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为祖国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百年来党的外交外事工作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唯有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牢牢把握外交外事工作的正确方向;只有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在重大历史关头和关键节点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临危不惧、勇毅前行;只有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和艰难险阻时通盘谋划、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力量和资源打赢对外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只有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更宽广的战略视野推进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总之,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继被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安理会、人权理事会以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等机构的多项决议中,有力推动这一理念变成全球性共识。图为2017年2月2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开幕。该会议通过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摄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关系持续深度调整,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主要力量加快战略调整,国际环境中变乱交织的因素更趋突出。与此同时,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并未改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繁荣稳定、合作共赢仍是国际社会人心所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契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各国共同利益,赢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理解和支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开局之年。对外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一)发挥元首外交战略统领作用,通盘考虑、综合运筹对外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系列重大对外活动为主线,引领带动全方位对外工作。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积极效应,精心筹备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多边会议,全力做好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涉外工作,办好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等大型涉外活动。
(二)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数字、绿色丝绸之路。继续发挥好服贸会、进博会、广交会等重要平台作用。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深化同各国抗疫合作,共促全球经济复苏。
(三)坚持系统观念,深化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以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为契机,强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敦促美方根据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入开展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加强中欧协调合作,深化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做好周边国家工作,推进互利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以中非、中阿、中拉论坛等机制为引领,全方位拓展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妥善处理朝鲜半岛、伊朗核、阿富汗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四)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挫败国际反华势力图谋,确保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坚决打好台湾、涉港、涉疆、涉藏、涉疫、人权等问题主动仗。坚定维护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地区局势和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加大国际反恐和执法合作,维护我国海外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
(五)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继续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进真正的多边主义,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坚决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小圈子”,坚决反对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积极引领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方向,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定位,坚定维护多边贸易机制。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改革进程,深入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落地。继续加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机制建设。积极推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参与网络、深海、极地、外空等国际治理。
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加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