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肛门”事件调查结果不可信(图)

发布时间:2010-08-09 08:43 |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03日 15:05:32 | 查看:4945次

助产士面对媒体落泪

  新闻背景

  7月29日,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卫人委”)召开紧急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凤凰医院助产士“缝肛门”一事的调查结果,称目前无证据证明助产士张某缝合了产妇林丽萍的肛门。有记者发现专家组到深圳凤凰医院调查时,并没有到病房对产妇进行必要的问话和调查。对此,深圳市卫人委医疗服务监管处处长周复承认,调查组这样做有点“仓促”、“考虑不周到”,只问了家属,没去调查产妇。(《扬子晚报》8月1日)

  正方:“缝肛门”事件调查结果可信

  产妇被“缝肛门” 媒体别太“激动”

  广东深圳“产妇肛门被缝”纷争,并未随上周深圳市卫生和计生委组织的专家组调查而落幕。8月2日,医患双方均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调查。

  但与此同时,舆论最初却出现了一边倒的声音,将患者定位于受害者,将医者推向对立面。互联网上,更是骂声一片。

  医患之间,并不平等。专业知识不对称、手术信息不对称,使患者处于相对弱势。个别医务人员索要红包,医德败坏,不断伤害着公众的信任。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公众的情感很容易偏向患者。如何报道医患纠纷,帮助化解医患矛盾,考验媒体良知,也考验媒体智慧。

  作为媒体,伸张正义无可厚非,为民请愿无可厚非,但这一切,都有赖于客观的立场和翔实的调查。在当事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带有偏见性的报道,不仅不利于发现真相、解决问题,甚至会扭曲真相、激化矛盾。报道医患纠纷,既要倾听患者的求助,也要倾听医务人员的解释。在医患之间,媒体不妨担当沟通的桥梁,尽量化解矛盾,而不是火上浇油。

  隔行如隔山。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如果不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很可能会带来误读误解。在报道医患纠纷的时候,媒体也不妨冷静些、虚心些,尽量弄懂医学知识、提高报道专业水准,尽量还原事实真相、体现客观公正。只有秉承科学态度,尊重医学规律,才能减少公众误读,增进医患信任。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医患矛盾也很突出。化解医患矛盾,媒体肩负一定责任,却扛不了全部责任。这方面,医生、医院、政府责任更大,也要做出更多努力。医生应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理解,获得患者支持,赢得患者尊重。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院要勇于担当、多做检讨,政府要及时介入、公正处理。

  希望通过媒体和全社会的努力,医患纠纷能越来越少,医患关系能越来越好。(苗 苗 原题:医患有纠纷 媒体要冷静)

  反方:“缝肛门”事件调查结果不可信  

  封肛的调查结果——没“出处”?

  7月29日,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卫人委”)召开紧急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凤凰医院助产士“缝肛门”一事的调查结果,称目前无证据证明助产士张某缝合了产妇林丽萍的肛门。有记者发现专家组到深圳凤凰医院调查时,并没有到病房对产妇进行必要的问话和调查。对此,深圳市卫人委医疗服务监管处处长周复承认,调查组这样做有点“仓促”、“考虑不周到”,只问了家属,没去调查产妇。(《扬子晚报》8月1日)

  既没询问当事的产妇,又没查看患处,深圳市卫人委的调查结果就没出处,由此产生了一条令行业蒙羞的新歇后语:封肛的调查结果——没“出处”。

  有人巧解说:人之所以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就是要多听、多看、少说。在我看来,深圳市卫人委是“少听、没看、多说”:少听——只听了助产士张某的话,甚至宁愿相信她的“以人格保证”。而不去听听当事人之一的产妇的说辞,只简单询问一下她的家属,这恐怕不是“仓促”、“考虑不周到”所能解释清楚的。没看有没有被封肛,以医卫行家的能力,探看一下那个“惹事的肛门”便知,可他们对这个最能澄清是非的“物证”没看,甚至没看一看家属留下的手机视频,再次发生重大“疏忽”,这就让人难以信服了。多说——调查何匆匆,通气却一套套,还大玩“执业范围”、“违规行为”等文字游戏,公然再次忽悠公众智商。

  兼听则明,证据至上,这是调查事件的最基本常识,深圳市卫人委官员几乎在偏听偏信一方的基础上,得出了封肛事件的调查结果,这已够让人吃惊的了。而该委周姓处长承认这样做有点“仓促”、“考虑不周到”,仍照此调查结果知错不改地处理此事,而且在记者当场提出质疑后两三天内,没有任何“修正”措施,使人不能不得出另一个“调查结果”:深圳市卫人委这是在“封肛”,不让行业丑闻传播,已避免自己处于被动和难堪的位置。
《扬子晚报》这则新闻的上一条消息是:就湖北“打错门”事件,武汉市公安局对武昌区公安分局处置少数民警违纪打人问题失当进行问责,公安分局政委被免,局长书面检讨、通报批评——处置不当也该“被处置”,这是进一步问责的良好开端,希望相关部门也能对深圳“封肛门”事件的草率调查进行问责。(成彪)

  “人格担保”回答不了“缝肛门”的质疑

  深圳产妇刘花称疑因未给助产士足够的红包遭到报复,肛门被缝针。29日,由深圳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北大深圳医院三位肛肠科主任及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组成的专家调查组作出暂时结论:产妇确实有痔疮,肛门没有被缝闭,但用没用针难以确定。事件主角深圳凤凰医院助产士张继蓉则“以人格担保”她发现产妇刘花痔疮出血后只使用线结扎,连针都没动过。(7月30日《南方都市报》)

  “缝肛门”的事态发展出乎意料,对于用没用针,专家组的专家们把球踢给当事人,由当事人以“人格担保”。在人格没有瑕疵的情况之下,用“人格担保”并无太大问题,但问题是,此事发生后,患者及社会公众对相关人员的人性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对人性的质疑,如何能用“人格”进行担保?专家对到底缝没缝针竟然“没办法判断”,也未免太过玄幻了。

  我对此事并无偏向性,因为确有可能在手术后因排便不畅而产生肛门被缝合的错觉,但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查进行认定。然而,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对高超技术和话语权的专家们,居然无法确定有无缝针这样的虽然低级、却处于事件核心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专家无法确定,当事人出来“以人格担保”,反而引起大家更深的质疑:专家组是在进行客观的独立调查,还是怀着“主题先行”的目的为当事人及当事医院遮掩?

  由于近年来医院发生的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对公众的影响,对于涉医事件,公众的第一反应就是“有罪推定”,这很难说公众是非理性的,因为各种事件对公众的“教育”,反而使得公众以怀疑医院为理智。这使得医院及医护人员在事件发生之后,其“人性分”偏低。

  修复公众的人性质疑,无法因“人格担保”而能实现,而必须依据公开透明且无瑕疵的程序和公正而经得起质疑的检查。以“缝肛门”而言,双方的争议核心在于肛门有没有被针缝合,这是专家组绝对不可能绕过去的问题。专家组“没办法判断”,公众也就只能自己进行判断了。(廖德凯)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3楼 河北省秦皇岛市2010-08-14 11:26:02 发表
匿名网友:媒体就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