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03 17:53 | 来源:求是网 2021年04月29日 20:48:56 | 查看:1170次
作者: 学而时习
2021年4月25日,正在广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听取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汇报时强调:“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4月26日,总书记来到桂林市象鼻山公园考察调研时指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天生丽质,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总书记一直很关心祖国江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相关工作。今天,让我们一起体会总书记的“江河情怀”!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下午,习近平在桂林市阳朔县,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一定要呵护、保护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谈起他的“漓江情结”。
2010年3月10日,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发言中,习近平同志回忆起少年时期在广西漓江游览的难忘经历。“我在青少年时期,就曾与几位同学到过漓江。我记得,游完泳以后,衣服都是在漓江岸边晒干的。当时的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江边渔民鱼篓里的鱼都是金鲤鱼,感觉就像在神话故事里一样。”他反复叮嘱:“漓江水质决不能破坏,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
5年后的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广西、到桂林的美好往事。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美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纯净优良的生态环境,饿了在街边吃一碗桂林米粉,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他叮嘱广西的同志:“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
几天前的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桂林考察调研,在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听取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汇报,并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当地负责同志告诉他,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推进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全面清理整治采石场、非法采砂等。总书记鲜明指出:“最糟糕的就是采石。毁掉一座山就永远少了这样一座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再滥采乱挖不仅要问责,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他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杜绝滥采乱挖,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
壶口瀑布是黄河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其奔腾不息、磅礴汹涌的气势被视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图为游客在位于山西省吉县的黄河壶口瀑布游览(摄于2019年6月30日)。视觉中国 吕桂明/摄
保护母亲河是千秋大计
“漓江情结”、“桂林情结”是习近平总书记“江河情怀”的一个侧影。长久以来,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的保护与发展,一直牵动着总书记的心。他曾意味深长地说:“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满怀对母亲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黄河、长江沿线考察调研,先后数次主持召开有关黄河、长江的座谈会,对母亲河的保护与治理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图为黄河北源的发源地——青海省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供图
“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
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条大河皆发源于青海。对于青海的生态保护,尤其是三江源保护等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
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青海代表团审议;同年8月,总书记又前往青海考察,都对保护好三江源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中华水塔’是国家的生命之源,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青海省担负着筑牢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要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强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加强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设,加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就不宜发展产业经济,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语重心长地说:“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投运以来有效发挥了“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的综合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图为小浪底大坝泄洪。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马贵安/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总书记还指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实施水源涵养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工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要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工程,加大黄河流域污染治理。”“要把握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原则,编好规划、加强落实。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居于统领地位。2007年爆发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曾使太湖明珠蒙垢。太湖水危机后,流域地区在应急防控、综合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太湖至今已连续十多年安全度夏。图为太湖美景。国家发展改革委供图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
2016年、2018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长江上中下游的重庆、武汉、南京亲自主持召开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从“推动”、“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绘就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
2018年4月25日,在实地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察看非法砂石码头取缔及整治复绿、湿地修复情况。君山华龙码头地处长江干流河滩,这个曾经污水横流的非法砂石码头,经过整治复绿、湿地修复,面貌焕然一新。总书记走进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站,察看实时监测系统,在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展板前驻足良久。“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字字千钧。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通市五山地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时,深有感慨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说:“我在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我来调研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门来看看这里的环境整治情况,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大理实行全域治理、全民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苍洱相映、水天一色、如诗如画。 大理州委宣传部供图 杨继培/摄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一直十分重视江河湖泊的保护与发展。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海地区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查干湖了解生态保护情况时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察看智慧管理平台运行情况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江河情怀”的绿色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每到一地,他都站在民族千秋伟业、人民世代幸福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江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擘画万里蓝图、指明前进方向,生动践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22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时所强调的,“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来源:求是网
策划:陈亦琳 柴潇凡
制作:柴潇凡
审核:李艳玲
监制:张西立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