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携手志愿服务传递大爱(3图)

发布时间:2021-04-28 19:42 | 来源:辽宁日报 2021年04月28日 12版 | 查看:1407次



付玉枝(中)与部分家人合影。

付玉枝手捧家庭荣誉证书拍照留念。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姜义双 文并摄

核心提示

今年78岁的付玉枝是辽北技师学院退休教师,自1962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把助人当作快乐,把行善当作本分,尽己所能资助贫困学生。2003年,她组建了调兵山市心连心志愿团并担任团长,在她的带动下,志愿团从最初3人发展到今天的6000多人,她的老伴、儿子儿媳及孙子孙媳、孙女也都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付玉枝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

4月中旬的一天,在铁岭调兵山市辽北技师学院一处老旧小区内,穿过逼仄阴暗的楼道,记者叩开了辽北技师学院退休教师付玉枝的家门。

伴随着主人的热情招呼,记者看到已经78岁的付玉枝,留着齐耳的短发,身着唐装,身板依然笔直,声音洪亮有力。

付玉枝的家可以用简陋来描述,50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一台旧电脑、一台老式彩电,再也找不到其他像样的东西了。两室一厅的房间,仅有一间卧室铺了黄色的地板革,小小的客厅和另一个房间都是水泥地面。书柜里除了书籍,剩下的空间塞满了各类证书、奖章,墙上挂满了锦旗,有她个人获得的,也有志愿团获得的。

调兵山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别看付玉枝家这么简陋,但自1962年参加工作至今,她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她家这些年捐出去的钱够买一栋别墅了。”

每月仅留5元工资作生活费

1943年,付玉枝出生在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母亲一共生了11个孩子,只有5个活下来。”在付玉枝童年的记忆里,饥饿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尽管自己家有时都揭不开锅,但遇到有上门讨饭的,付玉枝的母亲宁可自家人饿肚子,也把讨饭的让进屋,吃饱了再走。

“我妈妈一辈子做好事,邻里有生小孩的,她就做好小衣服送过去。”回忆起母亲,付玉枝眼里满是敬佩和自豪。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时下大雨,付玉枝就把雨伞借给了同学,自己淋着雨跑回家里。

“一路上我都担心妈妈会不会说我,没想到妈妈却表扬了我,说我做得对。”

新中国成立后,付玉枝的母亲在居委会工作,父亲在煤场上班,母亲没有工资,一家7口人的生计,就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支撑。

虽然贫穷,但母亲把最可贵的善良品格根植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从小学起,付玉枝就乐意帮助别人。

“每天一到教室,我就留意看谁没来上课,自己也特别用心听讲,等放学后就去给人补课。” 付玉枝说。

1962年,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付玉枝被分配到法库县三面船镇团山子小学,任三年级班主任。第一天上课,付玉枝就遇到了难题,班里42个学生,只来了12个。

一下课,付玉枝就急忙到学生家中走访。

“家里没钱,不上了。”“家里喂猪喂鸡缺人手。”“弟妹都小,需要人来照看。” ……

面对家长们的回答,付玉枝费尽口舌去劝说,但都无济于事。直到最后她对家长说:“只要让孩子回学校念书,孩子的书本费我来负责。”

孩子们陆续回到了学校,每月工资只有30元的付玉枝,仅留下5元作为生活费,余下的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了。

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付玉枝说:“舍去物质,得到的是精神财富,这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成立心连心志愿团

1963年3月,经团山子小学校长介绍,付玉枝与同校教师曲以正结为连理,开始了同甘共苦的生活,直到2012年10月16日曲以正因病离世前,他始终坚定支持付玉枝奉献爱心。近50年间,夫妻俩省吃俭用,每个月拿出一个人的工资资助贫困老人和学生。为了筹集更多的资助金,他们甚至捡破烂儿、糊纸盒。

有一个月,由于需要资助的人太多,夫妻俩的工资都捐了出去,只好把零钱罐里的硬币拿出来买挂面和咸菜凑合度日。

“老曲和我一样都是苦出身,他父亲去世早,他是和妈妈要饭来到辽宁的。上学时,老曲就是班级干部,工作后,又是先进工作者,1965年就入了党,是老党员。”在付玉枝满含深情的回忆中,对丈夫既有不尽的眷恋,又有深深的自豪。

“我们上学时都享受国家助学金,可以说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回报给党和国家。”基于共同的信念,工作之余,付玉枝和曲以正主动扛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定下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家训。

2003年,已从铁岭工程技术学校(2006年升格为技师学院,定名为辽北技师学院)退休的付玉枝、曲以正和12岁的孙子曲洋商量,准备成立一个志愿者组织,以聚集更多的人奉献爱心。给这个组织起个什么名字呢?三人合计:“咱们成立组织的目的是为老百姓服务,要服务好就必须和百姓心贴心,咱这个组织,就叫心连心志愿团吧。”

名字确定下来后,2003年3月1日,调兵山市心连心志愿团正式成立,成员只有付玉枝、曲以正、曲洋三个人。不久后,付玉枝、曲以正的两个儿子、儿媳妇都成了志愿团成员。

大儿媳朱永红每年都出资买毛巾、肥皂给矿工送温暖,有时看到婆婆愁眉苦脸,就猜到婆婆又把工资都捐出去手里没钱了。每当这时候,她就会找借口给婆婆送一些钱去。有人不解地问朱永红,“你把钱给婆婆,可她把钱都给了别人,图个啥?”朱永红总是笑呵呵地回答:“图啥?就图婆婆高兴,婆婆帮助的人,都是需要帮助的人。”

小儿媳陈立新从集体企业下岗后,就在市场上卖馒头。虽然每卖一个馒头只有几分钱的利润,但每年端午节,她都和婆婆包上千个粽子送到空巢老人家里。平日里有点空闲时间,她还去帮助空巢老人做家务。

受家风的影响,付玉枝的孙女曲娉婷、孙子曲洋的媳妇也都加入了志愿团。

2015年,付玉枝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优秀敬老志愿者;2017年和2018年,付玉枝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2020年,小儿子曲建永家被评为辽宁省文明家庭,大儿子曲建军家被评为调兵山市文明家庭。

从3人发展壮大到6000多人

付玉枝的行动带动了家人,也带动了周围很多人。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有7个志愿服务队,其中6个是在她的带动下成立或从她的队伍中分出去的,都听她的“号令”。

付玉枝经常对队员们说,“奉献爱心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爱心就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2013年,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召开志愿者表彰大会,付玉枝发言时,向与会的1200多人公开了自己的联系电话,“谁想当志愿者就找我,谁家有困难就打我的电话。”

一天,有人打电话给付玉枝,说自家的孩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很差,不知该怎么办?付玉枝此后多次登门劝导,终于让这个孩子重新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学习。

在随后的日子里,付玉枝就和老伴经常去网吧劝上网打游戏的学生。时间长了,学生们躲着他们,网吧老板恨他们耽误生意,她家的门经常被砸,门锁被塞上火柴杆,报箱也被砸坏。但夫妻俩并不气馁,还动员更多的志愿者一起做学生和网吧老板的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先后有200多名未成年人告别网吧。如今,不少后来考上大学的学生,假期里特意赶来看望付玉枝,感谢她当年的劝阻。

经过18年的发展,现在调兵山市心连心志愿团已经发展壮大到6000多人,从植树、捐款、戒毒戒烟、清理白色垃圾到宣传雷锋精神、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帮助贫困学生重返校园等公益活动里,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就像一支支火把,点燃了爱和善良的火种,温暖着调兵山人的心。

据不完全统计,调兵山市心连心志愿团成立以来,已累计向社会捐款40多万元,数百名空巢老人得到了关爱,10名大病患者重获新生,上千名贫困学生重返课堂,400多个困难家庭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补记

格局

付玉枝的家很小,但她的家常年人来人往,有志愿者、孤寡老人、学生……有的来寻求帮助,有的来沟通交流,有的来学习。

为帮助放学后无人接送的孩子, 付玉枝买来许多书籍,建立图书室,义务照管这些孩子。

2020年,心连心志愿团成立了宣讲团,几天前,老人组织宣讲团骨干来家里学党史。记者采访时看到,她家卧室墙上还挂着“心连心志愿团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报告会”的条幅。

付玉枝虽已年近八旬,但头脑清晰,讲话语速很快,逻辑严密。交谈中,老人始终笑意盈盈,自信从容。老人拿出了一张2019年参加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老干部处组织的百米比赛的照片,照片上的老人迎着阳光,昂首挺胸,笑容满面,全力奔跑着。老人说,她年轻时就爱运动,现在还时常参加公司组织的门球比赛。

在付玉枝身上,看不到丝毫衰弱怠惰,她浑身洋溢着一股向上的力量,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以前老人为了省钱,用的手机一直是老年机。2019年8月,为了参与“学习强国”APP的学习,也为了方便与人沟通,老人特意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一年多时间,她在“学习强国”的学习分数达到2.3万多分,而发微信、传照片、视频通话的熟练程度,也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我愿做一支火炬把爱传递,也愿每个志愿者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是老人在宣讲团骨干学党史报告会上的发言。

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党员,虽然年事已高,虽然身居陋室、收入微薄,但老人心里想的是他人的冷暖,并为之孜孜以求,永不停歇。

以更大的格局看待日常的人与事,也许就是老人快乐的秘诀。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