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6 13:28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4月26日 第02版 | 查看:737次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4月15日,湖州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迎来了一批来自远方的朋友。
行走在平坦开阔的乡间绿道,环顾四周整洁的民居,或眺望远处青峦叠翠……来自30余个国家的外国驻华使节等外宾,实地探访“两山”理念诞生地,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
“如果有一套房子,我愿意一直住在余村。”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塞利姆·贝洛尔塔亚感慨道,余村让他相信美丽环境和美丽经济是可以相向而行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6年前,安吉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作出的这一科学论断,在实践中被反复检验并不断发展,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的绿色窗口。
过度开发换来“黄牌警告”
“三面环山的余村,农田产粮相当有限,为解决温饱问题,当时的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大山。”安吉县委党校副校长楼成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但由于发展模式粗放,引发了诸多生态矛盾。
靠着山体储存的优质石灰岩,20世纪70年代开始,余村兴起矿山经济。直至90年代,村里仅4.8平方公里的土地,已有3个矿山、1个水泥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300多万元,一度成为安吉县“首富村”。
然而好景不长。村民俞小平回忆道,当时矿区烟尘漫天,常年一片灰蒙蒙,很难呼吸到一口干净的空气;竹林被粉尘覆盖,因缺少阳光变得枯黄;还有震耳的矿山开炮声,扰得村民心烦意乱。
过度开发造成的污染,遭到安吉县母亲河西苕溪的“控诉”。
彼时,走上工业强县之路的安吉,崛起一批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顺利摘掉欠发达县的帽子,却也造成西苕溪污水堆积,乃至影响到太湖流域。
1998年,国务院开启太湖治污“零点行动”,安吉县收到“黄牌警告”,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安吉县痛定思痛,下决心告别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开启绿色发展的道路。由此,余村相继关停矿山及相关企业,封山护林。”楼成说。
2001年,安吉确定生态立县战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行动,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业,改卖石头为卖风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呵护生态赢得“金山银山”
“当时村委开会讨论要把石灰窑关停时,一半以上的村干部都很犹豫,怕接下来的日子难过。”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回忆道。
随着余村环保力度加强,试图进驻的污染项目被一票否决,山野复绿,溪水变清。代价却是村集体财源萎缩,年收入一下缩至20万,几乎半数村民失业。
“由于当时绿水青山的转化效益还未充分显现,本想走生态发展之路的余村人遭遇阵痛,徘徊在十字路口。”楼成说,这时,余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赴安吉县考察,来到了余村。当得知村里为了还一片绿水青山而关停所有矿区时,习近平称赞余村的做法是“高明之举”,并劝勉村民“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放弃,要知道选择,发展有多种多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鲍新民说,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余村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兴盛,2005年至2019年,余村集体经济收入从91万元增加到521万元。
“沿着‘两山论’指引的道路,安吉县执着探索‘两山’转化的路径、方法,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及系列后续工程为总抓手,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把安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穷县建设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名县。”楼成说。
党的十九大已将“两山”理念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两山”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将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历史贡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