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任务创造“人类首次”—— 这一次,我们没有跟在别人后面干!

发布时间:2021-04-14 10:3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14日 04 版 | 查看:719次

当沉寂了几十亿年的月球背面,迎来第一位地球访客——嫦娥四号时,那些大谈中国探月行动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的声音,终于消停会儿了。

  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月球车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分离,在月球背面留下一道浅浅的辙痕,让中国人在月球探测征途上,重重写下“人类首次”四个大字。

  “这是国际上从未做过的全新任务,我们在探月领域第一次从‘跟跑’走向‘领跑’!”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说,在过去60多年的人类月球探测史上,月球背面始终是一块未被抵达的处女地,来自中国的嫦娥四号,则改写了这一历史。

  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了苏联探月、美国登月这些人类壮举。几十年过去,中国开展绕月、落月、返回,曾被质疑是走别人的老路,为什么还要去搞?

  这样的问题,曾不止一次地引发讨论。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也曾被问起类似的问题,他反问道:“别的国家生产汽车,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生产了?别国科学家研究人类起源,我们的科学家还要不要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也多次提醒:“如果等到别人都已找到月球资源利用的方法,我们再启动探月计划,就太晚了。”

  最终,中国航天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探月征途之中。

  从2007年到2020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探月六战六捷,其中每一步都饱含中国人的创新智慧。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这一人类探月史的壮举,更是中国探月人“敢创新”的最佳注脚。

  嫦娥四号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一旦后者任务失利,可以迅速排查原因,让备份星上阵。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嫦娥四号何去何从,便有了不同意见。

  一部分专家认为应该求稳,把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正面,有经验,有把握。但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不要做重复的事情,要做就做点新东西——将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背面去。只要去,就是世界第一次,就会有新发现。

  然而,落到月球背面,有巨大的技术挑战: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的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为月球背面。人类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看到月球背面,嫦娥四号落到月球背面,便无法与地球通信,这就要求发射中继通信卫星,但由此会带来新的花费,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一些求稳的专家认为:没必要冒这个险,在月球正面着陆保险系数更高一些。敢于创新的专家则据理力争:包括通信、导航、遥感、气象等在内的应用型卫星,应该花主要精力“力保成功”,而像嫦娥系列在内的探索型卫星,则应该给予更多的“创新空间”,每走一步都力争有创新。

  一段时间的论证后,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力争创新的观点逐渐被接受。工程领导最终拍板:任务方案中增加一颗中继卫星——也就是人们后来熟知的“鹊桥”,用来保障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通信。

  这就有了后来人们熟知的故事:“鹊桥”与“嫦娥”相互成就,嫦娥四号任务成功,全球瞩目。中国探月团队因此斩获无数国际大奖,其中还获得了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团队金奖,这是该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为中国项目颁奖。

  截至2021年4月6日,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度过了825个地球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进入第29月昼工作期,至今它们还在月球背面——这片只有中国探测器抵达的地方工作。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专家说:“从今以后,我们再不能说,中国人只会跟着干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