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5 21:0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9月5日 | 查看:619次
王春生,男,汉族,1964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
王春生长期坚守海洋科研工作第一线,参加我国30多个航次调查,8次担任首席科学家,11次搭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探秘海底。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畏艰辛,屡创佳绩,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提升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的话语权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深海探秘勇士”。
工作30多年来,王春生平均每年参加一至两次海上科考,每次随船出海,少则一个多月,多则小半年。2005年中国首次大洋环球科考,王春生担任前半程的首席科学家,在船上连续工作152天。由于高强度作业,两台岩芯取样钻机先后出现不同故障,但此时船上携带的备品备件都已用完。王春生立刻组织抢修,把其中一台钻机的逆变器拆下来装到另一台上,以保证科考作业顺利开展。他们克服安装空间狭小、耐压筒沉重的困难,花了几个小时才完成拆装。由于两台钻机设计细节各不相同,重新组装后,控制系统仍无法正常启动。经过三天三夜的远程会商、抢修,终于使钻机恢复了工作。
2013年以来,王春生担任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4个航段的首席科学家,进行了11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6352米,取得了大量深海生物样品和视频资料,对深海生物多样性及分布特点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相关规定制定上的话语权。
王春生非常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带领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工作。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第十九届会议审议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申请和第二十届审议中国五矿集团多金属结核保留区勘探合同申请时,王春生负责勘探区环境研究与评价方面的陈述和答辩,为顺利申请到2个矿区的勘探合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国际海底管理局“西太平洋海山区环境管理计划”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他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多项;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2本;发现海洋生物3个新属,50多个新种;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王春生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先进个人、十佳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