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9 22:29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3月19日 第08版 | 查看:833次
字里行间
◎胡一峰
在电脑写作成为主流的时代,字体是我们生活里的常客。选择何种字体,有时是行文规范的要求,有时反映了个体审美偏好。有人甚至说,写作时必须根据心情选定不同字体,不然笔下苦涩,无法成文。那你可曾想过,字体是如何形成的,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或可帮你揭开谜底。
著者在书中系统回顾了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历史。从形式上看,本书大体以时间顺序为逻辑,上编和下编分别介绍了1949年前后的文字设计。但从逻辑上看,全书又可视为同心圆结构。最内一层是各种字体的产生及运用;其外一层是与字体息息相关的出版业特别是印刷科技的发展;再外一层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经济体制和文化观念的变革;再往外则是中华文明和外来文明及其互动消长。宏观的视野使本书关于字体特征及演变的叙述,具有了由“技”及“道”的意义,也让读者从字体的命运看到了文字、文化乃至文明的现代化进程。
岁月流变之中,字体命运各不相同,有的占据了舞台中心,有的借时势崛起,一度成为审美的宠儿;也有的因缘际会,退出主流,变成小众的喜好。通观全书可以发现,至少有5种力量推动着字体的变迁,即传统、科技、审美、商业和政治。现代中文字体有宋体、楷体、仿宋、黑体等4个主要类型。现在大家看着顺眼的宋体字,在古代读书人眼中则是“匠体字”,要说文雅则数楷体字。到了清代,钱大墉还在指责宋体“庸劣不堪”。然而,商业和科技的力量十分强大。明清时期社会的书籍需求旺盛,出版机构必须节省刻印成本,大批量规模化印刷图书。相比而言,宋体字截弯取直的风格更符合这一需求,在“字体竞赛”中胜出也就自然而然。
不过,审美习惯往往是保守甚至执拗的,折射出传统之力不可小觑。仿宋字的诞生便是其表现。书中指出,严格来说,仿宋字也是一种楷体。尤其是杭州丁氏兄弟1916年创制的“聚珍仿宋版”把“中国在雕版时代最美的字体,也就是宋刻本的字体,通过新的工艺和技术手段延续到了活字时代”。聚珍仿宋延续了中国传统左低右高、中宫收紧、四体张开的字体美学,又符合现代出版工业的要求,为此后庞大的“仿宋字家族”打下了基业。
书中另一重要内容是美术字和图案文字的演变。它们有更强烈的视觉效果,与商业、政治等的联系也更紧密。著名广告人陆梅僧就曾说过,黑体字笔画粗壮,“用作广告的标题,最是适宜”。而在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认为“立体阴阳花色字体”不利于宣传,“畸形怪体任意书写,自鸣艺术立体,实则五花八门,难于辨认,甚或反致发生误会”,下令各学校机关“一切标语,皆应刊写正楷文字,以资一律而利宣传”。在解放区,字体受文化大众化思潮影响,把贴近人民作为重要标准,选择字体务求老百姓容易看懂,类似人字旁边加三点的做法受到批评。
《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虽为专业性书籍,但写法通俗,除理论色彩较重的“导论”外,其余均从点上突破,介绍了诸多个案,进而连点成线,勾勒字体变迁的轨迹。这种写法降低了阅读压力,一册在手,可逐篇耐心细读,也不妨随便翻翻。而此书名为图史,确也名副其实。书中收录的大量字体图片叫人大开眼界。比如,著者自藏之《美术字正气歌》(作者王书年)中,六十段正气歌每一段均以不同字体呈现,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再如,书中还有《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大路》等民国电影片头字体的设计,对当下影视美术也应有所启发。而更重要的,当然还是引导我们静下心来,换个角度品味汉字之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