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解说词(第四集) 为官避事平生耻(2图)

发布时间:2021-02-22 08:40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2日 03版 | 查看:1330次



扫一扫观看本集视频

扫一扫阅读本集解说词

本集主题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为官避事平生耻。”什么是担当?担当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担当?本期节目将围绕这些主题,对总书记的论述进行阐释。

第一部分:什么是担当

  主持人康辉:

  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欢迎您收看《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中国节能和北京公交集团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北宋先贤张载有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大家特别熟悉,它表达了一个人对于百姓、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那份担当和使命,历代传诵不衰。对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这样说过,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今天,我们通过这期节目,一起解读习近平喜欢的典故,一起进一步学习领会在新时代我们如何担当重任。

  现在有请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黄一兵研究员为大家讲解。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谈到担当,我总会想起2012年11月15日的那场记者见面会。那场记者见面会是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和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讲话并不太长,也就是十多分钟,但是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两个字,“担当”。对民族的责任担当,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对党的责任担当。

  忠诚、干净、担当,是立德、立身、立业的核心要素,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今天,我和大家围绕担当,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什么是担当?第二,担当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第三,怎样才能做到担当?

  关于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担当,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总书记原音短片一:

  “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

  主持人康辉: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28号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的。讲话当中总书记引用了一句古诗,“为官避事平生耻”,那这句古诗是哪位古人作的,这句诗当中体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担当精神呢,现在我们有请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为大家讲解。

  经典释义人蒙曼:

  “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句诗出自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所写的《四哀诗·李钦叔》这一篇。所谓《四哀诗》呢,就是元好问为了哀悼四位死于国难的好友所写的诗。这李钦叔是其中之一。

  这诗本身的流传度并不是很广,但是其中颔联非常精彩,就是“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李钦叔把当官避事看成平生的耻辱,他对江山社稷赤胆忠心,把为国而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原诗里写的是“当官”,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的时候,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改成了“为官”,我们也知道,“当官”和“为官”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元好问要说“当官避事平生耻”?习总书记为什么又要说“为官避事平生耻”呢?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啊,在其位就得谋其政,一个人要是尸位素餐的话,本身就是为人不齿的一件事。

  真正有为的官员是什么样子?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举大家非常熟悉的唐朝的大书法家,同时也是大忠臣颜真卿的例子。

  我们知道颜真卿赶上了唐朝的一次大的政治变故,叫作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开始之前,颜真卿当什么官呢?他当时是平原郡太守。这个平原郡就是现在山东德州这一带。在这儿当太守,其实当时属于安禄山的手下。可是颜真卿在政治上非常清醒,很早就觉得安禄山这个人图谋不轨。可是朝廷信任安禄山,他没有办法,只能是自己修城池、储粮草,来自己做一些防备而已。

  后来呢,安禄山755年果然造反了。这时候颜真卿怎么办?他一方面是飞马报告朝廷,另外一方面,不等朝廷任命,自己就主动开始抵抗。这还不算,他不仅仅自己抵抗,他还联络了周边17个郡,大家都约好了,在同一天反正归顺朝廷。17个郡啊,河北17个郡反抗,这个在当时是件大事,极大地扭转了安史之乱初期的政局。

  颜真卿这个行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做法啊?大家看,在朝廷都没有发现安禄山有异心之前,他就先看出来了,不仅先看出来了,而且先防备到了。这叫什么?这叫能谋事。那防备到了,等安禄山真的造反之后,他又积极主动地抵抗。这叫什么?这叫能任事。自己抵抗还不够,还组织周边能够团结的力量一起抵抗,最后有力扭转战局。这叫什么?这叫能成事。对不对?所以你看颜真卿,这就是一个好官员!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诗,“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他想要说明什么?其实我想,习总书记想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说党员干部就得有担当、敢作为,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想揽权不想担责。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古往今来,需要担当的任务往往是急难险重的任务,需要直面的问题往往是艰巨复杂的问题,因此担当就要有大气魄、大勇气。

  什么是担当?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担当就是把责任扛在肩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

  勇于担当,源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多大的责任就有多大的担当。我们来认识一位科学家。

  在中国地图上,贵州平塘并不太起眼,许多人没有去过,也不了解这个地方,但我说起一个人、一件事,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就是科学家南仁东在平塘实现的“中国天眼”之梦。

  南仁东是“天眼”(FAST)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1994年,拒绝国外优厚待遇的南仁东回到祖国,决心在中国造出超级天文望远镜。从预研到建成的22年时间里,面临着重重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南仁东毫不退缩。

  听说西南边陲的深山里,有着建设“天眼”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南仁东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绿皮火车,开行近50个小时才到达了目的地。此后,他一趟一趟地往返两地之间,为选址东奔西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贵州平塘大窝凼。之后,他又和同事们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建设工作。一个最初并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了这个国家的骄傲。多年的奔波劳累,最终使南仁东积劳成疾。

  患病之后,他愈发感觉到时间的紧迫。距离“天眼”工程启动一直在倒计时,而一起倒计时的还有南仁东的生命。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病重去世。

  南仁东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这是写给他自己的,也是写给这个世界的。

  主持人康辉:

  观众朋友们,今天在节目现场,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和南仁东朝夕相处,工作很长时间的“天眼”团队的几位成员,掌声欢迎他们!

  主持人康辉:

  到目前为止,FAST“天眼”都看到什么了?

  姜鹏(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

  到目前为止吧,我们已经探测到300多颗优质的脉冲星,尤其最近我们还探测到了一个快速射电暴的重复爆,这个目前世界上仅有十例的这种天文学现象。

  主持人康辉:

  那如果要用更简明的语言告诉大家,FAST“天眼”到底是做什么的,它的那些发现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的意义,那应该怎么说?

  孙才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科学观测与数据部技术总监):

  FAST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可以看到更远的、更多的、更清楚的宇宙天体信号,这样就使得我们天文学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天文观测资料,来分析宇宙它的过去、它的演化、它的未来。

  主持人康辉:

  大家知道吗,这个项目刚刚提出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这种球面射电望远镜最大的口径是25米,那个时候全世界可能最大的口径也不过是300米。

  甘恒谦(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

  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应该是说组成我们主动反射面主体结构的索网。我们用到的那个钢索有8000多根,每一根大概有11米左右长。但是就当我们台址开挖即将完成,设备需要进场安装的时候,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的钢索做索疲劳试验,这些试验都失败了。他们两位应该有很深的感触在里面。

  姜鹏:

  整个项目就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就像索疲劳的问题,它不是说在设计层面上出的问题,我调调参数,我修改修改设计,我再算一遍可能就满足要求了。它是在材料和工艺层面出问题了,这种层面的问题其实看似简单,但是是更难解决的。一遇到这个问题之后,当时国内外的天文界都开始质疑这件事情。包括我们自己都要质疑:我们还能不能走得下去?我们再走下去的路在哪个方向?你要从千丝万缕的这种线索中找到你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主持人康辉:

  那时候包括南仁东先生在内,整个团队有没有想过放弃,还是要一直向前走?

  姜鹏:

  这个确实是这样。因为对他来说,他担当太多的责任了,尤其对他来讲。其实我们当时还是在下面做具体事情的人,没有那么大压力。但是你想想,他就不同层面了,所有的承诺是他说出去的,他对国际同行也好,他对国家也好,对吧?他要如果没做到的话,他是非常要自尊心的一个人,他说出去的话他要兑现。所以这种压力对他造成的这种推动、动力来讲,是非常非常大的。他必须要不惜一切的代价,去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把这个项目往下推下去。这个决心我是从来没有见他有过迟疑。

  主持人康辉:

  在你们和南仁东先生工作、交往的过程当中,觉得他留给你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留给你们觉得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甘恒谦:

  我觉得南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呢,他身上有特别强的执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姜鹏:

  我还觉得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品质,就是比较单纯。像当时索疲劳出现的时候,他整个人的状态是变化非常大的。像以前,他对于自己来讲,他的穿着各方面看似很随意,但是这随意中间蕴含着很多的……

  主持人康辉:

  挺讲究的。

  姜鹏:

  对,蕴含很多讲究。但是等到索疲劳一出现的时候,他认为这个事情是颠覆性的东西,对他来说。他没有办法实现那些承诺的时候,他那种焦虑真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像我每次去他办公室,他头发几乎就没有任何打理,天天都是乱糟糟的。在办公室里几乎是坐立难安,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然后走来走去,几乎不会停下来。然后口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哎呀,我怎么办,我怎么对得起国际那些同行对我们的支持。我甚至觉得他在那个时候像个小孩儿一样,像个孩子一样,就是经常那种焦虑感,不是像一个成年人这样的一个体现。

  主持人康辉:

  当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是不是也像孩子一样又是特别快乐?

  姜鹏:

  他特别骄傲。就是我每次去他办公室,一开始去的时候,他都特别重视我,这样起来,然后踱来踱去,走步,走来走去的,这种焦虑。等索疲劳问题快解决的时候,我再去的时候,发现他就不太爱理我了,也像孩子一样。

  主持人康辉:

  您说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这种单纯,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一种单纯,这样一个纯粹,他才能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奇迹。

  我记得在二〇一九年的新年贺词当中,习近平主席曾经深情地提起过一些闪亮的名字,这当中他说道:“2018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南仁东同志用他的一生成就了“中国天眼”,使我们的祖国成了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

  什么是担当?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担当就是把使命放在心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2020年初以来,我国突然遭遇了一场新冠肺炎的重大疫情,在这场举国一致的战“疫”里,我们看到的是万众一心、共赴时艰的大担当。

  这是一张火车票,开车的时间2020年1月18日,车票的起点是广州南站,终点是武汉站。这张票是二等车票,没有座位,而且还是上车后补的。这个身份证号告诉我们,乘车人已经84岁高龄了。这张车票的乘车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

  钟院士那张坐在餐车里倦容满面的照片,曾经感动了无数人。就在钟院士抵达武汉两天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冠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拉响了疫情防控的警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见过太多的担当。请战书上密密麻麻的红手印,医护人员脸上深深的勒痕,“逆行”战士写给家人的信……它们和那张车票一样,讲述的是英雄的故事,有一股感动人心的力量。通过他们,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逆行出征的勇毅,什么是挺身而出的担当,什么是视死如归的精神。

  主持人康辉:

  谢谢黄一兵研究员给我们带来的讲解。

  宋代的理学家程颐有一句话一直流传到今天:“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而“忠信”二字当中就有担当。担当是一种政治信念,是一种发展能力,是一种使命责任;而当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担当也是一种无上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再来听一听总书记的话吧。

第二部分:担当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总书记原音短片二:

  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和真金。

  经典释义人蒙曼:

  刚才这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6月28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一段讲话。在这段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用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典故,叫作“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这句话哪儿来的?“疾风识劲草”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汉朝的史书《东观汉记》中的《王霸传》,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在他更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的手下大将王霸说的一段话。原文是这么说的:“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狂风之中,才知道哪根草是最坚韧的,在困难之中才知道谁是最可信任的。这样的一个比喻,非常恰当,所以后来就被反复引用,而且从一句话就变成两句诗了。这两句诗,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赠萧瑀》。原文是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个“板”和“荡”又是什么呢?“板”“荡”都是《诗经·大雅》中的诗篇。这些诗都是描述社会动乱,老百姓生活困苦的。所以,后来就用“板”和“荡”代指乱世。所以,《赠萧瑀》里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就等于说“疾风知劲草,乱世显忠良”。

  那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要用这两句话来夸这个萧瑀呢?我们也得看看萧瑀的所作所为。

  唐高祖后期,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夺皇位。争夺皇位的时候呢,唐高祖李渊的态度又比较不明朗。可是呢,萧瑀不是这样的人,他很耿直,他就觉得李世民是一个真正的王者之才,旗帜鲜明地支持李世民。这在当时冒了巨大的政治风险,所以李世民当皇帝之后才会写下《赠萧瑀》,写这个“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句话写得也非常好,所以又广为流传,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版本。比方说“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心”,或者是“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就是这个“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

  我们想王霸也罢,还是萧瑀也罢,他们最值得钦佩的地方在哪儿,其实就是困难的时候顶得上,危险的时候立得住。这是他们做人的人品,也是他们做官的担当。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刚才蒙曼老师讲得很精彩。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这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现在我们谈第二个问题,担当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担当精神最显著的本质特征就是敢于斗争。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就面临着外国侵略的严重威胁。敢不敢斗争,敢不敢胜利,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1950年10月,毛泽东同志约见民主人士周世钊等人。谈话间,毛泽东同志将抗美援朝的消息告诉了与会者,一些人听后感到有些忧虑和担心。毛泽东同志完全理解周世钊等人的心情,并且表示,我们的确需要和平,如果要我写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问题是有人是不想让你获得和平。毛泽东同志说,现在帝国主义的矛头直指中国东北,要进行和平建设就很困难。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针对担心刚刚建立新中国,钢铁及重工业基础尚未建设起来,恐怕不利于战争的顾虑,毛泽东同志幽默地说,要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敌人是“钢多气少”,而我们是“气多钢少”。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气”,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迈之气。

  担当精神最根本的实践要求就是要真抓实干。担当和实干是一对孪生兄弟。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用奋斗创造历史,要用实干成就未来。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件事。

  1991年1月14日,这一天的《福州晚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标题叫作《我们也需要一本“市民办事指南”》。这则豆腐块大小的消息稿,刊登在报纸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上。这个消息反映的就是群众对提高机关服务水平的一个呼声。我估计,当时写这个消息的记者,也只是想呼吁一下、提醒一下,至于什么时候能解决、怎么解决,他心里也没有底。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三个“想不到”来概括:第一个想不到,就是这个“豆腐块”引起了刚刚到任不久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第二个想不到是,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督办下,《市民办事指南》编出来了。第三个想不到,也是最最想不到的一件事,就是从1月14号“豆腐块”在报纸上刊登,到福州市民完整地看到《市民办事指南》,中间只用了50个小时。

  这件事在福州产生了不小的震动,福州人感到:他们来了一位不一样的书记。

  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当时福州不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办事效率也难如人意。经过一番调研,习近平同志决定从软环境入手,把改变干部作风作为突破口。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十分接地气的工作要求,叫作“马上就办”。强调真抓实干,落实担当。直到今天,当地人流传着许多关于“马上就办”的生动故事。

  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们不缺好办法,我们不缺好处方,而是没人动手解决,所以我提倡行动至上。

  那么,新时代怎样才能做到担当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第三部分:新时代怎样做到担当

  总书记原音短片三:

  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的选拔和管理,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懂得,“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的这些道理,在吏治方面留下了很多思想和做法,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诸葛亮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龚自珍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

  经典释义人蒙曼:

  刚才这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11月26日,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这段话运用了很多很多的典故,讲到了为官之道的方方面面。今天,我来重点跟大家分析一下这段话。这段话出自哪儿呢?它是出自先秦典籍《孟子》的《告子下》这一篇。这其实是讲什么呢?一个人要想担任大事,必须经过方方面面的磨练。

  那到底是哪些方面的磨练呢?其实《孟子·告子下》这段话里头,至少就讲了三个方面的磨练:

  第一个方面,苦其心志。这是什么?这是意志的磨练。

  第二个,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是什么?这是身体的磨练。

  第三个,行拂乱其所为。这是什么呢?这是行动上的磨练。是说呀,没有这些磨练,人其实是缺乏干大事的本领和能力的。

  跟大家讲一个范仲淹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当然也是大文学家,所以我们都会背他的《岳阳楼记》中的那一句,叫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是富有担当精神的一个人。那么,他这种担当精神和担当能力是怎么来的呢?也是从小经过艰苦磨练,锻炼出来的。

  我们得看,范仲淹有什么心志。范仲淹是一个孤儿,所以他第一个心志肯定是重振家声,他的第二个心志肯定是重振国威。那大家想,这两个心志实现起来容易不容易,当然是不容易的。刚才讲范仲淹是孤儿嘛,那肯定是受过很多的苦恼、委屈的。这就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那再看第三个,行拂乱其所为,行动的锤炼。范仲淹考中进士之后就做官了,他是一个清廉官员,热血沸腾,敢作敢为,所以在官场上也吃了很多亏,在连续七年之间,就三次被贬官。大家想一想这个频率,每次刚刚开始要做事的时候,马上给打断了,再开始要做事的时候又给打断了。经过了很多很多这样的艰难。可是呢,也正因为有这样反复的锤炼,造成范仲淹什么样的特质。他这个人有特点:

  第一个,他特别有同理心。

  第二个,他特别有韧性。

  第三个,他特别有办法。

  这个事情啊,后来在他齐家治国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那大家看,范仲淹后来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其实根源于什么?根源于他长期所受的种种磨难,种种锤炼。那这个也让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在长征期间写下的《十六字令·山》:“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什么意思?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挺立在天地之间的一座大山,每次到民族危难的时候,到人民困厄的时候,共产党人就会挺身而出,也应该挺身而出,成为民族的脊梁,成为国家的栋梁,也成为人民的靠山,这就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

  主持人康辉:

  谢谢蒙曼教授带来的讲解。今天在节目现场我们还是请到了几位思政课老师,所以特别想听听老师们来说一说,在今天的思政课课堂上,面对着“00后”的年轻人,你们是怎么讲担当的,你们是怎样来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和担当精神的,我们有请这位老师。

  白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

  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大家好!在进行思政课教学转化的时候呢,一方面需要理论沉淀,可能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非常生动的细节。如果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只是抛出一个人物,可能同学们也未必完全信服。所以说呢,我在把调研中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的时候,因为细节非常生动,人物形象很丰满,所以说同学们也非常受触动。事实上,很多红色故事都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担当精神。今后,我也会继续带领同学们去开展红色资源社会实践,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同学们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谢谢康辉老师,谢谢各位观众。

  主持人康辉:

  谢谢!谢谢每一位思政课老师你们的付出。我们也特别高兴地看到,这些年轻人在思政课的教育当中,他们不断地培养起担当意识、担当精神。在面临一些重大选择的时候,他们真的用他们的生命、用他们的青春,在书写着“担当”二字。接下来我们继续请思想解读人黄一兵研究员,给我们讲在新时代我们怎样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我们的担当精神。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思政课老师的发言,我觉得讲得特别精彩。实际上,在他们身上也有着重大的责任,也有着一种担当。

  关于担当,总书记曾经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现在我们谈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做到担当呢。

  要做到担当,首先就要心底无私,心系人民。坚持人民至上,就能够做到敢于担当。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三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

  1982年4月,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骑着车到县里各乡村调研。这一天,调研到了三角村。三角村可是全县的模范村、先进村,它也是全县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千斤的村。

  沿街走来,看见村边站着几个村民聊天,习近平同志就走了上去,和大家打招呼,还和大家一起聊了起来。

  家长里短间,就越聊越近乎。习近平同志很随意地就问了一声:三角村是个模范村,当然还要好上加好,大家生活上还有什么问题吗?

  村民说,你们都知道我们是模范村,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粮食还不够吃呢!一年干下来,从年头吃不到年尾。谁家不够吃了,就偷着去外县换红薯干吃。一斤粮食能换三五斤红薯干。用红薯干撑着,总比饿肚子强吧。

  习近平同志关心地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村民无奈地答道,征购交得太多了,手里又没钱买粮,没办法才这样的。

  从三角村调研回来,习近平同志久久不能平静,他找到一位县领导彻夜长谈。

  习近平同志说,正定也不是没有问题啊。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交的粮食越多,群众收入越低,咱们实际是一个“高产穷县”呐。

  习近平同志郑重地提出,我们应该向上级反映一下,争取减少一些征购粮。

  高征购导致吃不饱并不是三角村,甚至并不是正定所独有的。在那个年代,反映高征购问题,有可能被认为是思想觉悟低的一个表现。真要向上级反映这件事,心里没把群众当回事,没有一点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

  说干就干,习近平同志和县委其他领导一起,立刻跑省进京,向各级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

  中央很快就派人到正定,与省地两级相关部门联合组成了调查组。

  经过核查,调查组把正定粮食征购的实际情况摸清了,当年,全县粮食征购任务就减少了2800万斤。

  要做到担当,就要有敢作敢当的魄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任在肩。2013年4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当时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很踊跃,提出了上万条的改革建议。最后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都一直在提“基础性作用”。讨论时,有人认为这个新的提法跨度太大,建议暂缓使用。最后是习近平总书记拍板定论,才实现了这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参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的同志们回忆说,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很多重大的改革难以出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江大河里,正是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的担当,才有了大江大河浩浩荡荡的磅礴气概,也才有了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所趋。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

  非常感谢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黄一兵研究员、经典释义人蒙曼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解。

  “为官避事平生耻”,而我们每一个人,即使不为官,也都应该有一颗“视死如归社稷心”。亲爱的朋友们,在这期节目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一起诵读那些经典的篇章,我们再一次来感受心底、肩头担当的沉甸甸的分量。

【经典诵读环节】

《十六字令·山》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