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林业“土专家”王应义(2图)

发布时间:2008-10-26 08:00 |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2006-01-20 09:47:17 | 查看:1543次

王应义在2005山西记忆十大新闻人物颁奖现场。

  他没有做过官,在全县10.3万百姓中的知名度却远在书记、县长之上;

  他手中攥着通往富裕之路的金钥匙,自己却从未尝过拥有财富的滋味;

  他此生注定要在山路上独行,以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带领国家级贫困县的百姓染绿一道道沟、一座座梁。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他以长达30年的坚持赢得央视关注,与神六英雄群体、连战、高金素梅等人一起同列“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

  编号:042,姓名:王应义,身份:吕梁市石楼县林业局总工程师。

  互联网上有一张王应义的照片,皮肤黝黑、神情拘谨,已经谢顶,眼神中却有着孩童般的清澈。

  1月16日,记者乘车颠簸5个多小时来到石楼县城,脚跟未站稳,便与肩背军用挎包从乡下返回的王应义不期而遇。山区人是朴实的,记者的到来竟让老王颇感过意不去:“感谢你大老远来看我。有人要砍树,我去看看,一小时后一定回来接受采访。”

   一、以真情感动

  一小时后如约返回的老王孩子般得意地笑着,将他军用挎包里的“宝贝”一一亮出:一把手柄磨得锃亮的剪刀、一个巴掌大小被剪刀磨得破破烂烂的笔记本、一个水杯。要是夏天,水杯会换作军用水壶,还会再多一顶草帽。那把剪刀看上去有些年代了,老王带着它走村串乡,无论到哪里,只要看见有果树需要修剪,不管主家在不在场,尽管动手。最初有细心的主家发现地里的果树枝条莫名其妙变稀变秃了,不明就里,曾经骂过。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这便是老王来过了。

  老王管他的笔记本叫“流水账”,翻看手中的“流水账”,他报出自己2005年下乡的天数——329天。2005年10月1日,老王在他的小本上记下两件事情:在小蒜镇教鹏焉村搞“杏树带叶移植”实验成功,雨天地滑,跌了一跤,但是“实验成功就是最大的幸福,跌两跤也愿意!”本子上最新的字迹记于当天中午:2006年元月16日,在罗村镇培训。内容: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二、农民素质培训;三、退耕还林管护;四、现有果树管理。共培训106人,其中妇女35人,党员15人……全村174户,770口人,280个劳力,耕地5880亩,其中已退耕还林2650亩……

  1月29日是春节,本子上他的日程排到了27日。

  记:这样的下乡日记您一共有多少本?

  王:40多本。哪天干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都要记下来,晚上还要总结。

  记:人们总结您有几“多”:走过的路多,30年中走过的路相当于绕赤道近3圈半;穿破的鞋多,平均18天一双;荣誉证书多,堆起来能有1米高。

  王:差不多,在地里面不是走直线,这儿转转那儿转转,我现在56岁,一天能走50公里路,小伙子也比不过我。山路费鞋,有一双鞋才穿了7天。总是买鞋,乡镇也给买过。我老伴说要给我打双铁鞋哩。荣誉证书平均一年3本吧,国家的、省里的、地区的都有。

  记:有没有想到会成为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

  王:没有,没有。那天有人告诉我,老王,电脑上你和连战在一起来!我还不相信,咱普普通通一个老百姓,说良心话咱也没做过那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二来咱在这小山沟沟里……听说35个人里面选10个,咱肯定不行。我看见电脑里还有我一张照相(石楼方言:照片),穿白衣服的,是2005年9月份参加省百佳科普志愿者表彰会时候拍的,我手里都没有这张照相,是谁弄上去的你知道不知道,是你不是?

  记: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能够做到这个程度,自己应该很满意了吧?

  王:我这辈子最大的收获有两个,一个是和老百姓结下了感情,一个是和树树(方言:树)结下感情。

  记:最初和树结下感情是在什么时候?

  王:我1975年从部队复员回到县上后,去了林业站工作。

  记:30岁开始从头学起,硬是学成了个“土专家”?

  王:可费了劲了,毕竟年龄大了。(笑)我是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到村子里向农民请教,也到农大、林校、林科所向老师学,什么东西干一行只要爱一行,就能学进去。现在我讲课没有一个人走。这里老百姓比较闭塞一点,必须针对他讲。把洋的变成土的,理论的变成实践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出来,老百姓才爱听。

  记:打个比方?

  王:比如讲敌杀死的配制比例,你讲毫升,老百姓不懂,就得提前试好,一喷雾器15公斤水,里面要配多少墨水瓶盖盖农药,没有墨水瓶盖盖,小酒盅也行,这样他就能掌握,不然永远不懂。光发资料效果差多了。老百姓就是要实的呢,必须面对树、面对人,这绝对是个好办法。

  记:有人称您“土专家”,或是“绿色行者”、“林业愚公”……您最喜欢哪一个?

  王:村里的娃娃见了我喊,“说枣树的那个人”又来了,有人见我刚才还在这个山头,一会儿工夫又到另一个山头上了,叫我“钻地毛鬼神”,也有人看我总在地里转,叫我“疯子”,还有人叫我“枣树的老子”,我都喜欢,也不嫌败兴。

  当地方言将树称作“树树”,听爱树成痴的老王说“树树”时的亲切,一时竟怀疑这流传了千百年的方言是否专为了老王而存在。

   二、以执著感动

  石楼县70%以上的自然村至今仍不通公路,老王下乡时有车便搭,没车便步行,最喜欢的交通工具是毛驴车。翻山越岭,爬坡上梁,全县506个自然村,一大半土地的户主他能说出来。甚至许多人迹罕至的小山沟从他去过后才有了名字。

  记:全县经您命名的地方有多少个,统计过没有?

  王:多了,有青云山、虎头山、盘龙山、凤凰山、将军岭……都在本子上记着呢。先是老百姓跟着叫,后来县领导也跟上叫。

  记:最长的一次在乡下呆过多长时间?

  王:三个来月。到了夏天晚上不回来的多。

  记:也就是说,走时是春天,可能回来时已经是夏天了。衣服脏了怎么办?

  王:有时候是到乡政府找人要件衣服换一下,自己的洗好干了就还了人家了。乡镇干部的穿过,农民的也穿过。

  记:吃饭呢?

  王:有时带点干粮和水,中午躺树阴下休息一会儿。有时就在老乡家吃,他们拿我当自家人,我也不把自己当外人,稀饭抿尖酸菜,他吃啥咱吃啥。

  记:常年独自一人在山上走,有没有遇上过危险?

  王:有!有时这个村到那个村中间要走三四十里地,遇上下大雨就在破庙牲口圈里避一避,有时一避一个晚上。那次从转角村到滩里村去讲课,走时已下起了雨,老乡截住让住下,我这个人是只能我等人,不能让人等我,披上一块塑料布就出发了,怕不能按时到,我沿黄河岸边抄近道走,阎王栈听名字就知道有多难走,石窝窝里只能踩下半只脚,我脱了鞋袜,试了三次都过不去,最后一个放羊娃叫刘宝,拿他的放羊棍子把我拽过去,早晨5时30分出发,到时已是下午2时30分,人已成了泥蛋,老乡哭,我也哭。他们哭是感动,我自己哭是后怕,要是死了连尸体也找不见。

  还有一次是1988年6月,大雨一下六七个小时,我就在西山破庙地上睡了一宿,庙里面还有泥像,一打雷摇摇晃晃,生怕它倒下来砸着我,我最怕蛇,闪电时,只见地上窜来窜去,看清楚是老鼠,我才睡着了。

  记:您所从事的工作多少有些苦行僧的感觉,支撑您这样做下去的信念是什么?

  王:我没有大的目标,只要石楼的山绿起来,老百姓凭着树树都能过上个好日子,我这辈子就算没白活,将来老了到哪个村到谁家吃两碗饭,也是个有理的。

  三、以无私感动

  石楼采访期间,县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笑道:“元旦领奖那次可把老王扎坏了!”追问之下才知道,元旦时这位副部长曾陪老王到省电视台参加“2005山西记忆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大会”,上领奖台前,副部长看老王身上的绿毛衣太寒酸,给老王支招,让他将贴身的白衬衣套在毛衣外面,又向人借了领带,这才像模像样上了领奖台。

  记:其实您有很多机会让自己富起来。

  王:我不准备和群众抢着吃饭。石楼县62.2万亩退耕还林,要用2亿多苗子,我要是搞个基地育苗,谁也不敢说不要,一棵挣1分钱,就是200多万元,我也爱钱,我爱人看病一年花一万多,我现在还有七八万元外债呢。但是你有私心,群众就不会爱戴你,嘴就张不开了。人一想占便宜就搞不成事,我怕听闲话,也没那个时间,不如我这样自在。社会上钱多的是,挣得过来吗?

  记:有人这样说您:家里有他没有无所谓,局里有他没他无所谓,老百姓有他没他很有所谓。

  王:(笑)连这你也听说啦?树都在山上,在地里,林业工作在局里不行,在公路上也不行,我为什么能掌握那么多资料?搞林业就得去山上去地里。

  记:觉得亏欠家里吗?

  王:亏欠亏欠。有时候半夜睡醒想起来,心里很不好受,但是一干上工作就想不起来了。我老父亲死到炕上3天我才知道,我老婆让三轮车撞了,住院7天上我才听说,儿子姑娘订婚我都不知道,儿媳妇结婚后才认识……人一辈子有几个亲人,你说亏欠不亏欠?

  记:人最难的是无私和超越自我,这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王:做得到做得到。我总结人要想做成事,必须有5个精神:一是不怕吃苦,二是不怕吃亏,三是不怕惹人,四是不怕受气,五还要持之以恒。不能高兴了就干,不高兴了就不干了,对你有利就去,对你没利就不去。不能拿国家的钱买人心。栽树就是栽良心,对人要有良心,对树也要有良心。我这人比较认真,每年开始搞工程的时候各乡镇都抢我,因为我能帮助他们搞规划,能给他们把关,一到验收的时候,哪个乡长也不想让我去。

  记:什么时候最高兴?

  王:枣树丰产的时候最高兴,遭了灾树树不好了最伤心,挂果时候挂得好,坐果时候坐得好,结果秋季一连阴,本来该吃到嘴里的东西没了,叫老百姓怎么活?实在是痛心,实在是难受,百姓伤心得去地里吼娘哩,知道不知道什么叫“吼”?就是哭。有人问我“老王你就连个下雨也治不了?”咱就是治不了,痛苦啊!和大自然打交道和办工厂不一样,没有5个精神我早就倒下了。

  记:您的坚持,您和老百姓的冷暖相依,也许正是您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王:老百姓的思想是最纯真的,他们的感情是最真诚的。我总结了这么3句话:不是老百姓不欢迎咱们,而是咱们没有给老百姓办下好事和实事;不是老百姓不相信科学技术,而是咱们没有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不是老百姓没有良心,而是咱们的心和百姓贴得不够近,连得不够牢。

  记:计划这样干到什么时候?

  王:再活30年,再干30年吧。再有5-10年,石楼就会富起来,到时候将有7“看”:一看天是蓝的,二看山是绿的,三看水是清的,四看地是平的,五看路是通的,六看村是新的,七看人是富的。

  只有高中文化的老王酷爱总结,总结出的顺口溜他都记在本子上,挂在嘴上。他讲“粮枣间作”的好处:远看一条带,近看一条线,粮食一大片;带上栽树有花的,行间种粮有吃的;以粮养树,以树促粮,相互促进,共同丰产。向农民传授种树要领“八大”:挖大坑、栽大树、浇大水、施大肥、摘大枣、卖大钱、培养大学生、将来发大财……百姓爱听老王讲课,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老王这里,他们看到了希望。其实,夜深人静时在脑海里一遍一遍编着这些顺口溜的老王,又何尝不是在用这种方式默默为自己鼓劲儿?

  老王果真说到做到,众人皆知三五分钟都坐不住的他,整个采访过程中表现得极为配合,采访结束后,他惋惜地表示,这个下午过得有点奢侈。

  能够感动别人的人,大概有两类。一类是利他精神,一类是能超越自我。央视《感动中国》节目主创人员白岩松说:过去我们都崇尚钢性的硬力量,钢、铁、速度、臂膀的膂力和头脑的理性,以为所有这些尖锐才是构成力量的东西,而现在,我更崇尚那些细致、温暖,甚至显得有些柔弱的软力量,比如水,比如时间,比如温情……从老王身上,我看到了利他,看到了对自我的超越,悟到了何为“软实力”———如水般温和却坚定,如时间般无形却久远……(本报记者 翟少颖/文 戴晓杰/图)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石楼县走出位“CCTV感动中国”候选人》)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1-12-16 09:09:20 发表
匿名网友:这个才好像有那么回事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