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1 21:47 | 来源:腾讯青年营 2021-01-29 | 查看:2432次
一脸尘土,一嘴沙子,一口方言......
谁也没想过一部“土到极致”的主旋律扶贫剧电视剧,居然成为了“爆款”。
前几天刚大结局的电视剧《山海情》热度依然不减,人物真实,制作精良,更令观众感动的是,它几乎还原了现实生活中的基层扶贫。
剧中需要脱贫的地区,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宁夏西海固,多年来,由于土地贫瘠、环境恶劣,那里的民众生存极为困难。
风、沙、烈日、苦水、闭塞、酷暑严寒,统治着这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1972年,联合国将其定义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就像《山海情》剧中的情节:
拿女儿换一口水窖、兄弟三人合穿一条裤子、一家老小拖了全部的家当走了七天七夜到达玉泉营、一顿饭里半是粮食半是沙子,没电没水、垦荒、沙石土需一遍一遍过筛后才能种粮食......
脱贫,谈何容易?
1
青年志气,一代影响一代
剧中,在为脱贫而奋斗的人里,我们看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
从农校毕业回家乡进行扶贫工作的马得福,参与产业扶贫的年轻人马得宝和白麦苗,留在村小学教书的高校毕业生郭闽航......
饰演马得福的演员黄轩说:“我真的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走入基层干部的生活,他们非常不容易。”
剧中,马得福一毕业就去基层锻炼,收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村民们搬迁。想让安土重迁的村民们配合搬迁,那真是太难了,尤其是对于一个刚接触扶贫工作的年轻人来说。
搬迁后,通水通电都成问题,面对村民的不满情绪和威胁,马得福需要耐下性子,反复和村民们沟通,让村民们不要对未来失去信心。
而且,真实的脱贫并不仅表现在地区外貌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变化,更在于当地的产业。
福建来的专家凌教授想带着村民种蘑菇脱贫致富,可是大家都不相信蘑菇能卖钱,所以没有人愿意在种蘑菇这件事上花钱、花力气。
这时候,一个名叫马得宝的年轻人站了出来,想要尝试一下。他本来想要去福建打工,听完凌教授对蘑菇产业的描述后,决定放弃去福建打工,一心一意地在家里和凌教授学习种蘑菇。
马得宝的努力没有白费,蘑菇产业做出了成绩,他成为了金滩村第一个靠种蘑菇脱贫致富的人。在这之后,村民们才终于开始尝试在家种蘑菇赚钱。
和马得福、马得宝一样,白麦苗也是留村奋斗的年轻人之一。
她放弃了在福建的好岗位,选择回到家乡办企业,想让这里的人都能够有一份工作,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打工。
除了办产业,在脱贫的路上,还有一个永远离不开的话题——教育。
《山海情》中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小学,祖锋饰演的小学校长白崇礼,一个人操持着学校的所有事情。
他年轻的时候去涌泉村支教,后来因为舍不得那里的孩子,干脆在那里扎根。
白崇礼这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这样一个斯文的人,可以三番五次地骑着自行车大老远地家访,磨破嘴皮子,受尽冷眼与嘲笑,只为了让孩子们不要放弃读书。
正当他愁没有年轻教师来村小学教书的时候,刚从高校毕业的支教老师郭闽航出现了。
一直生活在城市的郭闽航孤身一人来到白校长这里报道,跟着白校长家访,帮白校长上课。
在深入了解贫苦地区的教育之后,本想着只进行短期支教工作的郭闽航,最后自愿选择留在这里长期任教。
为扶贫事业奋斗的马得福、勇敢尝试新产业的马得宝、回乡创业的白麦苗、保持教育初心的郭闽航……剧里这些让人感动的年轻人,我们在现实中都能找到。
2
生活中,无数青年依然在坚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青年放弃大城市的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同样,他们在扶贫脱贫攻坚战中,付出了很多。
正在剪摘枸杞的马更回 图源腾讯公益
“我希望把农村发展好,这样大家就不用去打工了。”
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90后马更回也曾外出务工,辗转福建、江西、湖北、内蒙古......
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当时23岁的马更回决定回到家乡宁夏中宁县。
中宁有着“中国枸杞之乡”的美称,但由于黄河边的风沙很多,这里的太阳总被一层雾遮住,鲜少看见蓝天。
宁夏中宁县黄河边 图源腾讯公益
2017年,马更回和同村的三位70、80后长辈一起,成立了“隆原裕民枸杞专业合作社”,他是村里唯一的90后。
由于村里经济落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60多岁的老人、孩子和妇女。恰好枸杞种植、除草、施肥、修剪以及抹芽等都需要人精心养护,村里的老人、妇女就成了枸杞养植的主力。
马更回向腾讯公益讲述了自己的感受:
“平时采摘的时候,好多妇女带着五六岁的小孩,到田里边采摘枸杞。这个也是生活所迫,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村没种枸杞,很多妇女,只能离开孩子,去中宁或者去更远的地方去打工的话,这样真的特别让人难受。”
所以,让留在村里的人们能够在当地完成就业,是马更回正在做也将一直做下去的事。
3
教育,需要青年力量
很多年轻人都有过支教的梦想,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但其中大部分人看到了支教地区的环境后,放弃了。
2020年9月,31岁的杨敬典作为一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老师,从北京来到云南一所背枕青山、夜晚能看到璀璨银河的乡镇小学,成了全校600多个孩子唯一的音乐老师。
杨敬典希望在两年的支教时间里,用音乐为孩子们打开更大的世界。
杨敬典正在教音乐 图源腾讯公益
他在教学之余组建了一支乐团,从零开始手把手教孩子们弹钢琴、打鼓、吹笛、弹吉他.......他还为乐团取了一个美妙的名字:秋海津乐团。
图源腾讯公益
对这群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独立、缺少亲人陪伴的孩子而言,音乐已不知不觉成了他们重要的精神寄托。
我国偏远地区对教师的需求很大,虽然全国组织了很多支教团队,但是能够长期支教的老师少之又少。
同样,贫困地区需要的不仅仅是只来几个月的支教老师,更需要能够长期为贫困地区教育坚持下去的老师。
教师少,各方面教育资源严重缺乏,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在接受教育这件事上,面临的外部困难不止一星半点。
一代影响一代,这些被帮助过的孩子也更明白了教育的力量。多学习知识,改变贫困的思维方式或许才是他们改变人生的最好途径。
4
青年力量,继续前行
从漫天黄沙到绿树葱郁,从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平原到各式各样的建筑,从衣衫褴褛的破旧衣裳到整洁干净的衬衫......
这些翻天覆地的改变,可能只有那些经历过的人才真正懂得有多不容易。
青年参与到扶贫中,打破了阻碍城市和乡村流动最关键的“闸口”。
他们的活力、朝气与锐气,给贫困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追求和生活方式。
真实的脱贫,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部人们改变穷苦面貌,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史缩影《山海情》,确实让很多人心里有了答案。
正如豆瓣上有位网友评论:
“一部扶贫剧,拍出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浓烈调性,拍出了刻骨的穷,也拍出了动人的情。有穷惯了、苦惯了、对未来不抱希望的农民,也有眼里有光、心头有血、脚下有路的新青年。”
青年力量,永远在路上。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