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编辑部: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3图)

发布时间:2021-01-17 18:50 | 来源:求是网 2021-01-15 15:11:16 | 查看:1364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清晰展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十四五”时期是向全面现代化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保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正确决策,对发展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征程,如何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从2020年7月下旬到9月下旬,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这些重要举措,极大凝聚起全党全社会的智慧,使规划《建议》充分反映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成为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1955年7月5日至30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图为大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认真倾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六个方面解答了事关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是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二是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四是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五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六是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这篇重要讲话,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提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部署和要求,对编制好、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21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从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的高度,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阐述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深入学习领会《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这篇重要讲话以及总书记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辩证看待新机遇新挑战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作出了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这个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哪些新机遇、新挑战?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全面辩证的分析:

  看国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看国内。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看新机遇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科学判断:“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总的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如何应对?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的重大问题,深刻阐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第一,关于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第二,关于新发展格局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第三,关于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专章部署,放在规划任务的首位,这在我们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程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是国家测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最终确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图为2020年5月27日,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顶合影留念。 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坚持自主创新、发挥我国科技创新的制度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指引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进一步凸显了支撑引领作用。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总书记部署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二是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三是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四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五是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六是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依靠改革应变局开新局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十四五”规划《建议》对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改革规律,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事业所取得的重要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对改革的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下,全面深化改革历经初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进入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若干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化解外部风险挑战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从决战脱贫攻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到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体制机制随之不断完善,才能不断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二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三是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由之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出席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和多边峰会,系统提出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方向、路径,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倡导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领中国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从共建“一带一路”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从广交会到进博会,再到服贸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大战略举措,领航掌舵中国号巨轮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乘风破浪,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强劲动力。

  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经济全球化逆流涌动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场合鲜明宣示: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对经济全球化决心不变、信心不减,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强调:“我们认为,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并就推进对外开放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二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对新形势下推进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两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二是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建设得好不好、运行秩序行不行,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关键是要辩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其中一条就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成为世所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社会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放眼全世界,这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事实证明,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要看到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2020年5月12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坪村的村民们在进行危旧房改造。搬进修整一新的房子,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提升。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二是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三是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根本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引用经典作家的话,强调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这一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这一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许多重要论断。比如,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这其中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含义。

  第一,新思想引领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实践中来,又指引实践发展的科学理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二,新时代孕育新思想。只有深挖实践的“富矿”,理论工作者才会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点希望:一是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二是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三是把握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四是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实施“十四五”规划,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来源:《求是》2021/02

相关链接: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全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