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王建国:摇着轮椅去助残(图)

发布时间:2008-10-24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2 | 查看:1291次

  24年前,他是失去双腿的救人英雄;14年前,他是勇夺全国残运会冠军的残疾运动员;而今,他成了一名摇着轮椅热心助残的志愿者。

  电话打给王建国,那边传来沉稳的男中音:“我正在荷花池社区练柔力球呢!省残联的领导今天来视察残疾人运动健身项目!”

  失去双下肢的王建国也能打球?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可不是!在王建国的带领下,十几名残疾人正手挥球拍,优美地操练着柔力球。圆圆的小球飞舞在球拍之间,一个轻灵的“转身”,王建国抛球接球,操练得煞是精彩。

  “我们经常练习柔力球!这可真是适合残疾人练习的好项目!”收起球拍,王建国擦着汗告诉记者。

  12月3日是国际助残日。他们用这种形式迎接自己的节日。而把这些残疾人拢到一起的,是王建国。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不是王建国在残疾人中有号召力,这支柔力球队可能不会存在。”

  听说记者要采访王建国,残疾人们聚拢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身边的“二哥”王建国。

  舍己救人失去双腿

  24年前,王建国是火车站的调车长。他身材魁梧,力气大,爱干活儿,是单位的劳模、先进。他热爱自己的调车工作。站在火车轨道上,挥舞手中的旗子,指挥火车运行。每当那时,他有种充实感。

  1983年12月19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却改变了王建国的生活轨道。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挥舞旗子示意火车可以运行后,就跳上火车。正在此时,一个刚来单位不久、还未熟悉工作的小徒弟忽然跑上来追赶火车。王建国大声告诉他不要靠近。也许是轰轰的启动声淹没了他的喊声,小徒弟的脚步没有停止,他距火车越来越近了,危险就在眼前。王建国顾不得多想,他探身车外,试图拉起徒弟。直到此时徒弟才慌了神,他伸出双手抓住王建国。就在这时,灾难发生了:王建国被甩下车,徒弟得救了,车轮却碾过王建国的双腿,巨痛中他昏迷过去。

  苏醒后已是第三天。王建国发现,下半身空荡荡的,双腿已经没了。1.91米的他注定下半生与病床为伍吗?王建国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这一年他26岁,刚刚结婚,孩子还不到一岁。事发前,王建国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但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性格。他开始不下床、不出门、发脾气、悲观失望。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困境中是妻子的爱与关怀给了他支撑。但是,他对妻子总是大发雷霆。直到有一天,13岁的孩子将一封信塞到爸爸怀中,王建国边看信边反思自己这些年对妻子的亏欠。“好好活着,珍惜生命,才对得起身边的家人。”

  残运会上重拾自信

  1988年,王建国在家里看电视,电视里播出的是第二届残运会。看到与他一样的残疾人,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身影,王建国震撼了。当时他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参加残运会。从那以后,他每天早起两个小时锻炼身体。铅球、轮椅速跑、游泳……本来热爱体育运动的他,在训练中重新找到了快乐。为了训练,他吃了很多苦。以前爱游泳的他回到游泳池后,身子沉到水中,呛了很多水。他不放弃,坚持训练,终于可以在游泳池里自由驰骋。

  1990年,市残运会上,他获得铅球、轮椅100米、100米自由泳三项冠军,游泳还打破全国记录。1991年,他参加省残运会,又获得三项第一。1993年,他参加全国残运会,夺得铅球、标枪两项第一、铁饼第二的好成绩……

  王建国在残运会上不仅收获了金牌、收获了自信,与残疾人群体的相处,还让他感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一次在外地参加残运会时,他看见马路对面有一个盲人在乞讨。他摇着轮椅走到对面,庄重地在他面前的盘子里放下1元钱。其他参加残运会的运动员见了,也纷纷效仿。那一刻,他忽然有种感动。

  随着年岁的增加,王建国已不适宜从事体育项目了。走下运动场,他没有失落。怀着坦然的心境,王建国投入新的生活。

  帮困助残快乐自己

  王建国有个幸福的家。大儿子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究生,小儿子在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专,妻子操持家务,不用他操半点心。虽然是住了多年的老屋子,经过翻修和妻子的精心装饰,这个家透着温馨。可王建国不满足家的生活空间,从运动场走下来,他选择了助残。作为一名残疾人,他对助残有着自己的看法:“残疾人太不容易了。我虽然残疾,但领导关心我,单位效益也不错,我没为生活发过愁。那些找我来帮忙的残疾人,生活都比我困难,我能力有限,对他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抱着这种信念,王建国对找到自己的残疾人从来没有拒绝过。王建国在家里行二,大家习惯叫他“二哥”。他喜欢这个称呼,说“二哥”这个名称透着亲切、随和。

  他先后帮多少人办理了残疾证、解决了工作问题、为残疾儿童找到学校,自己也记不太清了。给残疾人办证,原来交10元,后来交5元的费用,王建国从没跟他们要过钱。有的人怀着感激的心情给他买来水果。他说:“你这是干什么?知道你困难才不要钱的,赶快拿回去!”

  “残疾人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王建国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个叫小石头的小伙子,因为脚被轧了,成了残疾人,别说成家立业,连找工作都成了难题。王建国知道后找到一家福利厂,好说歹说,终于给他找了个工作。今年春天,小石头结婚了。王建国在婚礼上高兴地喝了好几盅。

  李师傅是外乡人,腿有残疾,在东风路上开了一家家电维修部维持生计。一天晚上,李师傅找到王建国,急切地说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弱智儿子不见了。王建国马上和李师傅一起,租辆车四处寻找,连找两天都没找到。王建国想到了车站。他来到火车站,和这里的工作人员商量,能不能向各地火车站发个寻人启事。工作人员同意了。几天后,天津火车站工作人员给孩子买了车票,弱智孩子回来了。从此,李师傅和弱智孩子的事情牵挂着王建国的心。他开始留意给小孩联系学校。但因为弱智,学校不招收。后来他通过残联打听到沧县有家特殊学校招收弱智儿童。他亲自和李师傅一起把孩子送到那里。

  40多岁的郭金龙有先心病。每次病情复发都有生命危险。此外,他还有神经性耳聋。看到他家的情况,王建国建议他办个残疾证。可郭金龙不愿意承认自己有残疾。几次做工作,他才同意了。办了残疾证,王建国又为他找到相关部门申请低保:“这种情况的家庭不吃低保,谁吃?”跟人家介绍情况时,他比郭金龙还着急。如今,郭金龙家领了低保。王建国又给他在道东找了份工作,单位还给交三险。讲到这,王建国忽然若有所思地说:“有了三险,老郭的晚年就有保障了。”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难免有勺子碰锅沿的时候,更何况那些时时在生活底层过活的残疾人家庭。一旦出现矛盾,王建国就是最好的调解人。甚至不用他出面,只要带句话,回娘家的媳妇就会乖乖地跟丈夫回家。聋哑人白素云就是一例。王建国为啥有这么大的魅力?聋哑人白素云比划着告诉记者,因为王建国帮她找了一份月收入800元的工作。有了这些钱,她一家人才能吃饱、穿暖。王建国对自己的好,她要记一辈子。

  王建国今年50岁了。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职位”不断递减:从市残联副主席、到区残联副主席,今年当选为办事处残联副主席。面对岗位的“沉降”,王建国没有一丝怨言:“这些都是不领一分工资的‘义务岗’,在哪里干,都是帮残疾人办事。”

  他也有心烦的时候。盲道被占了,他摇着轮椅找半天,却得不到有效答复;智障孩子到了找工作的年龄了,福利厂不收,人家还说是国家政策不允许,这让他心里沉甸甸的不是滋味;残疾人婚嫁难,好容易结婚了,很多家庭又因为琐事吵架闹矛盾,找到他,他也只能解决一时,却无法永远打开那个结。那个结太深了,里面交织着生活的贫困、别人的白眼、自己的自卑自贱甚至对生活的绝望。

  王建国至今都忘不了那年妻子陪他去参加残运会时的情景。妻子王玉凤是个热心肠,残运会场上下,除了照顾丈夫,她还常常帮助别的残疾人。因为是陪护,王玉凤不能和运动员一起免费用餐。早餐结束后,残疾运动员们陆陆续续敲开了夫妻俩的房门,他们送来的东西几乎相同:一手握着两个鸡蛋,一手拿着一支筷子,上面叉满了馒头。要知道,当日的早餐每人定量两个鸡蛋,馒头和小菜随便吃。那一天,他们收获了80多个鸡蛋。王建国夫妻看着这些鸡蛋,感动得落下泪来。他们知道,那代表着40多名残疾人的心。

  为了这份信任,王建国还在努力。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