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3 21:27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3日 16版 | 查看:1079次
【我的抗疫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我所在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迅速组织了500多人的医护及后勤团队投入抗疫一线,全力应战。
1月22日,一附院象湖院区被确定为省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我成了首批进驻人员,负责普通隔离病房医护团队的组建,并立刻着手准备开展对患者的救治工作。
当时正值年关,而我父亲前几个月去世,春节我原计划是回老家陪母亲,也请好了假。但在疫情面前,我取消了行程,只是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说要加班,因为怕母亲担心,也没提抗疫的事情。作为一名有着27年工作经验、参与过2003年非典救治工作的呼吸科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想的是: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记得到隔离病房后的第一天深夜,我与队友们谈心,与团队里年轻的90后、95后们分享自己应对非典时的感受,一面鼓励大家克服恐惧心理,沉着应战,一面要求所有成员把自己的生命与患者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勇敢迎接挑战。
1月23日,象湖院区开始收治病人。那一天,我感触很深,患者脸上痛苦的表情和求助的神情,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他们看来,医生就是救命的绳索,是重生的希望。那一刻,我在心里说,你们以性命相托,我必与你们生死与共。
随后的日子里,我和同事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每天的三餐也都是抽空匆匆吃完,没有在正常用餐时间吃过饭。上午是病房巡查时段,下午是病例研究讨论时段,还有不定时的会议与临时会诊、处置各种突发情况,每次进隔离病房的时间明确,什么时候出来却是未知。我们承担全省各地重症患者的集中救治任务,那段时间每天都有转运全省各地重症患者的救护车呼啸而来,即便是凌晨,这里也灯火通明,救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在病房里,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护目镜被水汽覆盖,鼻子无法顺畅呼吸,耳根被压得生疼,但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应,在面对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时,仿佛都不翼而飞了。
在那段时间,有一个夜晚让我特别难忘。1月29日夜间,一名入院仅两天的患者病情迅速恶化,一度呼吸衰竭到病危的程度,这也使他情绪波动特别大,甚至抵触治疗。为了与死神赛跑,我动手帮他实施呼吸机支持操作,守在他身旁连续工作了4小时,终于使他转危为安,最后痊愈出院。
整个疫情期间,我们的救治工作始终在井然有序开展,大家想方设法让每个病人获得最好的救治,每天都不断有患者痊愈,无一例患者死亡。有一次,一位病人痊愈出院时,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医生,是你们冒着生命危险,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虽然你戴着口罩,我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但我会永远记着你现在的模样。”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中感慨万千。我觉得连日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胡晓军采访整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