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愚公”,用扁担挑材料,5年砌成302级石阶

发布时间:2020-11-04 08:31 | 来源:辽宁文明网 2020-10-27 | 查看:964次

近日,大连市西郊岔鞍村,阳光洒在通往山顶的一级级石阶上,46岁的薛双权收拾工具结束了今年的修路计划。2015年他萌生了在家旁边的山上修路的想法,修着修着“想法”慢慢变成了“信念”。5年过去了,302级石阶已接近山顶,这其间越来越多的市民沿着这条山间小路健身赏景,而这项巨大的工程,是薛双权像愚公一般用一根扁担一担一担挑出来的。这份“痴”的动力和信念是什么?记者在薛双权的“书房”里似乎找到了答案。

  西郊山下的“当代愚公” 

  10月23日,在健身达人安玉敏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岔鞍村。一个偶然的机会安玉敏认识了这里的村民薛双权,并意外得知他修了一条山路,安玉敏被深深震撼,称其为“当代愚公”!

  车子在一处简陋的村舍前停下,薛双权提着毛笔从屋里走了出来,46岁的他一头长发,身材高大,脸上带着与环境不相称的书生气。他用盆洗了洗毛笔,和坐在屋前晒太阳的母亲和哥哥打了招呼后,带记者一行人上山。

  这是一座与他们的房子紧邻的小山,“我本来打算今天上山收拾一下,天凉了,今年干不了了。”薛双权说道。

  由“根”而生的想法后来变成了信念 

  这条宽约半米的山间小路,由水泥和石头砌成,台阶平整曲曲弯弯通向山顶。薛双权告诉记者,大约5年前,附近一条大路动工建设,让他意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自己终将有一天会离开这里。“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根在这里,总想留下点什么。”于是他开始在紧邻自家小房的山上修路。石头是村民搬迁剩下的,他用扁担挑上山,又买来水泥。村里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说他傻。薛双权都不理会,第一年他利用工作之余修了48级石阶。

  修着修着,周末爬山健身走这条路的人越来越多,薛双权最初修路的想法慢慢变成了一种信念。“若100年后,我人不在了,还有人走我修的路,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儿嘛!”

  在石阶上刻上喜欢的字和想法 

  沿着石阶一路向上,记者一边走一边收集素材,这引起薛双权的“不满”,他多次表示自己并不希望被宣传报道,而是更愿意带着大家爬爬山、看看景、聊聊天。在这个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和薛双权聊起来他常常引经据典,让人刮目相看。

  半山腰,一些刻着字的石阶映入眼帘,“根”“信仰”“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正直中和”等等,还有的留下了日期,时间最早的是2018年6月9日。

  薛双权说自己喜欢写字,“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人最初的想法就是初心,沿着最初的想法干到最后就修成了路”,他一边走一边讲述着这些字背后的故事和自己的理解。

  五年时间用扁担挑出302级石阶 

  302级石阶,这是这条山路目前的高度,在薛双权的计划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来年再修上63级就到山顶了,这样也正好凑成365这个数字。

  石头、水桶、喷壶、扫帚、手套、锤子、凿子、铲子、钢尺、塑料布……这是留在山路最高处的修路工具,记者注意到用来铲水泥的铲子原本圆柱形的把手已经留下了握痕,而锤子的一头也明显变形。

  薛双权说其实最灵魂的修路工具是放在山下的那根扁担。修路所用的所有材料都是他一个人用扁担挑上山来的。可以说,这条山路就是薛双权用扁担一担一担挑出来的,“这几年膝盖都完了。”他忍不住感慨道。

  “当代愚公”的“痴”或藏在他的书房里 

  如此艰难、辛苦,又为何要做一个现代版的“愚公”?当下山来到薛双权的书房后,记者对他所说的“想法”和“信念”以及这个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所谓“书房”,也是薛双权的住处,牛皮纸糊着的房顶让屋内很是昏暗,炕头前摆着一张看不出颜色的写字台,放的是一本《资治通鉴》和用楷书誊写的线装宣纸书以及被翻旧的《康熙字典》——薛双权在抄书。

  “我虽然只初中毕业,但喜欢读史书,也喜欢写字,就每天坚持把看过的书抄下来。”薛双权说着从柜子里取出两摞稿纸,一摞是用钢笔抄录完的《史记》,另一摞是抄录完的《三国演义》,他在每一页都标注了抄录的具体日子和时间点。

  “史书读多了,能悟出很多道理,很多身外之物并不看重,更不多求。”他对记者说,“虽然住的地方偏,平常又守着脑血栓的老妈和智力存在问题的哥哥生活,但是我精神上一点都不孤独,每天充实得不得了。”薛双权说:“修路,是我想做的一件事儿,再苦再累,我觉得喜欢、有意义,就这么简单。”(来源:半岛晨报 编辑:孙玮)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