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带大叔”不再背母看病

发布时间:2020-10-16 09:1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0月16日 05 版 | 查看:557次

91岁的汪珍应坐在院子里,她听不清儿子和客人们说什么,但她看见有客人站着,便让汪克武拿凳子给客人坐。她一边喃喃自语,一边不停地擦眼泪。

  汪克武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的名人,他孝亲敬老的故事被画在村里的墙壁上。来汪克武家访问的人很多,客人总会被他家堂屋墙壁上挂着的一张27人五代同堂的全家福照片所吸引,大家还让他把绣着花的背被拿出来看,诧异于他背母看病,一背就是9年。

  2017年10月17日,54岁的汪克武骑着电单车,用背被背着88岁的母亲到村卫生室看病,乡医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发到朋友圈,瞬间刷屏,许多网友感动泪目,称他“背带大叔”。

  几天后,英国每日邮报以《照顾她是我的责任》为题报道了汪克武,“这个儿子成为奉献和忠诚的象征”。作为“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汪克武获得了133万次投票,名列第七;2018年,汪克武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2019年,他获得“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

  汪克武背母亲的背被,曾经背过他自己的3个孩子。背被已经陈旧,精美的牡丹、梅花、喜鹊等绣花图案,寓意着富贵吉祥、喜上眉梢、福在眼前,颜色仍然鲜艳。

  在云南许多农村地区,母亲们都爱用这种颜色喜庆、构图饱满的背被来背婴幼儿。如被子一样的背儿带,既方便劳动,又让孩子保暖,孩子在母亲的背上安心安全。汪克武至今都记得小时候母亲背着他的一些情景。

  汪克武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人拉扯大兄妹5人。兄弟成年后分家,他把母亲留在身边。尽管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但为了照顾母亲,汪克武一直没有外出务工,细心伺候母亲。母亲患有高血压、慢性胃炎,经常生病,一生病就全身发抖。村卫生室离家约4公里,每次母亲病,他就背着母亲步行着去,输完液后又把母亲背回家。原来村里没有水泥路,每逢雨天,道路泥泞,汪克武走得十分艰难;后来道路硬化了,汪克武也年纪渐老,背母亲走路越来越吃力,他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母亲生病时,他可以骑车去卫生室,被背裹着的母亲在他背上是安全的。在他看来,“母亲多在一天,就能多看到她一天。小时候她背我,长大后我背她”。

  尽管汪克武背母看病的孝心“把成千上万人的心都融化了”,但云南省纪委、省监委派驻广南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徐以民实事求是地指出,“汪克武的难反映出贫困地区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

  广南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位于半山区的岜夺村又是广南县的深度贫困村,因为贫穷,被人称为“嫁人莫嫁岜夺村,三年两不收,男人挑担担,女人背背篼”。

  村卫生室是最基层的卫生机构,和云南许多贫困地区一样,过去的岜夺村委会卫生室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卫生室十分简陋,医疗器具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镊子、剪子等。乡村医生能为患者做的,就是输液、开一些简单的药品。岜夺村委会辖区内有1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599户2907人。大多数青年都已经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独居在家,居住偏远、分散,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乡村医生工作量大且十分艰辛,只有3名乡村医生的村卫生室常常力不从心。

  乡村医生不仅严重缺乏,且医技水平有限。他们没有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又无人指导,使得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下,执业风险较高。“如果他们脱产学习,一旦离开乡村,当地农民便无医可求。”徐以民说。

  2018年3月8日,汪克武来到村卫生室,这次他不是带母亲来看病,而是代替母亲来签约。岜夺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这一天正式开始,服务团队由临床、公卫医生、护士和乡村医生组成,汪克武的母亲是第一批签约村民。

  “目前,全村已签约11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4人。”村卫生室负责人王宏刚说,大多数人是分批通知到卫生室集体签约;行动不便的村民,卫生室就上门签约。有外出务工临时返回的,也上门办理签约服务。签约后,签约医生定期带着B超、血压计、体检秤、视力表等体检设备上门为签约家庭体检,测量血压、血糖等。

  汪克武自己是2019年5月14日签约的。此时的村卫生室已经焕然一新,老村委会的旧址上,两栋白色的二层楼房分别矗立在路的两边,十分醒目。挂钩扶贫单位云南省纪委、省监委投入16万元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设立了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等9个功能科室。配备了150种药品。扶贫队员们协调浙江富通感恩慈善基金会出资38.87万元,帮助村卫生室采购了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39种。

  岜夺村卫生室在这一年升级为莲城镇卫生院岜夺分院。除之前的3名乡村医生外,卫生院为岜夺村增加了10名医务人员。设置分院后,当地村民患病在村里就可以得到门诊和住院的治疗,费用直接在岜夺分院直接报销。门诊报销比例达70%,住院一般群众报销90%,档卡户报销95%。岜夺分院还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南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开通了远程线上会诊。遇到特殊病人不能明确诊断的,卫生院就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上传,由上级医院专家进行诊断。今年1月至8月,岜夺分院门诊服务患者4717人次,住院930人次,6例疑难病重患者在卫生室通过视频,得到了昆明医疗专家的诊疗。

  2019年下派到岜夺村卫生室的王光颖担任了汪克武和他母亲的家庭医生。从那以后,汪克武再也没有背着母亲去过村卫生室。王光颖会定时来他家看望老人,如果母亲发病,汪克武给王光颖打电话,王光颖便骑着电动单车、带着医疗用品过来,在家里给老人诊疗、打针、输液、开药,汪克武拿着处方到岜夺分院取药回来就行。

  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开展的是农村家庭病床,这是一项针对行动不便或各种原因不能到卫生室集中治疗的患者实施的政策。

  2019年11月,岜夺新村的贫困户侯贵祥遭遇车祸,导致右边肢体不能动,长期卧床,他的妻子没有能力将他送到医院;每当他身体不舒服时,接到电话的王光颖等医生便到他家来给他输液、做中医理疗等。

  王光颖说,送医上门,让患者在家中得到治疗,“病人不动医生动”,虽然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有时他们要用下班时间到患者家中,但这一政策的实施,却极大地减轻了群众到乡、县、省里看病往返及陪护的费用。对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防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王光颖发现,自从有了家庭医生和农村家庭病床后,医生和村民的关系更加和谐,“走到哪里都有村民招呼我们进屋喝水、吃饭”。

  近两年来,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受益的不仅是岜夺村。在各方的支持和帮扶下,广南县已投入5651万元,对157个村卫生室进行了建设;全县2个县级医院、21个卫生院和147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求。

  “解决贫困不仅是经济支付问题,还有医疗服务能力的问题”。徐以民说,贫困地区如果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合适的医疗服务。这意味着,贫困群众要到外地看病,不仅增加医疗支出和就医的成本,还减少了生产收入。

  “实践证明,正在不断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对农村减贫发挥了巨大作用。”他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