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8 17:00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20-08-10 10:42:07 | 查看:1145次
一个并非聪明过人的儿童 是如何成为伟大学者的呢
卡尔·威特与约翰·华生的早教启示
文/刘道玉
发于2020.8.03总第958期《中国新闻周刊》
19世初,德国有一个叫卡尔·威特的孩子,他并不是天赋异禀,反而有点木讷甚至反应有点迟钝。他的父亲是一位乡下牧师,凭直觉感到自己的儿子并不傻,于是,他怀着深沉的父爱决心来亲自教育儿子。
老威特制订了一个早期教育的计划,鼓励卡尔尽可能多地阅读和提出问题,避免直接代替孩子回答,而是让孩子自己来回答,以训练他的思考能力。他培养儿子自学的能力,坚持学习上的困难由孩子自己来回答。
小卡尔9岁时开始学习法语、英语和拉丁语,同时大量阅读外国作家的经典作品,10岁时,就被莱比锡大学所录取,开始了一个成人才能获得的学习生涯。在卡尔14岁生日的那天,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柏林大学聘为教师,从此走上了少年学者的研究之路。
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卡尔写出了《对但丁的误解》著作,从而使他成为世界上研究但丁的最权威的学者。而他的父亲卡尔·威特也成了世界幼儿早期教育的奠基人,著有《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
一个并非聪明过人的儿童,是如何成为伟大学者的呢?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关键,他的教育原则是:“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曙光出现的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的孩子就能成为天才。”
在教育上,爱的教育导致成功,而失爱的教育酿成悲剧,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约翰·华生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在学术界名声极高。但是,他教育儿童的方法却毁掉了一代美国少年儿童。
1928年,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关怀》一书,其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的儿童教育体系。“哭声免疫方法”
就是他的核心理念,意思是孩子哭时不抱,不哭时才抱,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他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没有感情爱抚,从而推翻了爱是永恒主题这一原则。
华生的教育法是失败的,这从他自己的三个孩子身上就得到了验证。
他的大儿子雷纳患了忧郁症,多次想自杀,30岁时终于自杀身亡。死后发现了他的日记,他痛苦地写道:“我发现我的成长过程中,是冰冷的,机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的色彩,这或许是我人生痛苦的源头。”
华生的女儿也患了忧郁症,酗酒成性,小儿子精神也不正常,一生碌碌无为。
这是失爱的悲剧,是华生错误的育儿方法造成的恶果。他的错误育儿法,使得美国一代儿童失去了幸福的童年,后被欧美国家教育界所抛弃,他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
教育学是以人为对象,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爱心为驱动力,研究人的成长规律的科学。一个教育理念或是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被证明使人健康成长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在医学上,开错了药方,是医疗事故,轻者致身体受伤,重者戕害人命。
在教育上,如果开错了药方,不管你主观愿望如何,那都是误人子弟。因此,教育必须回到本源上来,学校是启蒙之地,是传授智知之所,而这些须臾是不可离开爱的呵护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