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 ——记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

发布时间:2020-09-17 10:51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9月17日 第03版 | 查看:764次

本报记者 叶 青 王 春 郝晓明

“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除夕夜,广东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总领队、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孤身一人“逆行”到武汉。

  2月17日,一支由广东省中医院与深圳市中医系统组成的广东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与张忠德会师。2月18日,广东援助雷神山医院中医医疗队进驻雷神山医院接管病区。

  面对日益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增强收治、救治患者的能力,雷神山医院在武汉拔地而起。来自辽宁、上海、广东的医疗队集结2000多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上演了一场与病魔搏斗的生死时速。

  仅4小时组成超千人医疗队

  递交请战书、按下红手印……2月8日,短短4小时,总人数1183人的辽宁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迅速组建完成,这是全国单次派出规模最大、最早进入雷神山医院的医疗队。

  “这是一场很艰难的战斗,大家要做好万全准备!”但当第四批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广东领队、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带着队伍来到雷神山医院时,他不禁眉头一皱。48小时后必须开科接收病人的C6病区,物资均未到位,怎么办?

  “干!”所有队员异口同声回答。“天使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运物资、验收、培训……硬是在48小时内把空荡荡的病区建成符合标准的负压病房。2月20日,不到3小时,48张病床已收满了患者。

  同一时间,上海医疗队也在紧锣密鼓布置病房。没有设备安装员,队员们自己装;没有软件工程师,队员们亲自上阵研究ICU的“软件”系统。上海医疗队中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有参加过抗击SARS的小汤山英雄,有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医务人员,也有技术过硬的专业医师和护理人员。大家密切配合,拧成了一股绳,只为了给患者更多的治愈希望。

  中西医协同 1+1>2

  “你们都是习主席派来的使者,我非常感谢你们!”疫情期间,孟奶奶的硬核致谢迅速被顶上热搜。

  81岁的孟奶奶是雷神山医院C6病区接诊的首批患者,也是病情最为危重的患者之一。刚到病区时,明显的气短气促症状让她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要分开几段说。孟奶奶连声致谢的“你们”——广东医疗队的张忠德、邹旭等专家,立足中西医协同治疗,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孟奶奶的症状很快好转。“我们打出了一套精准的中西医组合拳,重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让中西医协同起效发挥‘1+1>2’的效果。”张忠德说。

  60多岁的甘阿姨体质虚弱,感染后恶寒发热、口苦咽干、食欲不振,总担心自己的身体撑不住。上海医疗队的商斌仪医生仔细检查后,除了对症开出中医治疗方案,同时实施心理疗护、针灸等非药物治疗,缓解了甘阿姨的病痛和心理压力。

  辽宁医疗队用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活跃病房氛围,帮助患者放松心情,朝夕相处中与患者结下深厚的情谊,护士长赵洪露和团队用手机记录下了这段东北人的幽默守护过雷神山的战“疫”时光。

  治愈患者近2000名

  与病魔较量,分秒必夺。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袁维方是雷神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第四组组长。因为阑尾发炎需要治疗,可他却说:“病区里人手紧张、调度繁忙,自己绝不能离开岗位。”他在工作间里,左手输液消炎,右手拿着对讲机,不停与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对接工作。

  在辽宁医疗队总指挥徐英辉的组织下,共筹集500万左右资金,将辽宁医疗队技术、设备无偿捐赠给雷神山医院及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共同建立科研攻关合作,干细胞治疗技术获得中央军委立项。

  广东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血液科护士长陈二辉通过视频看到孕吐严重的妻子独自在医院注射葡萄糖止吐时,这位硬汉没能控制住,独自躲在房间里默默流泪;而当面对因病不能出院闹脾气的失聪老奶奶时,他贴着耳朵细细安慰,平复她的情绪。

  一张张被口罩勒出血印的面孔,一个个坚毅的身影…… 在雷神山医院的日子,辽宁、上海、广东医疗队员顶住了自身的压力,将关怀与温暖带给患者,把温情留在了武汉人民的心中。

  从2月8日收治第一位患者,到4月14日患者清零,60多天的时间,雷神山医院成功治愈新冠肺炎患者1900多名。同时创造了3000余名医护人员及志愿者“零感染”纪录。

  4月5日,当双脚再次踏到广州这片熟悉的大地那一刻,张忠德激动得双眼含泪:“我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把医疗队队员一个不少地平安带回家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