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优秀人才重回教师队伍

发布时间:2020-09-07 09:3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07日 05 版 | 查看:444次

“你可能很难想象,改革决定发布那天,我的朋友圈、微信群瞬间被这个信息刷屏了,我的同行们、学生们都为此雀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教授说。张爽教授所说的是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公布的一项决定:今后,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将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再过几天,我国的第36个教师节将会到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个时间点出台这样的政策,无疑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利好”消息。这一措施对我国教师教育,尤其是开展教师教育的大学来说意义深远。

  从当下来看,这个政策将很好地促进师范生的就业——在今年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该政策与已经实施的“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相结合,会为今年的师范生就业打下“强心针”。

  “从长远看,它将有助于促使师范院校改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说。

  师范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必然趋势

  曾经,“学师范”是优秀学生的常见选择。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学校英语老师高莲(化名)是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那时候上师范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高老师说,她初中时是班长,学习成绩也在整个年级中名列前茅,初中毕业时她选择了中等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了师范大学。

  这些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个人职业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现在再出现那种优秀学生竞相报考师范专业的景象也不太可能了。”一位专家说。

  尤其是近几年,每到高考结束,在一些省份,会出现师范类院校在“断档”榜上“打前阵”的现象。虽然高校出现计划余额的原因多而复杂,而且出现“断档”现象的不仅是师范类院校,但从某种程度来说,报考师范类院校并不是考生的热门选择。

  而随着师范教育的体系逐渐打开,“学师范”不再是成为教师的唯一途径,摆在学生们面前的选择更加丰富了。

  许如(化名)是今年毕业的教育硕士,“我从小就想当教师,但是高考的时候并没有考师范院校,希望能到综合大学给自己更宽广的学习机会,考研究生时又考回了师范类专业。”在许如看来,如果大学本科就选择师范类专业,将来的出路似乎只有当老师这一条,而如果选择非师范类院校,将来有更宽广的机会,即使想当教师依然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实现。

  “从全球范围看,师范教育从封闭体系走向开放是必然的趋势,可以吸引多元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逐步破解传统师范院校同质化严重、模式单一、特色不明显、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张爽说。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教师的质量,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比如各地都在做的提高师范专业的生均拨款,并且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强化师范质量保障等举措。据统计,“十三五”期间,6所部属师范院校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7万余人。目前,全国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社会现实条件和需要破解的突出问题。”张爽说,当前我国除了要保持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还要进一步激发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集中、高品质地培养优秀教师,满足社会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需求。

  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前提是一系列相关改革

  “本次改革是与一系列相关改革的有效衔接,提升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通过相应资格,进而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张爽说。

  张爽所说的一系列改革,很重要的一项就是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的认证,就意味着这些专业将按照国际接轨或国内权威的质量标准对学生实施完备的理论与专业教育,并通过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措施和持续的过程评价,保证学生达到行业认可、国际接轨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2020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名单。经高校申请、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现场考察、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审定,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等4个专业通过第三级专业认证,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等155个专业通过第二级专业认证,认证结论有效期6年。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000余个师范专业纳入一级质量监测,82所高校的221个专业通过了第二、三级专业认证。

  这一系列改革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前提是院校专业认证,而专业认证则与提升师范类专业院校办学质量紧密相连。“国家出台这个政策,首先是对教师教育培养的学生质量的认可。”周洪宇教授说。

  同时,放权给符合条件的院校,这符合“放管服”的趋势,意味着教师资格制度不断与时俱进、健全完善,将对推动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师范类院校必须走一条提升自己的道路。“师范院校必须把好质量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免试的和不免试的能否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最终还要看毕业生的硬功夫。

  因此,有了专业认证,有了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政策“只能说是给了师范类专业学生打开保险箱的钥匙,但有了钥匙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打开保险箱。”周洪宇说。

  让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强

  现在的师范教育还面临着另外一种尴尬:一方面,在一些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城市里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又受到综合大学、更高学历等多方面因素的挤压。

  段翔(化名)今年毕业于北方某大城市的市属师范院校,是物理专业的一名教育硕士。男生、有本地户口,让他在择业的时候有着不少优势,疫情发生前他便已经跟几个学校有了深入地接触,信心满满的他就等着寒假过后的“再选择然后签约”。

  结果疫情来了,一切都停滞了。等疫情稍缓,段翔再去跟这几所学校联系时,之前说好的机会都没了,“我知道其中一个学校直接招了一名博士,还有一个学校招了一个综合大学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我估计得去郊区碰碰运气了。”段翔说。

  其实,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段翔所在的这所市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能留在中心城区学校的也很少,“市区中学竞争特别激烈,不仅对学历要求高,而且几乎都要求部属名校毕业”。

  如此激烈的竞争再加上教师不但要完成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各种繁杂琐碎的其他工作,让很多人在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绕道而行”。

  “事实上,学生是否选择学师范,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他曾经的老师对他的影响、带给他的感受。”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海燕说,这说明当下教师队伍的生存现状和水平直接关系着队伍的传承、补充和更新的质量。

  这些年国家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提升教师待遇水平,教师职业吸引力在逐年提高。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财政在不断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同时,在分配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等专项资金时,向师范院校倾斜。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实施高水平教师教育提升计划,创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升级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造就一大批卓越教师。

  而教师们最关心的“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已经会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这个问题的落实情况,纳入对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的重要内容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评估的重要指标,确保今年年底前落实到位。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教育界内部称为中央4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被认为是“描绘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集结号”。

  不少教育界内部人士都希望,中央4号文件落实的力度再大一些,步伐再快一些。“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有优质的生源,要让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把这些优质生源培养好。”周洪宇说。

  多位专家都发出同样的呼吁:“让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强,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这个队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