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0 14:52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4日 05版 | 查看:7038次
“红领亲水”行动志愿者在北仑西太河打捞垃圾、沿河排污巡查。资料图片
【基层实践】
3月9日,是浙江宁波市北仑区一个普通女孩林晓亚病逝一周年的日子。红领之家一楼的展厅里,再现了她灿烂的笑容——就在去世前的第24天,林晓亚坚持参加了人生最后一次志愿活动,为除夕夜依然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公安民警包饺子。
不到6年的时间累计志愿服务1875小时,从普通个体经营户到热心公益的共产党员,再到优秀党务工作者,林晓亚短暂人生中的三次角色跨越,都是在红领之家完成的。
红领“红” 激发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热情
当陈军浩组建红领之家的时候,他丝毫没有想到今天的一派蓬勃景象——截至今年2月,红领之家共有注册红领1320名,其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867人。
那是2012年5月20日,7名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向北仑区新碶街道办事处提出了备案申请。“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有些党员的形象却不好,我们想通过某种方式唤醒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是一家以党建力量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社会治理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借鉴白领、蓝领的称谓,他们给自己取名红领之家,由此定下了红色信仰的明亮底色。
选择陈军浩做负责人,源于他在2001年就建起了牡丹社区服务站,送水送气疏通维修,服务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从一个社区到三个社区再到整个街道,陈军浩获得了无数称赞。
从2012年开始,印有红领标识的“小马甲”就穿梭在医院、公园、景区、河岸、敬老院、地铁站,开展就医引导、环境美化、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
红领之家从架构之初就有着常态化的服务项目、网络化的运作方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手段。
王旭光的红领编号是1076。他说,微信、微博、QQ、论坛,每个渠道都能看到中心发布的活动项目,“遇到自己有时间、感兴趣的项目,就像淘宝抢购一样,先申报后确认,既不会一窝蜂,也不会冷场。”“成员实名、项目互动、活动申报、服务积分、积分兑换,5大制度体系规范了志愿服务的流程和运作程序。”陈军浩介绍。如今,红领之家共计推出了敬老、光明、护花、靓城、导医、护绿、亲水、秀山、领轨、献血等10大菜单式服务,累计开展各类服务2654次,服务总时长53268小时,服务群众超过40万人次。
2013年,红领之家成立了党支部,并在各项目组建立临时党小组。后来,党支部发展成为联合党委,临时党小组成为功能型党支部。整个团队组织化运作,从项目策划、组织实施到活动总结,每个步骤都有党员组织、骨干参与。6年多来,红领之家协助培养党员527名、党务工作者54名,70%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在完成规定时间后都自愿留下来长期服务。
红领“领” 引领社区矫正人员人生新航向
2014年8月,红领之家有了一个新任务。宁波市首家特殊人群社会服务工作室在这里设立,红领之家开始承接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管理服务项目。
找到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打开心结,陈军浩相信,用同理心唤醒他们的归属感、重构他们的朋友圈、建起他们的善导向,就会实现“精诚所至、顽石为开”。
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是红领之家去敬老院的服务日。有一天,陈军浩带来了一个因打架获刑的矫正人员小董。他几乎不说话,只是默默机械地给老人洗脚。忽然老人的一句话让他明显地停顿了一下。老人说,你爷爷奶奶有你这个孙子,一定很骄傲吧?陈军浩知道这一句话击中了小董的心。小董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正是因为埋怨妈妈对弟弟偏爱而一时冲动犯了错。出门后,陈军浩说,马上跟你的爷爷奶奶通个话吧。小董打开了心结,从此只要有空,就会参加志愿服务。
仅有情感的打动是不够的。红领之家采用现代矫正理念,将“去标签”的科学方式注入实际管理。党员与矫正对象“一对一”结对,个性诉求及时回应。红领之家的二楼有个心理室。70多名由讲师、律师、心理咨询师及社会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团会在这里服务。除此之外,红领之家还牵头开设法律法规、道德文化等讲座,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矫正人员专场职业招聘会。今年以来,又进行修心教育活动。近5年来,红领之家联系的405名社区矫正人员脱管率和再犯罪率均为零,有14人实现了就业创业。
因为危险驾驶罪而参加社区矫正的小李,有一天来到了红领之家,他参加志愿服务所获得的积分已经符合兑换标准。小李说,他想换张体检卡给妈妈。一个多月后,陈军浩碰到了小李:“你妈妈体检结果怎么样啊?”当小李回答妈妈没去体检时,陈军浩蹦出一个想法,这小子不会把卡低价卖了吧?“没卖,我妈妈把卡放在身上,碰到人就拿出来告诉人家,这是我儿子做好事得来的。”一张简单的卡给了一个母亲以喜悦,给了一个矫正人员以自信。
红领“盟” 从“一点红”到“一片红”
通过红色小细胞渗透社会大治理,红领之家及其带头人陈军浩先后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等20多项荣誉,成为一张“红色名片”。
从“一点红”到“一片红”,红领之家在北仑区形成了“光合效应”。如今,北仑孵化出浃江知行社、惠风驿站、郭巨烽火等17家“红领组织”。从去年6月开始,区委组织部将他们组成了红领志愿服务联盟,定位于党员带家庭、家庭带邻里、邻里带周边,把先进群众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党务骨干、把热心骨干培养成社会组织带头人,形成全社会的公益氛围。如今,联盟带动463家社会组织、1.5万余名党员长期参与志愿服务。全区所有街道和7个民生系统均成立了红领组织,服务足迹实现了立体式覆盖。
这18个联盟成员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红联社区老年人多,金葵花志愿者服务队对应承接了家政、助行、送餐、理发等项目,养老服务做得更专业、更精细。
惠风驿站积极主导的是老书记、老村长、老干部遗孀、困难党员的走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志愿者的手,传递到每个老干部和遗属手中。
梅山街道的绿岛先锋志愿活动队,以片区青年为力量,结合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动员青年志愿者投身到开发建设的大潮中。
…………
“坚定的宗旨意识、独特的组织方式、过硬的骨干队伍、严密的制度体系,因而具备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北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江智灵说,这是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样板。“红领现象”只有不断孵化、复制、推广,实现从规范到示范、从盆景到花园的嬗变,才能形成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生态,让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各领域百花齐放、发挥作用。
(本报记者 曾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