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6 22:06 | 来源:《求是》2020/16 2020-08-16 08:05: | 查看:561次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就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海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履行自由贸易港建设主体责任,以钉钉子精神夯实自由贸易港建设基础,早日把自贸港“总蓝图”变为“实景图”。
一、坚决扛起国家战略的海南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公布并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海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具有独特优势。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试验田”、“窗口”作用,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我国最南端的省份,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拥有通达全球特别是辐射东南亚的能力;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整体封关运作、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制度的天然地理条件。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重要使命,海南基础比较薄弱,经济体量比较小,发展水平不高,承接高水平开放政策的功能平台不优不强,尤其是市场主体和人才缺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不足。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近年来,海南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主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夯实自贸港建设基础。从2020年7月10日0时起,海南环岛高铁、海口市郊列车实施新列车运行图。图为2020年7月10日,海南环岛高铁一列动车从琼海市经过。 人民图片 蒙钟德/摄
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把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主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夯实自贸港建设基础。两年多来,市场主体增加了44万余户,增长66%,目前已超过100万户;累计引进人才10万余名,同口径增长近4倍。特别是今年6月1日《总体方案》公布后,省委第一时间召开全会,出台深入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决定。抓紧落实政策早期安排,统一挂牌11个重点园区,颁发“中国洋浦港”船籍证,国家部委出台离岛免税购物最新政策、个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一系列“硬核”政策。今年6月份,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92.13%。我们将进一步把握好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的推进节奏,只争朝夕、扎实稳妥地将《总体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细落实,确保自贸港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蹚出一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路子。
二、勇当制度集成创新先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行稳致远,久久为功。自由贸易港建设本身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承担着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改革开放的重任。不管是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海关监管特殊区域,还是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海南都需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鼓励探索、先行先试。
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广泛发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制度创新,相继发布7批77项制度创新案例,许多属于全国首创。尤其是统筹多部门的智慧和资源进行联合攻关,诞生了“多规合一”、“极简审批”、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等制度集成创新的典型案例,知识产权证券化、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领事业务“一网通办”等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已成为我国最开放、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从总体看,海南的制度集成创新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各制度系统衔接不顺畅,新旧制度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层级之间不协同,甚至出现梗阻,导致集成创新效果不明显。我们将按照《总体方案》部署,把握好制度集成创新这个根本着力点,在机构和部门设置、法治化配套、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极简审批”、把握好“一线”放开和“二线”管住的关系、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创新抓落实的体制机制、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等方面支持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打破零敲碎打的调整和碎片化的小修小补,打破部门间、区域间的壁垒,打破系统条块的限制,使各方面创新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努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三、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海南要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当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的背景下,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立场,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大棋局中的重要举措。因此,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从一开始就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不仅站在中国地图面前,更站在世界地图面前,加快谋划海南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两年多来,海南坚持以开放为先,推进落实一系列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包括琼港澳游艇自由行、入境人员免考申领临时驾照、59国入境旅游免签等一批涉外政策相继实施或优化,柬埔寨驻海口总领事馆开馆;空中开通国际航线103条,通达境外62个城市,海口美兰、三亚凤凰两大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在2018年均突破2000万人次,4小时、8小时飞行经济圈加快谋划,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快建设,不断释放开放优势、扩大辐射半径。2018年、2019年离岛免税购物金额分别增长26%、35%,入境游客和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6%、26.2%。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目前看,海南对外开放水平还不够高,尤其是与把海南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海南将始终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牢牢把握重点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准则,加快落实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等自由便利措施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待条件成熟后实施全岛封关运作,吸引全球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海南集聚,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通过一系列开放措施的落实,向世界传达“中国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开放”的声音,热忱欢迎全世界的投资者和优秀人才到海南投资兴业,借由海南分享中国市场和中国机会,为探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海南贡献。
四、坚定不移走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和2018年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都对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海南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补齐短板,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2020年7月1日起,海南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从3万元提高至10万元,不限次数;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增加电子消费产品等7类商品。图为2020年6月30日,顾客在三亚市国际免税城购物。 人民图片 陈文武/摄
海南从2015年起培育壮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12个重点产业,进而系统谋划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引进符合海南发展定位、体现行业领先、高技术含量和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2/3市县的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产业园区作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优化园区布局和光、电、路、气、水“五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法定机构改革、简政放权等赋权重点园区,让园区有权定事、有钱办事,重点园区以不到全省1%的土地面积贡献全省逾三成的税收总额。2019年,12个重点产业除房地产业以外合计增速为7.2%,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5%,三次产业结构为20.3:20.7:59.0,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非房地产投资占比达58.4%,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图为2020年7月6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T2航站楼以及综合交通工程等主体工程完工。 人民图片 石中华/摄
同时,海南经济总量仍比较小,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培育的12个重点产业中,多数产业尚未成势,发展质量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嘱托和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壮大旅游、互联网、油气、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千亿级产业;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打造高端时尚消费品设计展示交易中心,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吸引跨国企业、国内大企业集团到海南设立区域总部和设计、金融、交易、结算等功能性总部,高起点建设海南国际设计岛,建设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积极创建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聚焦深海、航天产业发展,构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上天入海高科技发展格局。
五、大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并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作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中国承诺。营商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软实力和吸引国际资本、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新加坡等世界上成熟的自贸港,在全球营商环境经济体中排名前列。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已跃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随着我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实施,各省市区快马加鞭、争先恐后改善营商环境,形成了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竞争态势。
海南产业配套不足,市场和原材料“两头在外”,在欠发达的基础上建设自贸港,靠什么吸引投资?靠什么引进国际型企业?靠的就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40条、29条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集成创新,推行“六个试行”极简审批,完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单一窗口”,企业注册可3小时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外国人工作许可审批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口岸进出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企业办事便利化程度逐步提升。
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海南抓紧落实政策早期安排,统一挂牌11个重点园区,颁发“中国洋浦港”船籍证。图为2020年6月4日,在海南自贸港首艘船舶登记发证仪式上拍摄的中远海运“兴旺”轮《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和《船舶国籍证书》。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海南将对标国际上营商环境领先的经济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拓展改革覆盖面、扩大企业和群众受益面为重点,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下大力气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在“管得住”前提下,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落实“非禁即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一窗受理”、全省“一网通办”,提高服务效率;实行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制度,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通过在贸易投资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推动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海南自贸港的显著特征和强大优势。
六、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坚持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清醒看到存在的风险挑战,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书记反复叮嘱海南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并就汲取海南历史上三次“大起大落”教训、防范化解风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海南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前哨”,随着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入推进,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大量进出,难免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特别是输入性风险和内部风险交织叠加,将使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和挑战更加严峻。
近年来,海南不断做实系统性整体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尤其注重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加强风险防控。比如,针对房地产领域风险,在2016年实行“两个暂停”政策的基础上,2017年永久停止四个中部市县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2018年4月实施全域限购,2020年3月率先全面推行现房销售,坚决遏制投机炒房,持续加码调控力度。针对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坚持所有新上项目都不允许对生态环境造成增量压力,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海岸带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针对货物贸易风险,制定实施《海南省反走私暂行条例》,有效遏制了成品油走私蔓延势头,在2019年实施离岛免税政策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例走私商品行为。
面对自贸港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认真梳理了国家安全、意识形态、货物走私、税收、资金自由流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人员自由流动、投资自由便利、服务贸易自由、房地产、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党的建设等13个方面存在的风险,相应成立13个风险防控领导小组,明确了风险防控的时间表、路线图,加强统筹研判,实施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风险防控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分类别、专业化推进风险防控工作。划出“六个不允许”的“高压线”,即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不允许在意识形态领域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通过货物贸易走私,不允许搞“黄赌毒”,不允许破坏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允许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产生腐败和不廉洁的行为。牵住风险管控责任“牛鼻子”,把风险防控责任细化到位、压实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快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对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全天候、实时性精准识别监管,建立动态实时感知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海南岛周围自外向内构筑近海、岸线、岛内三道坚固防线,全力防范走私、偷渡等行为。
七、切实加强党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习近平总书记就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这为加强党对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最大特色和最根本保障,各项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越是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个“定海神针”。
近年来,伴随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更加注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监督检查,对发现的2572个问题列出台账、逐一推动整改,切实纠正在“两个维护”上的温差、落差、偏差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仅2019年就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谈话提醒14652人次,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70个党组织和457名党员领导干部实施问责;持续推进人才引进和干部挂职交流,大力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启动首批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活动,截至目前招聘岗位已达4.7万余个;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及其他自贸试验区开展双向挂职,先后派出100名干部跟班学习,中组部选派131名优秀干部到我省挂职。
海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指示要求。“把准方向”,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由贸易港而不是别的什么自由贸易港;坚持重大改革事项由党中央决定、整体工作进度由党中央把握、政策实施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报告。“敢于担当”,就是要切实履行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主体责任,扛起海南应有的担当,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凝聚起全省上下的力量,坚持“五级书记”抓自贸港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提高干部治理能力,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主动作为”,就是要抢抓机遇、不等不靠,干一件成一件,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抓紧推进早期安排争取早期收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
作者:中共海南省委书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