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血军魂 绘时代画卷(组图)

发布时间:2020-08-02 10:29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2日 11版 | 查看:456次

南海·南海(中国画) 李翔

东风第一枝——火箭军某导弹旅(油画) 骆根兴

和平使命·蓝色交响曲(油画) 周长春

入城式(油画) 陈树东

雪狼突击队(中国画) 苗再新

中国鲲行动(中国画) 张蕊

第二小分队(油画) 邢俊勤

  【艺境观象】    

  军旗飘扬,军歌嘹亮,“八一”建军节如期而至。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伴随着人民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步伐,用生动的造型语言记录了人民军队的辉煌成就,并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美学品格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影响。一幅幅有思想、有温度的精品佳作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讴歌民族英雄是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常见主题,也构成其精神骨架和风格底色。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近年来举办的多项活动中,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以特有的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许多佳作令人印象深刻。

  家与国,不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是一种情怀。“全军美术作品展”迄今已举办14届。从艺术观念、绘画语言到创作技法,一届有一届的特点与创新,但不变的是作品中蕴蓄的家国情怀。莫朴的《南昌起义》、董希文的《红军不怕远征难》、高虹的《决战前夕》、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王盛烈的《八女投江》、何孔德的《祖国来信》、罗工柳的《地道战》、潘鹤的《艰苦岁月》、陈逸飞与魏景山的《占领总统府》等佳作,成为一个时代的图像标志,深深镌刻在民族记忆的时光长廊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出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艺术新貌。李翔的《壮士行》、苗再新的《雪狼突击队》、孔紫的《高粱青青》、骆根兴的《西部年代》、秦文清的《士兵们》、邵亚川的《巡堤》、孙向阳的《参军》、陈树东和李翔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作品以充满个人风格和饱满情感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时代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新观念的表达还是新形式的探索,军事题材美术创作都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索“战争与和平”“人民与国家”“个人意志与家国情怀”等命题,把对艺术本体的探索成功地融入主题性美术创作中。李翔的《南海·南海》把传统笔墨技法与西方造型方式相结合,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丰富刻画,突出浓烈的时代特质;孙浩的《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整体画面因直线条的大量应用而显得十分硬朗,红色的天空营造出霞光满天的视觉效果;骆根兴的《东风第一枝——火箭军某导弹旅》在画面环境中安排了大面积的山石,突出核导弹的力量感;罗田喜的《三栖尖兵——刘珪》中,简洁的笔触定格了英雄训练生活中的精彩画面,体现出军人的英姿飒爽。此外,窦鸿的《雪中餐》、夏荷生的《凝固的军魂》、许向群的《起航》、陈林的《钢与火》、周长春的《和平使命·蓝色交响曲》、阮梅和韩博的《众志成城》等作品通过对铁血阳刚的军人形象的塑造,展现出钢铁之师的血性与担当,也展示出强军路上现代军人的人性品格。

  信息时代拓展了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其在美学特征、风格趋向与精神诉求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迷彩系列”是邢俊勤试图以现代艺术符号去改变传统主题创作的新尝试。其作品《红砖墙》《第二小分队》中的迷彩符号的确立仅仅是一个细微的点,而其背后承载的是艺术家广博的人文情怀与渴望和平的心声;陈树东的作品《入城式》中,粗放的笔触、强烈的质感、鲜明的肌理、浓重的色彩以及概括性的表现性风格,呈现出一种新的艺术理念;王树山的作品《转场》融入了浪漫、写意乃至超现实的创作观念和手法;张蕊的作品《中国鲲行动》将几十个姿态各异的空降兵化为一种视觉上的“奇观”,设计感十足。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一直以来都发挥着唤起民众、鼓舞斗志、提振精神的重要作用。从“抗洪救灾”“抗击非典”“驰援汶川”,再到今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不论是对军队发展建设的描绘还是对将士精神面貌的赞颂,不论是对宏大场面的再现还是对细小事物的刻画,艺术家们都充分运用各自的艺术积淀,以风格化、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从危险时刻的最美逆行,到让岁月静好的负重前行,这支军队从来都是人民最放心的卫国长城。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站在“八一”军旗下,回溯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长河,一幅幅作品,汇成一往无前、气势磅礴的强军力量,奏响了一曲高亢激昂的时代战歌。

  (作者:刘红,系《解放军美术书法》杂志执行主编)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