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22 07:25 | 来源:大河网 2009-08-26 09:09 | 查看:1703次
小金芝和爷爷的这张照片感动了网络
1997年,8个月大的金芝。
2002年,金芝5岁了。
2004年,7岁的金芝在学写字。
2005年,8岁的金芝渴望上学。
2006年,9岁的金芝给爷爷捶背。
2007年,板车依然是小金芝的家。
金芝收到了网友们的礼物很开心。 照片均为网友“秋江月”摄
8月18日,一位名叫“秋江月”的网友在博客上发表《欲访小金芝我无语凝噎》的帖子,寻找他“追踪”10年,但最近却“走失”了的一位老人和孩子。他期待老人尽快回家,期待孩子能够上学。帖子中,小女孩亲昵地搂着爷爷的一张照片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网友,而这张照片曾被网友评为“2007年最感动中国的系列图片”之一。
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再次缓缓打开。
老汉叫孙前法,鹿邑县郑家集乡孙楼村人,靠拉一副板车捡破烂为生;小女孩是他在拾荒途中捡到的患有肿瘤的弃婴。他倾尽所有救治了这个孩子,为她取名叫金芝。之后的十多年里,老汉拉着架子车奔走在鹿邑、安徽亳州之间拾荒的路上,在流动的板车上给小金芝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
而在他们背后,同样善良、热心的网友“秋江月”,用爱心和镜头关注了他们十多年。可如今,就在“秋江月”和一群热心网友为小金芝上学的事情四处奔忙时,在他们为老人能安度晚年想尽办法时,老人和孩子却不知又流浪到了何处。
这个故事牵动了网络,感动了中国。在大河网、网易和华商论坛,网友们转载着一幅幅有关他们的照片,也发表着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留言,期待爷孙俩回家。
故事追溯:流动的板车 温暖的家
1997年农历十月二十九,深秋的一个阴雨天,在鹿邑县城捡破烂的孙前法老汉拉着架子车往家里走,走到太清宫镇境内的一个桥头时,他听到一个微弱的啼哭声。顺着哭声找去,泥泞的路边,一堆破棉絮里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让孙前法心里一颤。孩子的脸只有拳头大小,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因为天气寒冷,孩子的脸色青紫。“天底下还有这么狠心的爹娘呀!”看看四周没一个人影,实在想不出更好办法的孙前法把孩子抱起来,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拉着架子车回到了自己的家。孙前法把孩子搂在怀里用体温给孩子取暖。这时他才发现,这个女婴的脊椎尾部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包。孙前法明白了,原来这个肿包就是罪魁祸首。既然这样,说明孩子的父母也不富裕,他想,权当自己做件好事,先帮孩子把病治好,然后再把孩子送还给她的父母。
天晴后,孙前法就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孩子太小了,不能做手术,要等到大一些才可以切除肿包。捡来的这个女婴可苦透了孙前法。为了照顾孩子,靠拾荒为生的他没法再出去捡破烂了。孩子太小,全靠奶粉来养活,一天要喝一袋奶粉,没多久,他手头上仅有的一点积蓄便花光了。于是,他先是借养活孩子的奶粉钱,接着借给孩子动手术的费用。
孩子三个月大时,孙前法拿着全是借来的一千多块钱,到医院给孩子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孩子出院了,孙前法打听到了孩子的父母。可让孙前法始料不及的是,孩子的父母拒绝承认孩子是自己丢的。
无奈的孙前法做出了一个决定:把这个孩子当成亲孙女,无论如何也要把她养活大。他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金芝——在他眼里,谁也没这个孩子金贵。
此后,孙前法一手抱着小金芝,一手拉着架子车捡破烂。车上,冬天挂着暖瓶,夏天不离水杯。该吃饭时,他嚼从家里带来的干馍,给小金芝买热腾腾的包子、牛奶。下雨的日子,孙老汉把油布披在金芝身上,自己任雨水浇淋。
2004年年底,他们来到安徽亳州拾荒。有一次爷孙俩外出捡垃圾,小金芝和爷爷走散了。孙前法心急如焚,想尽各种办法寻找金芝。失魂落魄的他甚至找到几家戏班,请求他们在唱戏开始前先广播寻人启事。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十几天,孙前法终于打听到了小金芝的下落,将孩子领了回来。从此,他一会儿也不敢离开孩子,流动的板车成了小金芝温暖的家。
一个热心网友和他的十年关爱行动
十多年来,小金芝和爷爷的身影始终被一个热心网友关注着,他在帮助他们的同时,用镜头记录下了爷孙俩生活的点点滴滴。他,就是大河网网友“秋江月”,同时也担任着大河论坛影像河南“省报选图”和周口龙都社区“画说周口”的版主。
1997年夏季的一天中午,“秋江月”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捡破烂的孙前法。老人一手拉车,另一只臂膀里抱着一个婴儿。此景此情,让“秋江月”不由地跟着他们走了很远,直到老人停了下来。当得知老人怀里的女婴是从垃圾堆里拣回来的残疾弃婴后,“秋江月”深受触动。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从多角度记录下老人和孩子的镜头。
以后的几年时间里,“秋江月”定期拍摄孙老汉和不断成长的小金芝,基本上保持每年为小金芝留影一次。在拍摄的过程中,“秋江月”采取追随拍摄的办法,从早上爷孙俩出发到晚上他们回家,一天时间步行六十多公里。
2005年春天,当得知孙老汉和金芝辗转到三十公里外的安徽省亳州继续租房拾荒时,“秋江月”千方百计找到他们,为他们拍了大量的照片,甚至还联系当地电视台为他们拍摄了专题。
2007年仲春里的一天,“秋江月”最后一次见到金芝和孙前法时,他们正走在安徽亳州市的一条背街上。孙前法拉着一辆架子车,车中间用木板隔成两段,前面堆放着被褥,后面盛着拣来的垃圾。小金芝头发乱蓬蓬的坐在架子车前面的被褥上,脚下穿的是一双过于肥大、不合脚的运动鞋。“秋江月”再一次拍摄他们俩,这次和此前连续八年的摄影作品被《大旗网》评为“2007年最感动中国的系列图片”。
最大的愿望:老人早日回家 孩子尽快上学
从2005年起,“秋江月”就始终有一个心病,那就是让孩子尽快上学。
那一年在亳州,孙老汉见到“秋江月”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哪里可以让金芝去上学,而已经懂事了的小金芝身上总背着拣来的书包。
当年10月,得知孙老汉带着金芝从亳州回到鹿邑县郑家集乡孙楼村的老家,“秋江月”随即前往。问起金芝的上学问题,老汉不禁长吁短叹,他说房子还没盖起来,他还要外出继续捡破烂挣钱。孩子上学他就要守在家里,那样就断了经济来源;继续流浪孩子就没办法送到学校去,让她留家里跟着别人他也不放心。
看到已经八岁了的金芝由于生活环境所限,缺乏合理教育,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秋江月”心急如焚。
2007年4月28日,“秋江月”和网友十多人一起发起了帮助金芝上学的活动,但还是因为爷孙俩居无定所,没有达到预想目的。在鹿邑县郑家集乡孙楼村,只留下了网友为他们捐助的衣物和礼品。
由于工作调动,“秋江月”和爷孙俩失去了联系,两年间,他匆匆去亳州找了他们两次,也没有见到他们的身影。
“小金芝还得上学,再不上学就耽误了孩子一生的前程。”一直惦记着爷孙俩的“秋江月”半个月前又去了亳州找孙前法,依然没有如愿。没办法,8月18日“秋江月” 只好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那篇帖文,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早日找到他们。
8月21日,焦点网谈记者联系到了鹿邑县郑家集乡乡党委书记毛文化。毛书记表示愿意帮助孙前法稳定下来,决不能让金芝一直生活在架子车上,并安排人和“秋江月”一起协调解决老人的住房问题。
8月23日,“秋江月”向记者发来短信,说在郑家集乡政府和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的帮助下,已经在邻近的一个乡敬老院给爷孙俩准备好两间房子,只等找到孙前法他们回来安住,小金芝也可以就近入学读书了。
(本报记者 刘静沙 金艳阳)
网聚观点
拾荒老汉的义举折射出人间大爱;
无名网友的义举展现了人心大美!
大河网网友“潘庆聚”:孙老汉救弃婴的事迹应该得到大力宣传,他是最有爱心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精英博友“蔡顯國”:十年,对一个靠拾荒为生还要抚养一个弃婴的老人,意味着什么?因爱而温暖,有坚持才有感动。敬佩网友关注低层百姓那颗善良的心。
网易论坛网友“大山歪批”:一个捡废品的老人省吃俭用,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吃好穿暖。除了感动,已不能用伟大、爱心等词语来诠释。
大河网网友“博雅浩鸿”:善良来自本真,质朴无华,大爱无言!
大河网网友“李立峰”:从拾荒老汉的义举上,我们看到了人间大爱;从无名网友的义举上,我们看到了人心大美!
希望在网友的帮助下,小金芝能有个幸福的童年
网易论坛网友“shiyuehai88”:太感动了,祝孙爷爷好人有好报!
大河网网友“丘比特de小箭”:严重支持!关注和帮助这个孩子需要长期、持久。
华商论坛网友“朝华夕实”:孙老汉的行为让人感动,金芝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家。
大河网网友“九九”:看到这些照片,让人心酸又温暖。希望在网友的帮助下,小金芝能有个幸福的童年,有快乐的学上。
精英博友“潘贵寿”:愿这位好心的老人和金芝的生活能得到彻底改善!愿更多的好心人帮助他们,让金芝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受教育。
精英博友:对一个弃婴,能够关注、跟踪十年报道,很不容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大河网网友“蔚蓝的自由”:一种情结,一个故事,这就是纯朴的中原人。衷心祝愿爱心网友与爷孙俩都好!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0-05-30 09:02:29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