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重大突发事件下的高校应急治理体系(图)

发布时间:2020-06-02 15:17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01日 06版 | 查看:622次

中国人民大学西门,工作人员正在为入校人员测量体温。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随着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做好应对预案和应急处置准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应急领域的实践与研究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范式转变。对于高校来说,做好从“应急管理”到“应急治理”的转变,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治理水平,建立从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到治理的一整套应急治理体系,是我们当前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重大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灾难相对较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生活、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提高应急治理能力和水平尤为重要。我国应急治理的系统性实践起步较晚,2003年抗击“非典”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着手制定了各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005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包括高校等在内的基层单位加强应急能力建设。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18年,国家设立了应急管理部,在制度设计上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全面的回应与解决。2019年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就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我国应急治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高校应急治理体系的完善迫在眉睫。高校应急治理是高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的系列预防工作和应对措施,包括应急规划制定、应急治理制度建设、应急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是整个国家应急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高校应急治理体系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在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高校应急治理是关系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大事。面向未来,我们要建设“党委领导、全员参与、制度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高校治理共同体,就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校应急治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高校应急领导机制,发挥社会主义高校治理的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也是党的领导。党委领导下的高校应急治理体系建设重点应围绕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党委在高校应急治理中的核心地位。综合各高校的经验,疫情发生以来,在教育部党组和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党委直接指挥、直接部署,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班会议,不断对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体现了学校党委的责任和担当,使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有了坚不可摧的主心骨。二是发挥党委在学校应急治理中的准确判断、科学应对能力。学校党委在疫情出现后迅速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的防控和救治举措。数月来的实践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各高校党委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在不同阶段做出的防控决策是科学的,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有效的。这些应对策略,抓住了关键要害,确保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三是进一步严密学校党委的组织体系。在疫情暴发的危急时刻,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校党员、各基层党支部、二级单位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学校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教工、学工、团委、外事等职能单位高效运转,学校应急治理机制得到充分发挥,为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把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和教学科研秩序的恢复放在突出位置。以师生为本,是大学办学治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面对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高校始终坚持把全体师生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首位,集中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确保师生安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第二,做好疫情的教学科研服务保障。教学稳、毕业稳、就业稳,校内学生的人心就稳,学校就稳。应对疫情给学校正常教学科研毕业就业带来的新挑战,学校统筹疫情防控、教学科研及其他利益诉求,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因地制宜解决广大师生关心的教学科研毕业就业难题,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两手抓,全方位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完善应急领导与管理机构。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综合协调、情况排查、物资保障、教学监督、宣传引导、防控督导、信息报送等分工负责机制,“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信息响应迅速及时,上传下达畅通无阻,措施跟进有力有效,迅速形成了校内各单位共同防控疫情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合力。学校党委不仅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还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从校管党费中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密切联系师生是高校应急治理的优势之一。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师生、校友踊跃参与其中,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人人战疫、人人参与,迅即构筑起全面动员、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事实证明,紧紧依靠师生,高校就能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一项项措施,一个个实招,充分彰显了学校应急治理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优势。

  坚持依法依规完善应急治理体系。依法开展应急治理工作,是依法行政和提高制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是依靠法治,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强化约束,减少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任意和无预期现象,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效能。高校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度政策的更新,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安排和要求,结合国内外相关重大事件的处置情况,及时健全完善学校的应急治理方案和举措,确保其先进性、适用性和有效性。针对执行中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研究制订实施办法与处理预案,进一步规范执法权限、监管方式、责任追究等问题,把应急治理的经验做法和规律性认识,再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和确认。同时,要加强对有关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应急治理工作依法开展,落到实处。

  加快构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急治理体系。这次疫情防控,网络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网络教学还是云端办公,包括召开有关会议、传达有关精神、统计各种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功不可没。这次疫情也为重新认识网络信息技术价值与作用提供了契机。随着师生员工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日益熟练,要逐步实现学校信息数据库与师生员工个人移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同时,学校要做好师生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保密意识,对师生员工言行进行规范、制约,尽最大可能杜绝泄密问题,从而保护学校重要信息与数据的安全。要加快建设基于数据挖掘的“互联网+”治理平台,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方法,提高高校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3

  此次疫情对加强高校应急治理而言是一次生动的教育,让大家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国高校应急治理机制的优越性。但同时,抗击疫情这面大考的镜子,也折射出我们亟待补齐的短板,需要在实践中去认真总结和反思,这也是高校应急治理能力完善和提高的方向。

  必须压实责任,强化工作落实机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构建学校—院系—个人三级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层层做好分工,严格落实责任,各项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落实到岗,信息响应迅速及时,上传下达畅通无阻,措施跟进有力有效,各项防控工作全面紧张有序推进。虽然非常态的应急治理事项已经被纳入高校治理框架。但是,由于重大突发事件较少发生,导致应急治理的举措并未进入高校的日常工作范畴,也少有平常工作机制安排去研究、推进和落实。高校以往针对涉密事件、公共卫生、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网络安全等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大多规定性强于操作性,且更新不及时。对此,高校要将应急治理能力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尤其是队伍建设,各部门各院系都要有领导负责落实,既重视重大突发事件及其进展研判,又重视舆情应对、应急物资储备,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

  必须加强督导检查与纪律监督。明确学校当前疫情防控监督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和工作纪律,对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履行疫情防控责任、落实疫情防控任务等情况开展全面监督,严禁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临危退缩等行为。防止工作抓而不实、抓而不细,警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真正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自查自纠,强化责任担当。对于应急治理,只有常抓不懈、始终重视,才能在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时顶得上,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必须提升学校应急资源保障能力。从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围绕强化校园医疗卫生保障、学校应急平台体制机制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师生员工安全健康等重大问题,深入分析高校应急治理体系建设中决策指挥、应急救援和信息保障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系统思考、锐意改革,加快实现学校应急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同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基本运行保障方案,克服人员、物资短期困难,确保校园严管期间基本民生保障平稳运行。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积极拓展物资供应渠道,购置储备防疫工作所需物资,及时向一线部门、岗位的值班人员及在校学生发放防疫物资,确保防疫工作期间后勤保障精准到位。

  必须牢固树立风险应对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警示我们,问题常起于毫末,祸患常积于忽微。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注意防范“灰犀牛”事件,不断夯实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基础,才能保证学校平稳发展,使教育事业在把握规律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作者:靳诺,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理事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