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01 09:15 | 来源:新民晚报 2010年5月2日 第A08版 | 查看:3455次
81岁的钱厚德老伯脑梗后举步维艰,生活无法自理,看病亦遇尴尬。附近一对与他素昧平生的夫妻毫无怨言扮演起“护工”角色,几个月来,不图报酬,能帮尽量帮,要把做好事当作锻炼身体——昨天,记者找到这对好心夫妻,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助人理念。
接受陌生邻居请求
这对夫妻家住余姚路延平路附近,丈夫李伯元70岁,妻子陈伟英58岁;钱老伯家住延平路,两家仅百米之遥,马路转弯就到。然而,虽是近邻,两家人原先并不认识。
去年,钱老伯因摔跤导致脑梗,人“木”掉了,跨一步要哆哆嗦嗦一分钟,站起来要花二三分钟,甚至需要人把尿。去年春节前,一直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妹妹必须要回一次镇江老家,她打听到陈伟英是个热心肠,正在照顾一位腿脚骨折的邻居,于是找上门,拜托她帮忙照顾哥哥。这个请求实在有点冒昧,但没想到对方竟同意了,且一分钱报酬都不肯收。
钱老伯妹妹离沪的一个多月里,孤身一人的钱老伯就全权由李伯元夫妇照顾。
照顾胜似住家保姆
每天,钱老伯要去静安区中心医院输液两个小时。老人走不动,也不能坐出租车,这段近两公里的路却难不了李伯元。他推着轮椅,每天把老人推到医院,路上来回一个小时。在医院,他帮老人排队、挂号、领药、拍片、拿报告、与医生交流……每天花在医院里的时间经常是大半天。
晚上,妻子陈女士“接班”。她不但要给老人烧饭烧菜,还要为老人端茶送水、洗脚掖被。为照顾方便,陈女士不避嫌,在钱老伯隔壁的小房间“陪夜”。老人每晚要起夜至少二三次,她都要爬起来搀扶他。
护理过程中最“惊险”的,是老人夜半突然发病。去年小年夜凌晨3时,钱老伯呕吐、发颤。陈伟英骑自行车飞奔去医院挂号,李伯元则帮老人穿衣服。“那晚特别冷,我帮他穿了三四条裤子,裹上小被子。天下着雨,两个人还各披一件雨披。”李伯元只穿了一件T恤和外套,推着轮椅紧赶慢赶,急得浑身冒汗。此后这样的“夜半赶路”还有过二三回。
“期满”后没卸下担子
钱老伯不识字,为了避免老人服错药物和剂量,李伯元在每个药瓶上贴了纸条,每顿服用几颗药丸,就画上几个圆圈。
李伯元夫妇的子女也把钱老伯视作亲人。去年过年时,女儿和加拿大女婿回国,特地给老人送去几个菜,一家人围着钱老伯吃了一顿年夜饭。
去年3月下旬,钱老伯的妹妹从镇江返沪,李伯元夫妇却没有扔掉“接力棒”。“他妹妹不识字,在医院里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我不放心,所以他每次去医院还是我陪着。”最近,钱老伯在李伯元的“推动”下,又去华东医院作进一步治疗。李伯元还帮他打听中医偏方,“最近他能站得比较稳了。”
“帮人也就是帮自己”
附近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李伯元做好事“十年如一日”。他在医院陪钱老伯输液,闲下来的时候也不忘帮人。“有一次,一名年逾古稀的老太在输液室里输液,位子坐得不舒服,我看到他毫不犹豫脱下外衣,折叠起来,垫在老太腰后。”
李伯元告诉记者,他帮助过一个把儿子送掉的母亲,做她的思想工作,最后帮她把孩子“讨”了回来;帮助无辜被打伤脾脏的邻居写“状纸”;照顾孤老……
义务帮人图什么?李伯元说,多想想将来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行动不便的时候,所以,帮人也就是帮自己。他又指着自己的“将军肚”说:“我块头大,每天奔来奔去帮助人,不也是一种身体锻炼吗?”
本报记者 陈浩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夫妻照料陌生老人分文不取》)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