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兴民兴邦的强大力量

发布时间:2020-05-13 21:49 | 来源:学习时报 2019-08-12 A4版 | 查看:1143次

——《摆脱贫困》一书用典学习笔记(六)

  缪慈潮

  宰相起于州郡

  ——语见〔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原文为“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意思是说,宰相必定是从地方下层官员中提拔上来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此处的“宰相”并非实指职务,而是说明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可贵。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是非常重视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机制,并不断完善。他在本书专门有一篇论述《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指出: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改革以后,更需要一种凝聚力。强调“讲凝聚力,必须讲核心”,这一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他还指出:县级岗位是锻炼和培养干部的好课堂。现在从事县级领导工作的同志,要十分珍惜在岗机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刻苦磨炼,积累经验。

  不实在于轻发

  ——语见〔战国〕尉缭《尉缭子·十二陵》。《尉缭子》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兵书。其中讲道:“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偏在于多私,不祥在于恶闻己过,不度在于竭民财,不明在于受间,不实在于轻发,固陋在于离贤,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亡在于无所守,危在于无号令。”习近平同志常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的是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他应福建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之约所作的《从政杂谈》,对青年干部提出“四忌”,首要的就是“忌急于求成”。他引用“不实在于轻发”一句,意在告诉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切忌做事不踏实、轻举妄动,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应多深入群众,多作调查研究,审时度势,“三把火”该烧就烧,不该烧决不要赶时髦。他赞赏“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勉励青年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

  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语分别见〔北宋〕苏轼《策略四》《陈侗知陕州制》。这里讲的是一种从容不迫、应对自如的处事态度,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另一种表述,“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在面临利害关系的紧要关头不改变原有的常态。这正是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中战略定力的重要理念。他全面分析了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所以提出在成长过程中扬长避短,特别要注意“忌急于求成”“忌自以为是”“忌朝令夕改”“忌眼高手低”。这“四忌”共同的指向,都是要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清醒、保持从容。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语见〔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三章》。原文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天下所有的难事,必须从易事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必须从小处着手。习近平同志引用此名言,意在告诫青年干部“忌眼高手低”,要有一种老实的态度,甘做最普通的事。凡事从细处着手,把小事当作大事干,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强调“小问题也要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他要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反腐败斗争中,他指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就告诉我们:于实处着力,就一定能达到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境界。

  安之者必将有道也

  ——语见〔战国〕荀况《荀子·王霸篇》。荀况的意思说:执政者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但仅凭权力并不能使天下自行安定,而要使天下安定,执政者必定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来治理。习近平同志引用此典,意在告诉各级领导,凡事都有其要领,为官当领导作为治理社会事务的一种社会职业,也是如此。他指出:为官之道,对于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四句话: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语见〔北宋〕苏轼《前赤壁赋》。意思是说,凡利禄名誉,假如不是我应该所有的东西,即使是极其微小的也不能获取。后浓缩为成语“非吾所有,一毫莫取”。习近平同志在本书三次强调这一名言,意谓为官之德在于清廉,当干部的宗旨就是讲奉献、讲为民服务,不要光图自己实惠,而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永远为人民服务”。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语见〔北宋〕包拯《包孝肃奏议》卷一《上殿札子》。意即只要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教化的民众。包拯“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法治主张及其执法如山的法治实践,给后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借鉴。习近平同志在《从政杂谈》中引用这一名言,针对有些领导干部事事“老好人主义”,强调“为官之义在于明法”,维护公正,伸张正义,强调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领导干部应带头秉公办事、不畏权贵、执法严明,不能让制度变成“纸老虎”“稻草人”,而要求领导干部摒弃好人主义和私心杂念,使法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

  ——语出南宋之后儒家学者编辑的《名贤集》。这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组成。“寸心不昧,万法皆明”来自其中的四言集。“寸心”指心,旧时认为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称“寸心”。习近平同志引用此典,意在要求领导干部在于明法,不做违背良心的坏事,而要秉公办事,不畏权贵,严明执法。

  “八观六验”

  ——语见《吕氏春秋》卷三。原文为:“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习近平同志引述此典,强调识别人才的标准和方法,尤其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苦之以验其志”等,认为这对我们都很有借鉴意义。他还说,闽东需要一批能吃苦、讲奉献的人尽心尽力地去做长期性、铺垫性的工作。

  (作者系福建省福州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