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4 10:49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0日 02版 | 查看:658次
【新闻随笔】
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于“世界卫生日”当天发布的《2020全球护理状况报告》显示,全球目前存在590万护士的巨大缺口。WHO发出紧急呼吁,鼓励各国多培养专业的医护人才。
今年的“世界卫生日”给予护士特别关注,或与当前抗疫形势有关。在各国抗疫战场,护士都是抗疫一线的中坚力量。在中国,援鄂医疗队中有七成为护士,这也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说法相吻合。在工作中,护工和后勤人员不便进入隔离区,患者生活照料、搬运氧气瓶等活,都落到护士肩上;患者无亲人陪伴,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情绪,护士还要担起抚慰患者心理的责任。新冠肺炎治疗棘手,护理更难,比平常的“七分护理”还要多上几分操劳与沉重。
将视角聚焦于护士问题,也并非世卫组织的临时决定。早在去年5月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就将2020年指定为“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当初自然无法预见当前全人类遭遇的情形,但各国在疫情危机中暴露的护理短板,恰能反衬出这一主题的前瞻性。中国2019年“5·12”护士节的主题为“发展护理服务,人人享有健康”,同样将护理事业摆在了突出位置。因此,关爱护士,既是响应世卫组织当前的紧急呼吁,也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一项长期战略。
抗疫让护士问题的现状暴露得更充分。护士人手缺乏,是国内外面临的共同难题,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从业环境不佳、薪资待遇不高,则是根本原因。人口加速老龄化导致护理供给日显匮乏,护理资源分配不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则是需要克服的共同难关。
从2016年到2019年,国内注册护士虽然有明显增加,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医护比、基层护士总量等指标仍处于低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攀升,导致居家护理需求增长迅速,健康观念从重医疗到重全过程干预转变,凸显了护理的作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出现,也增加了护理需求等,这些难题都亟待化解。国内护理事业虽然进步明显,但离理想状况还有较大距离。
壮大护理队伍,除了要强调职业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外,物质的激励作用不可忽视。2017年,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国内76.5%的护士月收入低于5000元。另一项针对已离职护士的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因收入低而选择离职。社会地位不高则是另一道门槛,将不少本想从事护理专业的男女青年挡在门外。唯有搬走这些绊脚石,护理事业发展才能变得顺遂。
抗疫特殊时期,护士承担了过重的抗疫任务,可以理解,但这样过重的负担不应在平时成为常态。此次疫情应该成为人们重新认识护士这个职业,更加关爱护士和重视护理的一个转折点。等到护士都能挣到满意的薪水,都愿意主动透露职业,都可以赢得他人羡慕的时候,关爱护士才是真的见效。也只有在这时,“人人享有健康”才会具备坚实基础,每个人也都能从优质护理服务中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
(作者:罗志华,系医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