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4 15:33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3日 09版 | 查看:1161次
医疗队出发的当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护士周顺盈与赶来医院送她的妈妈紧紧相拥。图片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提供
重症隔离病房里,住着许多上了年纪的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胡须长了也无法清理,护士便主动为患者剃胡须。图片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提供
【决战最前沿】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
在驰援武汉的队伍中,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新湘雅志愿军团”就是其中一支逆风而行的国家战队,他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在一线展开了一场有温度的战斗。
1.主动请缨,“志愿军团”连夜出征
病毒肆虐,武汉告急!2月7日晚,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紧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组队方案。医院连夜请战,1小时内组建了一支130人的“新湘雅志愿军团”(简称“志愿军团”)。
“志愿军团”有医生30人,护理人员100人,人员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其中,很多人参加过援塞、抗击非典等大型公共卫生应急事件。队伍中,有的推迟婚礼,有的匆匆别离新婚妻子,有的夫妻俩把孩子送回老家共同请战,也有的说:“我没牵挂,我上!”
2月9日,“志愿军团”接到任务:整建制接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当晚开诊。紧急改造的隔离病房,装修还在收尾,设备和药品都没有完全到位,先遣部队马上和同济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布置病房、调试设备、熟悉流程,做好准备工作。
24点,第一批30位病人到来。咳嗽声不断,空气中弥漫着焦虑、恐惧和痛苦。队长王知非和护理部副主任钟竹青安排医务人员快速分流,协调床位。
“报告,32床血氧只有70%!”“10床不到60%!”“23床爷爷气促,血氧45%!”患者的指脉氧很低,中法新城院区的ICU已经爆满,而病房只有两台无创呼吸机,怎么办?
呼吸内科专家刘纯、刘宗道和急危重症医学专家肖雪飞三位组长当即决定,无创呼吸机给病情最重的两位患者。对其余患者鼻导管给氧,把氧流量调到最大,再让他们能趴的俯卧位,不能趴的侧卧位,上监护,同时积极调配呼吸机、高流量氧疗机。
凌晨3点,第二批18位患者到达。有位奶奶一家8口中6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女儿已离世,老人被推进来时浑身发抖。护士将老人安排在离护士站最近的房间,安抚她的情绪,加盖好被子保暖,吸氧,监护,直到她逐渐平静入睡,氧饱和度也慢慢到了95%。
“当患者都收入病房,已是凌晨5点。其实早已汗流浃背,速干衣也不知道干了多少次,护目镜压得鼻梁、脸颊针刺般的疼痛,走快一点就有点气促。”护士刘丹在日记里写道。“一个晚上,我们接诊了48个患者,感觉这是我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这是医生孙永超的感叹。
2.围绕目标,迅速制定方案
围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目标,“志愿军团”发现,新冠肺炎从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阶段是病情恶化的关键时期。淋巴细胞数量、CRP高低、血乳酸水平、肺部CT表现,是判断病情是否恶化的关键指标。对此,医疗队迅速制定方案。
湖南省省级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特设了由4名呼吸治疗师组成的呼吸管理应急专家组,湘雅三医院ICU的李伟是其中之一。这次支援武汉,他作为医疗队里呼吸治疗师组的组长,与向飞等6名呼吸治疗师,以及临时扩充的6名护理成员一道,承担起整个重症病房的呼吸治疗管理及培训工作。
俯卧位通气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俯卧位是呼吸治疗师主要的工作之一。李伟描述:“在非疫情时,这对我们是轻松完成的事。但当大家穿上连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防护服,戴上令人窒息、视物模糊的防护头罩时,如何在保证不暴露自己的基础上,将一个身形壮硕、体重近180斤,并且身上插着各种治疗管道的患者安全地完成俯卧位,是对我们团队协作和个人体能的双重挑战。”
每4小时进行病人指脉氧监测,低于93%立即给予呼吸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呼吸问题,降低治疗风险。
龙果负责管理气管插管患者。尽管插管患者飞沫喷溅,气溶胶形成风险大,但她没有丝毫畏缩,持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以便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处理方法。呼吸治疗师身处最前线,感染风险最高,但凭着他们强悍的技能、不惧生死的胆识,给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希望。
此外,新湘雅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显现。截至3月19日,在累计收治的86位新冠肺炎患者中,已有57位战胜强敌,痊愈出院。
3.“你们守护患者,我们守护你们”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防护物资、驻地管理、生活保障就是打赢这场战役的“粮草”。
“你们守护患者,我们守护你们。”2月9日,由医院医学装备部主任彭伟莲、后勤保障部副主任龙烁、护理教研室副主任黄辉组成的安全保障小分队,携带物资与支援武汉医疗队会师。
安全保障小组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粮草”充足、合理、安全、有效。他们快速研究制定出《驻地安全保障手册》,包括医疗队员驻地生活管理规范、驻地内个人防护要点、驻地院感质控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的职责流程、各楼层人员分布情况、医疗队驻地消毒工作和查房登记表等11项内容,为驻地安上层层“防护罩”。
队员出班回到驻地,必须按既定的路线进入,在门口再接受一场“消毒雨”的喷洒,然后洗手、测体温,分批进电梯,外出服悬挂房门外方可进入房间……院感组再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后勤组负责全体医疗队员胸腺肽的定期注射,互相督促加强身体锻炼;将每日餐食发放到位,随时对接酒店保障生活物资的补充……对每一个队友的感控都要严防死守,给每一个队友的照顾都要贴心到位——安全保障小组做到了。
4.“亲人暂时不在身边,有我们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自己住院,家属也被隔离的情况很多。他们因不能得到亲人的陪伴,常常孤独、恐惧,治疗效果也受到影响。在湘雅三医院接管的病区,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加之很多人不会使用手机,内心对亲情更加渴望。因此,湘雅三医院成立了一支从生活、心理全方位关怀患者的“临时家属”疗护队。
“亲人暂时不在身边,有我们在!”招兵榜一出,大家纷纷报名,“我要认领4床”“6床是我的”……大家在工作群内讨论得热火朝天,赶紧下手抢“家属”。
老年患者在执行医嘱方面依从性较差,如不能按时按量服药将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此,“临时家属”们想了一个办法,制作简易口服药杯,以控制每次用药剂量。大家将矿泉水瓶剪成小药杯的形状,消毒洗净晾干后制作防割伤杯口,再贴好标识小纸条,最后由“临时家属”一一发给患者并耐心解释。一位老人拉着“临时家属”黄哲的手说,“你就像我的大孙女一样,在家里就是她帮我把药瓶分类放好,还在上面写了大大的字。”“小药杯”让老人们的服药情况明显改善。
“临时家属”们针对不同程度的病患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康指导方案——《新湘雅“临时家属”手册》,包括轻症健康指导计划和重症健康指导计划。为方便患者理解方案内容,“临时家属”们还将文字转化成动作并拍成宣教视频。为了让患者们真正动起来,“临时家属”杨晓禹、曾礼、张晨等利用自己下班的时间带领大家做三位一体呼吸操。
一位老年患者拉着肖雪飞的手说:“我每天都会写日记,我一定要看清楚我恩人的名字,日后好有机会报答你们!”肖雪飞说:“你们的康复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答!”
据悉,经过50天的奋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累计收治86位患者,68位患者康复出院。3月30日,圆满完成援助任务的“志愿军团”战士们,乘坐高铁返回了湖南长沙。
(本报记者 龙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