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27 01:4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0-10 | 查看:3346次
合肥南七街道洪岗社区一家民营建筑企业老总朱守其,10年来自掏腰包40多万元捐资助学,帮助多所学校、幼儿园改善教学设施,让14名失学中小学生重返课堂,他用爱心为家乡的困难学子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大爱老总”。
市总工会今年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刚刚启动,位于省城南七街道洪岗社区一家民营建筑企业的老总就将1万元现金送到了街道工会,他说:“家乡的人民养育了我,致富了就应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特别是去帮助那些困难家庭的孩子们,让他们继续学业……”这位老总名叫朱守其,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10年来,他自掏腰包40多万元捐资助学,帮助多所学校、幼儿园改善教学设施,让14名失学中小学生重返课堂。他用大爱为家乡的困难学子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放牛娃的上学梦
今年58岁的朱守其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仍然感慨万千:“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我只读了四年书就辍学了,那些年,只要看到同村背书包的孩子就羡慕的不得了。”当时,只有12岁的他本该像同龄一样坐在课堂里享受学习时光,却只能在家放牛,这一耽误就是4年。后来,朱守其干过瓦工、窑厂车间主任、厂长、村支部书记,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勤奋,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直到今天,当谈起自己牛背上的童年时,这位曾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国家建设部表彰过的企业老总心里还是充满了遗憾。上学,成为儿时的他最大的梦想。
10年捐40万不求回报
或许是由于自己从小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而落下终身遗憾,朱守其觉得能在学校读书对于学生来说是件最珍贵的事。“只要我知道有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我就会去帮助他!”朱总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1999年,太湖新村有一户姓陈的家庭,夫妻双双下岗,丈夫的腿部还有残疾,一家人生活得相当拮据,孩子读到小学六年级父母就没有能力再继续供养他上学了。朱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这户家庭进行了结对,连续7年资助,交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帮助孩子完成了学业。孩子的父母为了感谢朱守其,在饭店订了一桌执意要请他吃顿饭表达感谢,被朱总婉言谢绝了,他对孩子家长说:“孩子掌握了知识,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事。”不仅如此,这位仁义的老总还连续5年向大井村小学贫困家庭的4名失学儿童进行捐款;资助合肥7中一父母离异的学生6年……自99年至今的10年时间里,共有14位家庭困难学生受朱守其直接或间接资助而顺利完成学业,朱守其捐款数额超过了40万。
当支书四年,奖金全部助学
90年代末,朱守其在原郊区老洪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当书记的四年时间里,他心系教育,不仅资助失学儿童,还致力于学校的硬件建设,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当时,老洪村小学由于缺少资金,学校设施非常陈旧,有的根本无法使用。朱守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筹集资金5万元,为学校修建了操场,还将自己每年4500元的年终奖金一分不留地捐给学校,用于更换课桌椅,添置教学用具。从此,老洪村小学的老师学生们都认识并记住了这位热心教育的好书记。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身为建筑公司老总的朱守其积极响应南七街道发出的“为灾区捐建一所希望小学”的倡议,率先将20万元汇入爱心帐户,在捐赠仪式上,他感慨地说:“灾区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家,咱决不能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机会。”
孩子的“好伯伯”,孤老的“孝顺儿”
除了捐助学生、资助学校,朱守其还经常给洪岗社区幼儿园的孩子们带去钢琴、手风琴之类的礼物,帮着幼儿园更换纱门纱窗,每回他来,孩子们总是高兴地围着他喊“朱伯伯”。而这位亲切的“伯伯”,在常青敬老院老人的眼里则是个体贴的“孝子”。朱守其说:“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老人们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如今社会也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每次到敬老院,朱总都会给老人们带去1万块钱,给他们买些生活用品,跟他们聊聊天。如此一做就是10年,朱守其成了敬老院老人名副其实的“孝顺儿”。
洪岗社区有条庙岗路,只要一下雨,路就泥泞得无法出行,住在这儿的孩子上学放学路过这里都是小心翼翼,即便如此,摔一跤也是常事。朱守其通过公司筹集资金35万,在短时间内就修好了一条3米宽、700米长的水泥路,为学生和周围居民解决了“行路难”。一位祖居洪岗的老人走在新修的路上,高兴地说:“朱书记这些年为社区老百姓,特别是贫困孩子们做了不少实事,我们都很感激他……”不管是村书记还是企业家,朱守其都一如既往地为家乡的教育,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倾注着无私的爱,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致富了我就必须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当被问及今后在社会慈善事业上有什么打算时,这位心藏大爱的老总只说了八个字:“继续努力,坚持下去。”(王志红、凌 睿)
(责任编辑: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