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5 20:3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3月24日 01版 | 查看:618次
扫一扫 看视频
“我连鱼都没有杀过,但今天为了抓鱼,从头到脚沾得全是血渍,一条条地捉,一篓篓地搬。”3月17日晚,陈珺在朋友圈写道,配图中,她的手上贴着膏药,正是白天处理鱼时受伤的部位,“但还是没能给所有住户都分到大鱼”。
陈珺是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龙灯社区团支部书记,也是一名社区网格员。
17日16时,她和其他网格员前往晴川街道为住户挑选、搬运“爱心鱼”后,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又迅速返回街道办事处,接治愈出院并隔离期满的李婷回家(隔离期满的治愈者由隔离点工作人员送至所属街道,再由社区工作者接回。居家隔离14天后再由社区安排送去定点医院复查——记者注)。
李婷是陈珺管辖网格内的住户。2月11日,李婷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后转入方舱医院。入院前,陈珺陪了她半个多小时,叮嘱她年轻人恢复得快,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
35天后与陈珺再次见面,李婷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陈珺告诉记者,“李婷是网格内5例确诊病人中第3个回家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不论是1月23日武汉封城、2月11日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2月17日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还是如今有序安排返汉人员以及市内滞留的交叉人员回家,陈珺同武汉1.2万名网格员一样,站在城市的“神经末梢”——社区,与疫情防控同频共振。
慌张、忙碌、遗憾、委屈、曙光……陈珺这样概括50多天的抗疫历程。
1月23日,武汉封城,陈珺被通知立即到岗。除夕这天,从家里拿了几个一次性口罩,她便赶往社区,“网格员一人一根水银体温计供自己检测用,测温枪全都配备在小区门岗处,口罩和隔离衣几天后才配齐”。
最初,陈珺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打电话或向小区骨干了解等方式,排查、统计辖区内8个小区的281户、966人有无发热症状。
1月底,网格内出现了第一例发热病人,住户的恐慌情绪加剧。她守在社区电话旁,不停地安抚来电群众。她还要挤出时间,穿上隔离衣、戴上口罩开始“扫楼”,在有发热病人的单元楼贴上相应的标示海报以及逐楼层消毒。
“一个事赶着一个事。这也是为什么我回到家还要戴口罩,每天接触的人太多,怕把病毒带回家传给两个孩子。”陈珺说。
随着武汉方舱医院投入使用,陈珺需要上报此前统计的发热病人、疑似病人的名单,并协调安排他们做核酸检测、联系医院收治以及统计密切接触者。
“当时网格内有5例确诊病例、10例发热病例,虽没有重症或危重症患者,但因为第一次遇到疫情,大家都比较恐慌、担忧。我不停地刷新检测名单和床位信息,想着能尽快让他们得到救治。”陈珺告诉记者,“方舱医院启动后,每天都有居民来到社区或打电话求助,工作量激增。但这是个好事,因为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得到收治,住户的恐慌情绪就减少了许多。”
2月11日,随着小区全封闭式管理的推进,陈珺的代购工作量增多,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忙到后半夜也是常有的事。
网格内住有许多独居老人,因此,除日常代买蔬菜外,代买药品也是重中之重。为保障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正常用药,陈珺缩减自己的吃饭时间,开车前往三四个药店、耗费两三个小时,凑够所需药品后再送至老人家中。由于很多老人不习惯上网、手机支付,也看不到社区微信群里的通知,陈珺只能单独致电或上门询问日常需求。
购买母婴用品也是一个难点。由于物流受限,母婴用品店关门,陈珺需要借助朋友关系,找到一些有货的母婴用品店。有一次,住户不停地打电话催问什么时候能将奶粉和尿不湿送到,陈珺不得不向别的网格员“借”奶粉。
社区里像陈珺一样的网格员有11名,他们需要对接900多户、近3000多名居民。陈珺说:“每天像机关枪一样,指哪打哪,上一秒还在送生活物资、消毒或走访,下一秒就开始联系车辆陪送病人去隔离点、医院。”
社区仅有3辆可调配的网约车,但为隔离点的病人送生活物资、送饭,运送住户所需菜品以及代买药品,都需要用车。有时候,陈珺只能开私家车出行,直到社区增配车辆以及志愿者陆续到岗后,“用车难”才得以缓解。
2月15日,武汉迎来第一场雪,陈珺和同事们以及社区志愿者,穿着群众捐赠的雨衣,为各个小区的出入口做封口挡板。
2月17-19日,武汉市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陈珺又开始逐门逐户排查登记。
“您家有几口人,有没有发热等症状”“现在封闭式管理了,您别出门,有事打社区电话”。3天内,她不停地重复这几句话,“200多户走下来,嗓子都说不出话了”。
50多天的抗疫经历中,陈珺也遇到过不配合或者对网格员工作不满意的情况。比如,最开始的爱心菜数量有限,她只能先为独居老人、困难户送去,这引发了一些住户的不满,甚至有人认为陈珺把菜“贪”了。这让一次都没有拿过爱心菜的她有点委屈。
有一个住户有发热症状,陈珺按时打电话询问、跟踪发热情况。
“天天打电话有什么用,又不能给我治好。”在等待核酸检测的那几天,该住户显得有些焦虑,在电话里“训”了陈珺几分钟。后来,经检测排除了这名住户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现在他经常让我帮他买心脏疾病方面的药品,还为之前对我态度不好道歉了”。
陈珺将网格员定义为保姆、快递员、宣传员、卫生员、客服、心理咨询师、车辆调配员、送菜员、劝导员等角色的集合,“角色太多,事情繁杂,难免有疏漏和遗憾,好在大部分居民都很体谅和配合”。
3月6日,武汉市委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在不影响正常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社区工作者可合理安排轮休1-3天。
3月7日,陈珺连续工作的第43天,迎来了一天的调休假期。但她依然在早晨7点前醒来,戴上口罩,打开“微邻里”线上平台以及社区工作微信群、住户微信群,实时刷新、逐一查看住户的留言、需求以及困难,“每一条都看,这是‘大事’。”
3月10日,武汉市防治新冠疫情指挥部发布《关于做好市内滞留交叉人员安全回家的通知》,加上此前发布的《汉阳区在外人员返汉告知书》,这表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好转,返汉人员以及市内滞留的交叉人员也可以回家了。这也预示着,在网络最末端的“陈珺们”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接居民回家”。
“现在已经收到70多名居民回小区的申请,多回来一个,就多一分安心,多一缕曙光。”陈珺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3月24日 01 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