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3 11:4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3月13日 05 版 | 查看:752次
如果不是疫情突然降临,他们原本是城市里的普通百姓。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后,仍有900多万人生活在这里,以前自然而然的衣食住行、求医问药,都出现了困难。他们自发地出现,填补了疫区艰难运转中一个又一个空白。很多人得到过他们的帮助,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叫——志愿者。
远离物质,无关名利,志愿者的动机只指向心灵。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成为这座城市的另一种“基础设施”。
“您好,测一下体温”,成了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近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司机、测温员、方舱医院播音员、搬运工……华雨辰在这些岗位上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她说:“作为一个武汉年轻人,应该尽力做些什么,哪怕再小的事,只要是需要的,我们都应该站出来。”
吃过年夜饭后,长沙90后小伙儿郑能量把母亲托付给亲戚,开着自己新买的车,往“别人想要逃离”的武汉驶去。
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生死状:如果我死在疫区,就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撒在长江里,让它漂回湖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接送过医务人员,还用新车运送过病逝者的遗体去殡仪馆。他的一次性外科口罩,还是到武汉后别人给他的。刚到武汉时,他住在车上,好心人希望给郑能量提供住宿,但他并没有接受,“怕身上没消毒干净,给人家里弄脏了。”
大年夜,在经历几个小时的思想斗争之后,快递小哥汪勇决定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下班。第一天接了30多个人,因为害怕,他的双腿抖了一天。第二天差点儿打退堂鼓,他也怕出事。与平时开网约车不同,他开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挣钱。
很快,他发现医护人员的餐饮得不到保障,于是“组局”建起医护服务群,找餐饮企业,最终为医护人员安排了盒饭。他说,自己能量有限,是无数志愿者爱心的汇聚才让他显得“一呼百应”。
最初,大量无法入院治疗的病人一床难求,黄冈版“小汤山医院”火速改建,以小时甚至以分钟计算,急需有人协助物资搬运、打扫卫生!得到消息后,两天一夜里,前来服务的志愿者超过1000人,其中近一半是青年志愿者。他们戴着口罩、自带工具,投入战斗。
他们都是这个世界小小的分子,有的人生长于武汉,有的人从没去过武汉。为了一个又一个跟他们一样的微小分子,他们选择站出来,尽自己所能,充当起这座一度慌张的城市的“补丁”,希望它尽快恢复“健康”。
90后武汉女孩杨雪,通过网络发起志愿者车队。杨雪说,做志愿者不能只有满腔热情,必须有详细的流程规范,做好防护。她说:“我们这些志愿者的行为,能够让武汉慢慢变好,这就够了。”
在广州市花都区,5岁小女孩甜甜的家人都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志愿者成了她的“临时妈妈”。“临时妈妈”黄彩云的女儿只有3岁,为了照顾甜甜,她只能和女儿暂时分别。黄彩云说:“我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青年志愿者,我觉得我应该有所作为。”
在世界上的许多角落,那些在海外留学、工作的人,也通过互联网捐助和志愿服务,让自己的善意漂洋过海回到祖国。
他们曾是陌生人,而此刻他们牵起了手,支撑着疫情中心的武汉。志愿者们的点滴之力汇聚起来,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见习记者 杨宝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