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殊的春天 幸好有她们守护(图)

发布时间:2020-03-09 12:06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3月09日 05版 | 查看:600次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张美荣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专业主管护师张婷婷(左三)妇女节仍然在工作岗位上忙碌。受访者供图

一线镜头

  一位是急诊科护士长,一位是预检分诊处护士,她们是战疫前线的“巾帼姐妹”;一位奔波在田间,一位现身于讲堂,她们是春耕一线的指导专家;一位是妈妈,一位是女儿,她们在危难之时化身防控志愿者……在控疫、复产的战场上,她们出现在关键岗位上,真正“顶起了半边天”。

  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天,她们无暇顾及。战斗尚未结束,英雄还在努力。

  抗疫一线的“姐妹花”

  “有人抱怨在家无聊,我们却无法与爱人相见;有人对孩子厌烦,我们却无法给孩子一个拥抱;有人埋怨父母唠叨,我们却没法陪陪他们。”

  说这话的是山东省济宁兖州铁路医院的一对“姐妹花”:姐姐王苗苗,是急诊科护士长;妹妹王秋月,是预检分诊处护士。四十多天来,她们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在医院里,王苗苗主要负责隔离病房,护理儿童、老人。她明白,这群人免疫力差,风险更大,情绪也不稳定。既要做好护理任务,也要当好“心理医生”。此外,她还主动承担起污染区的消毒工作。“我多干点,别人就减轻点压力。”她说。

  随着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成立,与之相关的预检分诊也建立起来,妹妹王秋月第一时间加入预检分诊处。

  “交给你,你就要担起来,不能掉地下。”她事无巨细地对患者进行登记、流行病学调查,并精确测温、拍照上传……发现问题,她会第一时间引导他们做CT检查,并办理住院,送达隔离病区。

  “非常累,但关键时期,我们不上,谁上?”姊妹俩说。

  生产一线的“巾帼突击队”

  女干部、女党员、女职工在复产之战中当起了主角,组成了益海嘉里(兖州)粮油公司的“巾帼突击队”。

  因为担心市场紧缺,这里从初四到初九向市场投放了2200吨面粉;到了2月初,3条面粉线和1条花生油线已满负荷运转。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到物流,在关键岗位上,处处可见这支“巾帼突击队”的身影,连轴转成为她们的常态。

  无独有偶。绿源公司的肉鸭屠宰生产线也已开足马力,每天可处理10万只肉鸭。“目前900名返岗职工,女职工占一半。”身为女性,公司负责人徐晓玲理解此时老百姓对“菜篮子”的关心,“保障民生,这是大局,我们必须努力。”

  记者采访到的一位从事防护服制作的女工,一天12个小时坐在缝纫机前,一到下班浑身酸痛。

  但她的话体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让人感动:“没有领导说‘请你留下加班’,我们都非常默契地,咬牙把每一个更艰巨的生产任务扛下来。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每多生产一件防护服,就让前线的医护人员减少了被感染的可能性,就有更多的人会得到救治。”

  母女志愿值守的第25天

  惊蛰日,上午七点不到,董桂新和女儿黄文静又早早地来到当地社区抗疫执勤点。这是她们母女俩志愿值守的第25天。

  48岁的董桂新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的家属。她说,“丈夫当兵20年,1998年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雪灾,汶川地震都参与了一线抢险,身上留下的累累伤痕是他的军功章。”受丈夫影响,董桂新和女儿都认为“危难之时,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有价值的”。

  她和女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志愿队,登记人员流动情况、劝说返乡人员隔离、在重要卡口做安全排查等。工作细碎、繁琐。但她们认真负责,做实做细各项工作,“这是对大家负责”。

  能力有大小,贡献须尽力。对董桂新是如此,对那些科研战线的突击者来说,也是如此。

  一个月来,山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蔬菜团队首席专家王淑芬不得闲暇,奔波在蔬菜大县潍坊寿光、临沂兰陵等蔬菜主产区实地指导;而她的同事、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侯丽霞研究员则现身山东乡村广播“巾帼课堂”上,为农民兄弟解开“疫情下的大棚菜如何‘穿衣吃饭’”的疑问。

  政治家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而眼下,这些“最勇敢的人”,既指那些冲锋在前的钢铁男儿,也包括那些不畏艰险的坚韧女性。幸运的是,此时此刻,在全国各地,这样的女性还有很多。

  这个特殊的春天,幸好有她们守护。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