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君: 下沉社区筑防线 疫情不退我不还

发布时间:2020-03-08 12:22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8日 03版 | 查看:676次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我是东北人,来武汉当兵、生活了26年,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她生病的时候,我想尽一份绵薄之力。而且我是学医的,虽然不能像医院的医生那样在一线救治病人,但至少可以在社区发挥点作用。”

  王艳君是武汉市文联行政支部的一名普通党员,曾在武汉后方基地机关医院从事医务工作16年,参与过2003年抗击“非典”。他深知此次武汉疫情严重程度,毅然决然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与身为护士的妻子一道,踏上没有硝烟的战场,冲在抗疫前沿阵地。

  春节期间,看到武汉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每天不断增长,王艳君忧心如焚。凭着一个医者的敏感,意识到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他便想到社区去做志愿者。在网上看到花桥社区招募志愿者司机专门运送发热病人的消息后,拥有A2驾照的王艳君马上打电话联系,还填了报名表,准备去“上班”。

  不承想,2月3日,武汉市文联组织行政支部党员下沉青山区钢都花园123社区服务。于是志愿者司机没有当成,王艳君义无反顾地冲在了党员下沉社区的最前面。

  青山钢都花园123社区是2001年建成的老旧小区,共有45栋137个单元1847户5274人居住。其中,低保10户、残疾人84人、80岁以上老人230人、85岁以上的77人,社区防疫工作非常繁杂。

  王艳君观察到,社区每天来来往往很多人,如果脚下踩了病人吐的痰,便可能把病毒带进社区服务中心。于是,他在社区服务中心门口做了一个“消毒脚垫”。每个人进来,都必须站在一个84消毒液浸润的毛巾方盘里,进行脚底消毒。他把医务经验应用到防护和救助之中,社区工作人员至今零感染。

  当时,由于社区病人暴增,医院一时没有足够床位,无法尽数收治,不少病人居家隔离。社区联系服务确诊、疑似和发热病人的工作量陡增。王艳君挺身而出,同社区民警、社区医院的医生、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多个病人家庭,了解他们的病情动态,稳定他们的情绪,定期给他们买药送菜。

  作为一个曾经的医务工作者,他深知与病人接触的危险性。为了保护大家,每次去病人家送药送菜,他都让同去的文联同事或社区工作人员在楼下等,他一个人上楼去送。

  有段时间,社区经常接到一位女士来电,询问她父母的情况。原来,该女士的父母是居住在本社区的一对老夫妻。因为两位老人经常捡拾废弃物,与邻居往来不多,女儿非常担心父母的健康。但社区实行严格的封控措施,两位老人又没有手机,女士根本联系不上父母,非常着急。了解到情况后,王艳君马上去看望老人家。后来,他还常常为老人送去爱心菜和所需药物,同时向他们的女儿报平安。

  王艳君说:“两位老人是社区的居民,我们有义务为他们服务,特别是在这个非常时期、艰难时期,不能抛弃一户一人!”

  自制消毒脚垫,社区大门口值守测体温,去发热楼栋送菜,为居民倒垃圾,还给随时打来电话求助的居民买奶粉、米面、卫生巾……有风险的活、累活、尴尬活,全被他包揽了。

  对123社区居民,王艳君从没说“不”,只有“行”,而在自己的小家需要他时,他却只能缺席。

  一天晚上,王艳君的爱人告诉他,不到两岁的小儿子高烧38℃多。他非常着急,但又不能回去照顾,整宿辗转难眠。好在孩子第二天退烧了,他终于安下心来。

  为了方便工作,也为了保护家人,他每天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天天在社区忙活,有时都不知道当天是星期几。

  “正月十五那天,我忙忘了,后来听同事说是正月十五,我就回楼底下,让岳母把孩子抱到窗户前,隔着玻璃远远看了一眼。当时没觉得有什么伤感的。我发了个朋友圈,结果被我们同事写的一段感言弄得眼泪直流。”

  从2月3日至今,王艳君在社区奋战已有一个多月,一天也没有休息,每天都是脚下生风忙碌不已。领导和同事见他太辛苦,让他休息,他却坚决不休:“社区现在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要坚持到抗疫胜利的那一天,疫情不退我不还。”

  (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蔡闯、张锐、晋浩天、安胜蓝、李盛明、章正、卢璐、王斯敏、刘坤、张勇、姜奕名 本报见习记者陈怡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季春红、蔡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