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这支插管小分队“贴着”病毒战斗

发布时间:2020-03-06 08:57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3月06日 第04版 | 查看:451次

童 萱 本报记者 陈 瑜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国家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至今已快一个月时间了,所收治的新冠肺炎病人均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形势严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救治难度也更大。

  实施气管插管进行有创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挽回更多的生命。但单兵作战,力量总是有限的,团结起来力量更大,于是,来自5家医院的18位麻醉医生迅速集结起来,组成了一支混编的“插管敢死队”。

  必须做到“零失误”

  虽然大家都是麻醉专业医生,但工作习惯和工作流程,特别是细节方面总有一些差别。“插管敢死队”队长、同济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高峰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了解每位队员的临床能力,并合理进行人员组合搭配,制定最科学、高效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以应对来自医院16个病区和1个ICU的急救气管插管任务,这是“敢死队”成立之初面临的巨大挑战。

  紧急的气管插管风险极高,特别是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新冠肺炎病人病情重,体质差,无法耐受长时间缺氧及血压、心率的剧烈波动。要把握这些病人的插管指征,顺利完成插管任务,必须统一标准,特别是在医疗救治中,必须做到“零失误”。

  “敢死队”一边执行任务,一边制定流程,华山医院医疗队、青岛医疗队、同济队的麻醉医生最先拿出此次疫情救治任务中可执行的“麻醉医生共识”,包括个人防护、物品准备、插管步骤等。

  “麻醉医生共识”的制定与落实,切实加强了医疗质控管理。当队员们顺利度过磨合期后,穿脱防护用品的速度明显加快,与重症ICU医生的配合度越来越高,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除了要完成急救气管插管任务,这支临时混编小分队中的外援医疗队麻醉医生还要承担各自医疗队所在病区的医疗任务,同济医院的麻醉医生还需随时准备应对急诊科的紧急气管插管及急诊手术的麻醉。

  合理的工作排班实现了最大效能的人力资源配置,每位医生的日常工作安排也紧凑到了极致。

  “平时完成一次插管需要15—20分钟,但穿上防护服,戴上三层手套,速度很难快起来,触感、视线,包括动作都不会很流畅。”高峰记得,有一次,当值的队员进入ICU污染区,在三级防护下开始工作,两位队员从上午开始连续工作6小时,顺利完成6名危重症病人的气管插管。当他们刚刚脱下防护服时,再次接到了有病人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电话通知,由于此次是小分队协同作战,备班麻醉医生立即补位,接替了他们的任务。

  我们不上,谁来上

  气管插管工作其实是一项极高危工作,因为气溶胶扩散会导致病毒传播,而当麻醉医生在病人口鼻附近近距离操作时,呼吸道会喷射出大量的病毒气溶胶,风险可想而知。

  “我们不上,谁来上?”这就是小分队队员们所想。

  通过统一的标准流程,8天时间里,小分队成功完成近50例气管插管操作,成功率100%。其中,年龄最大的病人是一位85岁的老人。他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麻醉医生在插管过程中熟练应用了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在顺利完成气管插管的同时,保证了整个过程中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

  一次,小分队接到病房的电话,一位危重症病人突发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只有40%,同济医院麻醉科的王晶晶医生用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赶到了病房,更换防护服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气管插管,在呼吸机支持治疗下,病人的心率回来了,血氧饱和度慢慢回升到90%。

  由于新冠肺炎病人病情变化快、耐受性差,如果插管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考虑到万一插管失败,小分队还准备了后备方案即喉罩通气。因为在脆弱的生命面前,他们不能选择放弃。“需要‘插管敢死队’的麻醉医生冲上去时,说明病人的病情已经很危重了,更准确的说,气管插管小分队就是一支与死神抢时间的‘敢死队’!”高峰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