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战斗20多天晕倒在一线 四天后,她又回到重症病区(图)

发布时间:2020-02-28 21:24 | 来源:重庆日报 2020-02-27 003版 | 查看:771次

  本报记者 彭瑜

  2月3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重症病区,黄霞(左一)和同事巡查病房。(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供图)

  她

  黄霞,37岁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主管医生

  重庆市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二级主管医生

  她连续工作20多天在病房晕厥

  她只休息了4天,又重回重症应急病区

  她说,“直面挑战,躬身入局”不是壮举,那是自己的本分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抢救,两位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黄霞拿起手机正要与专家视频对话,突然晕厥,双腿一软站不住了,身旁的护士赶紧扶住她。伴随着剧烈的头痛,还穿着防护服的她呕吐了。

  这一幕发生在2月19日傍晚7点30分左右。37岁的黄霞是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下称三峡中心医院)急救分院重症医学病区副主任。疫情发生后,她又是重症肺炎应急病区主管医生。

  4天后的23日,黄霞又出现在了新冠肺炎重症应急病区。她,又回来了。

  躬身入局

  1月21日凌晨,重庆市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巫山确诊,随即转入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隔离治疗。同一天,万州区首例新冠肺炎病人也确诊入院。

  22日,黄霞第一次走进新冠肺炎病房,心头还是有点紧张。但她明白,作为主管医生,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团队精神,必须努力淡定。

  “我辈已躬身入局,势必要共渡难关!”23日,走出病房,黄霞在朋友圈发了这14个字,然后配上一张医护人员逆行的图片,上面写着“病毒汹汹,他们迎险而上,为了人民生命拼上自己的生命。”

  1月28日,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改造成渝东北片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当晚9点开始,黄霞与重症医学病区主任崔勇各负责一头,把18位确诊患者一个一个从总院转移到百安分院,直到29日凌晨两点。

  “重症医学专业,她诞生的第一天,就注定与现代医学面对的灾难、瘟疫、战争和临床医疗生命支持与救治密不可分,就注定了从事这个专业的医护工作者的责无旁贷。”1月31日,黄霞再次在朋友圈留言称,“直面挑战,躬身入局”不是壮举,那是自己的本分。

  挺身而出

  重庆市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蒋女士刚到医院时病情比较危重,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变化快,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黄霞挺身而出,做了该患者的二级主管医生。

  “没有经验可循,治疗难度大,感染风险高,医疗物资也紧张。”黄霞与同事们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三层鞋套,每次整整6小时呆在病房,不能喝水、无法吃饭、更不方便上厕所。她们不仅要在病房里为患者作治疗和解决吃喝拉撒问题,还要与她交流谈心,进行心理辅导。“大家一个班下来,浑身是汗,裤脚全打湿,眼睛与颧骨间留下两条被口罩压得发红的勒痕。”黄霞说。

  1月29日,蒋女士出院,成为重庆市首例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黄霞感慨:“努力这么多天,终于有了回报。我们太需要一次胜利来提振信心。”

  也就是这天,父母从媒体报道里,才知道女儿上一线了。他们替女儿担心,更为她骄傲。

  2月2日,黄霞刚下班,突然有名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垂危,必须实施感染风险最大的插管治疗。此时,接班的医生正在安排其他病人出院。黄霞没多想,再次穿上防护服冲进病房抢救病人。

  “你真不怕感染?”事后有人问。黄霞说,当时没时间去想这个。

  回身再战

  到了2月中旬,重症病区收到的重症、危重症病人累计达到40多人。医生少、病人多、突发情况随时有,黄霞就特别忙。

  16日一早,黄霞就进了隔离病房,直到中午12点才出来。下午4点,有几个患者病情不稳定,她又冲进病房为病人置管、安装动脉导管。傍晚7点,黄霞走出病房,得知要为一位危重病人使用“人工肺”。

  “在万州,甚至渝东北地区都是第一次。”黄霞说,作为重症应急病区主管医生,她肯定要参加“人工肺”安装;其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为今后医院开展“人工肺”救治积累经验。

  “一忙起来,居然忘记了累。”从深夜11点做准备工作,到17日凌晨2点走进病房,直到早上6点“人工肺”正常转机,黄霞才与大家一道走出病房。上午稍稍休息,她又回到病房。

  18日,本该黄霞休息。但眼睛一睁,她又去了病房。

  实际上,在19日上午,黄霞为病人透析导管时,就没力气了。她怕自己站不起来,便请同事帮忙做置管。下午5点,10床患者病情恶化。黄霞再次进入病房实施抢救。这边刚缓解过来,6床病人血压不稳、体温下降。她来不及喘口气转身又投入战斗。

  “身体扛不住了。”就在抢救结束,黄霞因缺氧致急性脑水肿突然晕厥。

  至此,黄霞已持续战斗20多天,医院下令强制她休息一周。但23日,黄霞又出现在了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她说:“大家都在忙,哪坐得住?”

  目前,黄霞只是在病区做点协调工作。她说,“等身体再好些,还是要进病房。”

  就在23日,黄霞返回岗位那天,一位治愈出院患者告诉媒体,“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你们没有看过护士的眼睛”。黄霞在朋友圈说,“那是因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护目镜里的眼睛闪烁着向生的光芒!”

  带着向生的光芒,黄霞又回来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