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临时,我应该站在防控最前线”

发布时间:2020-02-21 21:30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2月21日 第04版 | 查看:816次

陈 滟 徐 荔 陈 赟 本报记者 陈 瑜

“我要在咽部采个样,不要紧张,等下我会把这个拭子头伸到你咽喉深处转几圈,十几秒就可以了!”在广州白云机场T2航站楼负压排查室,广州海关保健中心主管医师梁蓉蓉一边安抚着接受排查的出境旅客,一边拿出压舌板和拭子,准备采样。

  在白云机场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梁蓉蓉连日来需要对发热及有症状的出入境旅客进行医学排查、流行病学调查及样本采集,协助转运染疫嫌疑人等。面对各种高风险旅客,她总是如此轻声细语与他们交流,以“医者仁心”的态度开展着工作。

  “决不能遗漏一例染疫嫌疑人”

  1月20日晚上,梁蓉蓉坐在电视机前,看着钟南山院士与央视直播连线的新闻,作为一名有着10多年传染病防控经验的医生,职业的敏感性让她隐隐感觉有些不安。

  “疫情发展得这么快,组织可能随时需要我。”第二天,梁蓉蓉联系旅行社退掉了一个月前已经定制好的出行计划。

  广州海关所属广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主要负责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国际旅行医学检查及预防接种、国际旅行健康咨询和医疗保健等工作,并在2016年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卫生合作中心分中心的职责。

  作为旅行医学部负责人,梁蓉蓉毕业于广东药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在保健中心已工作10年,主要工作是旅行医学咨询和传染病监测。

  作为广州海关首批支援白云机场口岸疫情防控的人员,大年三十天未亮,当家人还在睡梦中时,梁蓉蓉轻轻掩上门,踏上了前往一线的征程。

  春节以来,广州白云机场日均出入境人员约4.5万人次,人员流动性大,通关速度要快,病例排查风险高,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口罩、面罩和医用乳胶手套后,梁蓉蓉立刻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她和同事必须对有症状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风险排查,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传染源,确保疫情不经国门传入和传出。

  又一趟国际航班抵达白云机场,机上一名入境空乘人员主动申报有发热、心悸等症状。在详细了解旅行史、症状体征等一些细节后,梁蓉蓉初步考虑不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经请示后立刻启动转运程序。

  等待转运的时间显得特别漫长,涉世未深的年轻空姐面对未知的疾病情绪有点失控。梁蓉蓉递上一杯热水,帮她联系同事送来生活用品,在留置室,梁蓉蓉向对方科普新冠肺炎的知识,减轻其心理负担。

  当日中午,梁蓉蓉与同事亲手把这名空乘人员交到120救护车医生手里。在准备上救护车时,已经平复下来的空乘人员转身朝着这两名看不清模样的海关卫生检疫人员轻轻鞠了个躬,连说三声谢谢。

  “实话说,心里没有压力是假的。”梁蓉蓉说,最大的压力是怕判断错误、工作失误,漏掉一例染疫嫌疑人。每天面对高风险人群,压力还来自防护工作。采样是一个暴露过程,做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安排旅客转院后,必须要第一时间开启场地和人员喷洒消毒,争取做到最大程度保护旅客及同事们的安全。

  “我不担心自己,我害怕影响他人”

  自从我国1月25日重启填写健康申明卡制度以来,出入境人员特别是出境人员自行申报有症状的旅客激增,梁蓉蓉的工作量倍增。

  有时候几个航班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起飞,五六百名旅客陆续进入出境通道,有多位旅客需要进一步排查。为保证通关顺畅,梁蓉蓉经常饭都顾不上吃。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喝水、上厕所都不方便,所以干脆少喝水甚至不喝水。“我是学预防医学出身的,作为一名党员,看到疫情来临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应该站在防控最前线。”

  36岁的梁蓉蓉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个7岁,一个2岁半。一年级的哥哥已经懂事,妹妹正是粘人的时候,整天哭着要找妈妈。每次下班回家后,梁蓉蓉都细心地把鞋子摆在门外,把衣服挂在通风处,然后从头到脚洗个热水澡,才去卧室看看乖乖写作业的大儿子,亲亲已经睡着的小女儿。

  梁蓉蓉的母亲住在佛山,知道女儿要去一线工作,每天都会发微信叮嘱要做好防护,不要省口罩。

  她笑着跟妈妈说:“口罩是紧缺的防护用品,要省着用呢!”没想到几天之后,梁蓉蓉收到妈妈寄来的一个快递,里面装了一打一次性口罩。那是妈妈跑了当地好多个药店,又找了亲戚朋友才凑起来的。妈妈说:“我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口罩我用不上。”

  说着这件事,梁蓉蓉笑了,眼中泛起泪光。

  每一次发热排查,梁蓉蓉都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不是担心自己,我是害怕自己不小心感染了病毒,传染给家中的亲人;我是害怕漏掉了染疫嫌疑人员,祸害了后面的密切接触人员;我还害怕因为自己防护的疏漏,影响了我们的战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