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格桑花”温暖的家——西部助学网的诞生发展(图)

发布时间:2010-05-05 09:29 |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6-08-30 | 查看:975次

  8月27日,在海南省2006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仪式上,贫困学生在展示资助证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2006年共资助160名海南贫困大学新生,每人每学年获得资助5000元,4年共计两万元。 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每天夜晚,洪波都会打开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义工和网友联系助学事宜。最近的好消息总是不断:

  8月22日,深圳顾韶军通过网站资助了20名西部贫困大学生;

  8月23日,云南杨京晖捐助了一个大学生,还要捐一批天文望远镜,帮助西部孩子成立天文兴趣小组;

  8月25日,24日网站发布的47个拉萨贫困孩子信息,今天已全部找到了捐助者……

  一个个惊喜把她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幸福。

  最新的数据摆在了她的面前: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成立一年多来,已经为西部105所学校的20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了一对一捐资助学,募集学习用品近6000件,书籍2万多册、衣物20多吨、燃料50吨、食品5吨……

  开放在西部的“格桑花”

  洪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审计科高级工程师,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发起人。37岁的她性格开朗,微黑的皮肤记录着多次西部考察的经历。

  在她和义工的共同努力下,如今6000多名会员、1000多捐助人、100多名义工、2000多个孩子,以及许许多多的热心网友,组成了一个温馨的网络大家庭。

  2005年2月19日,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成立。而这缘起于她的一次西部旅行的见闻:青海省一户牧民家庭,充满稚气的15岁的女孩,因家庭困难辍学在家,没有办理婚姻登记就结了婚,她的丈夫是16岁的少年。两个孩子过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照顾常年生病瘫痪在床的阿爸和年迈的奶奶。

  “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决心帮助这些贫困的孩子。”洪波说。

  在一次旅途中,她认识了上海的刘祎,俩人一拍即合。最初她俩想找资金帮扶100个孩子,陆续为70个孩子找到结对捐助后,她们发现救助贫困孩子是很多人的心愿,于是决定建立网站发布助学信息。

  在解释将网站定名为“格桑花”的原因时,洪波说:“格桑花是青藏高原上最普通的花,它生命力顽强,生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格桑花也是藏族人民心中最美丽的花,代表幸福吉祥。在西部,生活着许多如同格桑花一般顽强而坚韧的贫困学生,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

  大连市的于锋主动提供了网站的空间,做管理员。经过广泛宣传,“格桑花”网站如今已拥有6000多名注册会员。

  为了寻找贫困学生,发放募集资金,洪波在网站上发布招募义工的信息。不久,网站拥有了100多名义工,他们中有记者、教师、警察,还有高校的学生……

  义工不拿任何报酬,有的义工本身就是捐助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去西部调查,采集贫困孩子资料,在各自的城市成立工作站,通过网站介绍西部教育状况、公布贫困生信息,募集和发放善款善物。

  50多岁的上海义工黄晓虹老师,是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她不仅捐助了一个贫困孩子读书,还主动要求做义工。她整理资料认真细致,已经成为义工团队中的骨干。她说:“因为给予爱,我找到了生命的亮点。”

  70多岁的西藏老人坚赞,也是义工中的一员。他退休后开了间商店,把赚的钱都买了学习用品捐给了西藏农村的贫困孩子。他经常奔波于农牧区,帮助“格桑花”网站运送捐助物资。他说:“我要生命不息,助学不止。”

  江苏无锡的义工范永霞是一名专业广告设计师,她为网站免费设计、修改图片,制作宣传资料,常常工作到深夜。最近,西部学校要开学了,助学金需要监督发放,她立刻推迟了婚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西部的征途……

  义工们有的虽从未谋面,但都在默默地奉献,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

  雪灾见证“格桑花”速度

  2005年11月4日,洪波接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民族中学智明校长的电话:称多县连降十几天大雪,发生重度雪灾!牧民没有燃料,没有棉衣,没有药品,没有粮食!

  放下电话,洪波坐在电脑前流着泪在网站论坛发布雪灾消息:我们“格桑花”的孩子在大雪中,我为孩子求助!

  她开始发手机短信,给QQ、MSN上的好友留言,给网站1000多名捐助人发电子邮件通报雪灾。

  这时网站所有的义工都行动起来,在全国各地开展募捐救灾。

  洪波守在电脑前,不断刷新救灾的帖子。她接听一个又一个电话,手指还在键盘上飞舞,回答所有热心朋友的询问。

  短短一个星期,就有2万多人点击救灾情况,数百人跟帖募捐。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陈英获悉消息后,个人就捐助1万元,让“格桑花”给孩子买棉鞋。

  募捐、询价、批发订购、运输发货、收货、发送反馈信息……义工们昼夜奔忙。

  一个星期后,民政部门和气象部门发布了称多雪灾的消息。而那时“格桑花”网站已经给孩子买了几百套羽绒服,20多吨救灾物资,正运往称多。

  义工张亚莉冒着零下30℃多的严寒,一个人押着4台大货车,载着“格桑花”人们对灾区的深情,从西宁走了两天两夜赶到了称多。

  一年多来,“格桑花”网站吸引了1000多名捐助者,打下了助学的坚实基础,已经救助了2000多名贫困孩子,资助总额达到100多万元。

  “阳光救助”备受信赖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建立了公开透明的捐助制度,确保每一分捐助款都真正用于贫困孩子。

  助学资金发放无中间环节,捐助资金直接由捐助人汇到西部学校或当地教育局专用账号,由格桑花义工赴西部同当地学校或教育局共同实地发放,并邀请捐助人代表和网友监督。

  助学金发放表上必须有家长、孩子、老师、助学义工或当地联系人现场签字,学校盖章,并在网站上公布。所有捐赠助学资料均有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进程在论坛上及时公告,接受公开的查询和监督。捐助人可用各种方式对助学金和捐助物资发放情况进行核查。

  洪波告诉记者,义工去西部调查的成本很高,如不久前他们去甘南调查,采集了120个贫困生资料,共花费约1.5万元,平均每个孩子的调查成本达100多元,如果再去发一次助学金,费用更高。这些钱都是她和义工们自己负担的。

  “经常有人问:你为西部助学一年要花多少钱?我就答:你知道我一年能从助学中获得多少快乐吗?”洪波说,“我们这群普通人,为能改变西部贫困孩子的命运而欣慰。”

  南京义工胡新涟说,“当我们分发铅笔、衣服给孩子们的时候,那一天就是他们的节日。我看见举着铅笔的一双双小手,我看见一个个抱着布娃娃的孩子灿烂的笑脸,我们再多的辛苦都值得!”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已经深深扎根在西部群众的心间。

  在黄河源头曲麻莱县调查的路上,义工们的车子被洪水冲翻,20多名藏族同胞跳进冰凉刺骨的河里救援。他们说:“‘格桑花’的人是好人!是来帮我们的孩子读书的!”

  在称多县赛河乡者格小学发放助学金时,一名60多岁的阿婆,帮她的3个孙子领到助学金后,老泪纵横地从家中佛像上,取下一条发黄的哈达献给洪波,并且跟在他们身后一遍遍念叨:“扎西德勒。”

  网友们说洪波是“神”,能把那么多有志西部助学的人凝聚在一起,而洪波说自己是“绳”,用网络把有爱心的人们捆在了一起。

  愿这份爱心薪火传递,永不熄灭!(完)(“新华视点”记者 王圣志)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