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献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图)

发布时间:2020-02-16 12:04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0年02月16日 01版 | 查看:555次

  

2月12日,两名医务人员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竖起拇指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劲。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这是一组令人动容的数据: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6人以身殉职。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其中武汉1102例。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24时,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人员。

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

“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当疫病肆虐神州,当患者亟待救治,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战在一线,挺身在前沿,在最危险的防疫阵地上昼夜拼搏。

闻令而动 面对未知的病毒,冲锋是义不容辞的选择

“这是我这辈子最大一次挑战!”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这样说。

从医33年,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坚强地挺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暴风眼”。病人激增、医疗资源短缺、手下医务人员“一人当两人使”……他这一仗,打得极其艰苦。

疫情如火,庚子鼠年来临之前,武汉、湖北,乃至全国确诊人数不断攀升。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各地医务工作者应声出征,驰援武汉。

“肺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华山医院!”……从庚子年除夕夜开始,上海、广州等多地机场的候机大厅内,相继回荡起这样特殊的“点兵”声。

解放军医疗队多箭齐发,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广东、陕西等地的217支医疗队紧急驰援,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此次医疗救援的调动规模和速度,超出以往。

疫情就是命令,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一番话,显示了共产党员的担当。

“我报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各个党支部微信群里,报名请战的人员名单已经接起了长龙。在前线成立的临时党支部里,18名年轻的医务人员在战“疫”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医疗界精锐尽出,战胜疫情的决心,不言而喻。

深圳、武汉、北京……84岁的钟南山辗转多地,调查研究疫情防控。目前,他正在科技攻关和科学救治两条战线上奋战。

9所“方舱医院”在武汉投入使用,已收治了5600多名轻症患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2月1日赶赴武汉。这位非典时期担任北京医疗组组长的专家坦陈,“方舱医院是关键时刻的关键举措”,每天都持续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理个光头,削发出征!”“我是去过汶川的,这次必须要去”“我是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这次必须要去”“孩子,妈妈去打怪兽了”……一个个让人热泪盈眶的场景,一个个激励人心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传播。

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救援、援非抗击埃博拉……从“60”后到“90”后,四代医学工作者无畏付出,迎着疫情坚定前行。

“80后”ICU医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凯记得,2003年抗击非典时,正上初中的自己被奔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感动,立下学医的理想。如今,他主动请战,“到了我奋战的时刻了!”

浙江的驰援队伍里,有很多“90后”年轻医务人员。“很多年轻人都是出征前最后一刻才向家人汇报,家人们肯定会担心,但知道我们是干这行的,早有心理准备。”台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希说,自己从他们年轻的脸上看到了使命传承。

一袭白衣,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一个人不惧生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护士郭琴,刚刚度过了治愈的隔离期,就重回工作岗位。为此,她的父亲在她出发的那天,难过得说不出话。

“我知道他心里是为我感到骄傲的。”提起此事,郭琴哽咽了。

生死相托 肩负如山的使命,用爱心和责任抗击疫魔

2月4日下午,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江苏省医疗队联合建设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重症加强病房刚刚启用,就迎来严峻考验——

转入的第一位患者极度呼吸困难,氧饱和度只有50%。然而,此时病房还没有配齐抢救所需的三级防护设备。 

“人命关天,等不得!”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冒着暴露的危险,争分夺秒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

呼吸困难缓解,血压降下来了,患者生命体征终于得到维持。同事们连忙接上去,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进行积极循环复苏,患者情况逐渐平稳下来……

生死一瞬。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抗疫一线上演。

用生命赴使命,用生命守护生命——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白衣天使们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

有战争就会有伤亡。

在与疫情的阻击战中,一些医务工作者不幸被感染,更有些医生以身殉职,他们当中,有的是医学专家,有的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有的去世前还想着回到战斗岗位……

病毒无情,面对危险,他们害怕吗?

“我只想着尽快让病人有呼吸,没时间考虑自己会面临多大风险。救人要紧,这是我们的职责。”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潘纯坦言。

“我们当大夫的,一天到晚面对生死,也看淡生死。但看到还有一些病人救不过来,真的感到很崩溃。”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朱紫阳眼中有泪。

连日来,因为压力太大,中部战区武汉总医院武昌院区感染科副主任张波已经瘦了十六七斤。他说,“所有人都不放弃,因为这是全军在战斗,全国在战斗。”

每一句真切的话背后,都有一颗赤子之心。

“忍着疼,尽量把口罩拉高,避开伤处。”每次进ICU前戴口罩和护目镜,对22岁的武汉肺科医院护士张美玲来说都很痛苦。

脸上留着许多口罩勒红的印痕,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2月5日,连续值班12个小时后,张美玲脚一软摔倒在地,导致左侧上颌骨骨突及左侧鼻骨骨折,医生建议尽快手术。

“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一个萝卜一个坑。”她说,不想拖大家后腿,但暂时不能手术也让她暗自担心,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恢复,会不会影响美观和呼吸……

强忍痛楚,擦干眼泪,无数白衣战士汇成一道道抗击病魔的防线。

这几天,带着近百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在方舱医院跳起舞蹈,新疆医疗队员巴哈古丽•托勒恒出名了。跳了这么多次舞,熟悉她曼妙的舞姿,病人们依旧不知道巴哈古丽的相貌。

“给他们心理关怀、提振信心,鼓励他们勇敢抗击病魔最重要!”汗蒸馆般的工作环境,巴哈古丽的衣服一次次汗透,但患者脸上的笑容却让她倍感振奋。

同样振奋的,还有江西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随州医疗队的护士罗艳。

“来随州第8天,10号床的病人在大家努力下病情好转,要从重症病房转回普通病房了。”口罩掩不住罗艳脸上的笑意,“这位病人一直握着我的手不松开,还比着胜利的手势,大家都很开心。”

爱在流淌,生的希望在升腾。

“我出舱啦!”挥动着“出院证明”,11日16时50分许,武昌方舱医院28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

“感谢白衣天使!”新冠肺炎患者张凤玲说:“医务人员工作比外界想象得辛苦多了。他们不仅用专业知识帮我们消除身体上的不舒服,还给我们提供心理疏导。告别时,我们都流泪了。”

仁心无界 交融彼此的守护,夺取必定会到来的胜利

疫情依然复杂严峻,疫情防控阻击战处在胶着对垒阶段。任务重、风险高、压力大……

“白衣战士”们的安危冷暖,牵动人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他们,大力宣传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生活、安全、人文关怀都要保障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牵挂、谆谆嘱托。

一项项措施火速推进,“国家保障”筑牢坚强后盾——

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

从改善工作和休息条件、维护身心健康、落实人员待遇、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到加强人文关怀、创造更加安全的执业环境、弘扬职业精神做好先进表彰工作……七大举措,给战“疫”一线医务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各省份相继出台政策,“暖心举措”消除后顾之忧——

湖北省全面开启针对医务人员的工伤保险“绿色通道”;

北京市免费为一线医务人员亲属提供临时托养、照护等服务保障;

南京市为赴湖北医务人员“办好十件实事”,包括建好一个“后援团”,享受一次子女就学照顾;

浙江和吉林两省发文明确,要优先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必需,公职人员不得使用N95口罩……

关怀从社会各界汇聚,“爱心驰援”激发更强斗志——

广大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踊跃,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大批防疫物资源源不断,送往疫情防控医院;

爱心企业在武汉、上海、北京成立“医务保障车队”,免费服务一线医务人员;

40余家餐饮企业联手,组建餐饮保障团……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关怀传递力量,守护交融彼此。

战斗仍在继续,消耗依旧很大,更多物资仍须不断驰援。

“我们的目标不仅要打胜仗,也要保护好医务人员。”毛青说。作为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的他,悉心指导着防控感染工作。

“前线队员的安危,是我们最牵挂的事。”中日友好医院院感办副主任郭丽萍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防护措施,防护物资也从一开始的短缺、型号不全,到现在逐渐统一,基本满足防控等级需要。大家倍添了勇气和信心。”

战“疫”前线,医务人员的安全更牵动着家人的心。

“这些坚守武汉,奔向武汉的人,也不过是谁家女儿,谁家丈夫,谁家妻子,谁家爸爸。从容奔赴,是因为脚下这片土地值得一个人深爱……”

看到女儿来信,护士刘艳红泪水止不住地流。20天前,她从银川奔赴湖北襄阳,踏上战“疫”之路。此刻,她回复女儿——“万众一心的力量终将是所向披靡的!”

仁心无界,大爱无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总攻的号角,正在荆楚大地上响彻。这是一个个“逆行”的身影,这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有理由坚信:再凛冽的寒冬,也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记者唐卫彬、邹伟、廖君、屈婷、史竞男、黎昌政、侯文坤、李伟、黎云、林苗苗、邱冰清、俞菀、肖思思、顾煜)新华社武汉2月15日电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