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夫妻档 用青春诠释无愧于时代的山东担当(4图)

发布时间:2020-02-15 21:26 | 来源:人民网 2020年02月15日08:18 | 查看:661次

胡洪林 

我要讲的故事主人公,一个离我很远,一个离我很近。

离我远的,是山东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女队员,叫孙宪洁,如今她正在湖北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阻击新冠肺炎疫情。

离我近的,是我们人民网的同事刘祺,一名全媒体记者,在抗击疫情战斗中,肩负山东“战场”前线的报道任务。

他们俩是夫妻。

就是这一对夫妻,一个千里奔赴黄冈救治前沿,一个连日鏖战采访阻击一线,用青春诠释着无愧于时代的勇敢与担当。

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4点,孙宪洁在莒南火车站,准备返回济南集结。(刘祺提供)

旦辞黄河去 千里驰骋向汉江

1月24日,大年三十,山东莒南县。

刘祺夫妇带着一双儿女回到老家过年,让坊前镇朱家洼子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热闹起来,这是刘家连续五年来第一次和儿媳一起过年。前几年每逢春节,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孙宪洁都因医院值班脱不开身而未能和老人团聚。

孩子们调皮的上蹿下跳,老人忙活的喜上眉梢,看着一桌子丰盛的佳肴,孙宪洁美美地品味着阖家团聚的“年味”。

晚上7点多,一阵电话声打断了正在谈笑的孙宪洁。接完电话后笑容消失了,她把丈夫拉到一边悄悄说:“单位来电话,让我明天赶回济南和医疗队飞往武汉,看来湖北那边有问题了,我不能陪老人过年了,你看怎么办?”

凭着多年的新闻历练,刘祺立刻敏感到事情的严重,果断地说:“明早到县里赶最早一趟火车回济南,我开车送你!”

入夜后,望着身边熟睡的两个孩子,妻子说: “怎么和老人说,回来一天不到就走?”丈夫说:“就说你有紧急任务要去外地。”“孩子那边呢?”丈夫问。“就说妈妈要去外地参加考试吧。”妻子答。

“去那边有危险吗?心里总有点那个……”丈夫抚摸着妻子的手。

“不知道呀,有组织安排,你就放心吧。”

“我不在家,孩子你要带好,别整天东奔西跑啦,照顾好自己。”妻子亲了亲酣睡中两个小宝贝。

“别担心,估计一起床看不到你会闹一会。我把俺妈接过去。”

……

一问一答,夫妻俩几乎一夜未眠。

大年初一凌晨四点,回到老家不到12小时的孙宪洁坐上丈夫的车直奔火车站。望着妻子在夜幕中走进候车室的背影,刘祺突然叫了一声:“老婆!” 就在妻子转过身的一刹那,泪含眼角的刘祺用手机拍下了妻子回身的照片。

挥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一刻,刘祺突然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失落。

当天晚上,作为驰援湖北的第一批医疗队员,孙宪洁毅然告别黄河,踏上了千里之外的江汉土地,开始经历她人生中的无数个“第一次”。

生活中的孙宪洁和在黄冈一线身着防护服的她。(本人提供)

入室自成芳 临危如斯敢惜身?

身着防护服,带着防护镜和口罩,右手握拳表示着“加油”。如果不是刘祺告诉我,还真看不出展现在眼前的这张照片就是孙宪洁。

宪洁我熟悉,参加过她的婚礼。接近一米六的个头,一头飘逸的长发浓密柔润,一双大眼睛似乎会说话。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隔离病房里,她就像室内一盆娇美的兰花,给患者传递着温馨的安慰。

阻击疫情是十分艰苦的。在隔离病房,孙宪洁和同事穿着防护衣、戴着三层手套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极不方便。比如说平时很简单的一个粘贴输液贴的动作,有时就很难完成;就是免疫球蛋白的瓶子上的挂贴,戴着手套要揭开,难度也是很大。

刚到时,孙宪洁和另外一个同事要协助病区将近40名患者的大小便、吸氧、翻身、吸痰,倒水、打水、修理床头灯、拿被子递衣服,有时一天工作11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还不能上厕所,常常累的一动都不想动。

实战远比想象的艰难。孙宪洁在日记中写道:“下班时,脸颊被防护面具压出了深深的印子,鼻梁直接被压出了一个小水泡,我不知道我的护目镜里滴下的是汗水还是泪水。”

不过,和医疗队的“战友”在一起,让孙宪洁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她告诉记者,一位叫李士涛的同事,在夜班的短短时间内,就把41名患者的病史、病情、检查、化验,下一步该做的检查和应该怎样治疗,写的清清楚楚。“我非常震惊,不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但我知道他一定没有停歇一刻,他真的很棒。”

和整个山东团队一起工作给了孙宪洁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而与患者的朝夕相处,也增进了大家相互间的友谊。65床一位阿姨对自己和家人十分担心,吃不下饭,孙宪洁耐心地一次次把饭菜递到她手里,安慰她好好吃饭,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康复。看到老人有了转变,孙宪洁说:“我们虽然在隔离病房隔离病毒,但永远不能隔离爱。”

患者生日到了,孙宪洁和大家一起送上蛋糕祝贺;患者出院,孙宪洁为他们合影留念。每当收获一个善意的眼神和一声谢谢,孙宪洁和同事们都感到那种心与心碰撞的融合。

孙宪洁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 :“我们是护理员——发饭、喂饭,协助大小便任劳任怨;我们是修理工——修理马桶、水龙头样样都行;我们是心理咨询师——疗愈患者内心的焦虑,化解他们内心的不安;我们是快递员——完成患者与家属的物资传递;我们是卫生员——病房卫生、垃圾处理都要自己动手来打扫;我们是防控员——熟知病房消毒和所有的防控知识,并传播给大家;我们还是倾听者和包容者,用微笑面对一切,包容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

在黄冈市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几天后,孙宪洁向党组织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人民网记者刘祺冒雨在济南防疫一线采访。(本人提供)

咬定青山石 抗击疫情战犹酣

妻子驰援湖北透露的坏消息很快得到了印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暴发,多个省区市进入一级响应。事发突然,出乎所有人意料;各地告急,抗击疫情箭在弦上。

凭着职业敏感,刘祺预感到将有一场大的战役。妻子走的第二天,他便收拾行装,带着母亲和孩子急匆匆赶回济南,一到家,他便和众多新闻工作者一起投入了万马奔腾的抗击疫情保卫战。

当时,济南各单位进入春节假期,市民开始减少出门,为了抓到素材,刘祺四处奔跑搜集。1月28日,他的视频报道《山航第二架包机载送两万副护目镜驰援武汉》被人民网总网采用,紧接着,《山东第二批135名驰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出征》《山东小学生用快板打出防疫决心》《山东七旬乡医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请战”》的视频新闻接连播出,《山东“十项举措”全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图解新闻也被他连夜赶制发布出来,他还运用抖音、快手、微视等新媒体形式制作抗击疫情新闻,向网民传播各地战“疫”的讯息。

就在我隔壁的办公室的刘祺,个子不高,头发不长,圆圆的脸庞上一直带着憨厚的笑容。

我和刘祺相处有十多年,了解他不善说话的特点,也一直能感受到他内心有股“韧劲”,不会的就学,什么事情都不肯落后,哪怕熬夜也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做好。

2015年深冬,山东一矿区发生坍塌事故,为了拍到这一突发事件的救人现场,刘祺爬上一个集装箱,架上摄像机,在刺骨的寒风中坚守,连续三个通宵几乎没合眼;还有一年,按要求需要拍摄泰山日出,登山那天晚上,天气骤变,上山索道被关闭,刘祺硬是扛着摄像器材,从山底一直步行到玉皇顶。在山顶架好摄像机时,他几乎要站不住了……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的这十多天里,刘祺先后发出视频、图文稿件23条,制作新媒体稿件108条。这个默默不语的山东汉子,在当下激烈的战“疫”中,和千千万万个医务人员、社区干部群众、新闻工作者一起,组成了抗击疫情的滚滚洪流。

刘祺、孙宪洁夫妻全家福。(刘祺提供)

山花烂漫时 纸船明烛照天烧

刘祺夫妇有一对儿女,女孩9岁,儿子3岁半,两个小家伙既调皮又可爱,常常不停地缠着爸爸:“妈妈干嘛去了,妈妈啥时回来呀?”

“妈妈赶考去了。”搂着两个孩子,刘祺亲切地说。

“妈妈考什么,有语文、数学、英语吗?”女儿问。

“妈妈去参加职业专考,等拿到合格证就会回来。”

“还要很长时间吗?”儿子顽皮地要抢爸爸的手机,说给妈妈打电话。

“等到山上的花开了,你们就能见到妈妈了。”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孙宪洁一旦有点时间,就会捧着两个孩子的照片细细地观看,她担心憨厚的老公能否照顾好孩子,担心孩子万一有什么闪失,担心年迈的婆婆身体情况,还担心老公能不能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2月8日元宵节那天,食堂准备了甜甜的汤圆,孙宪洁在日记中这样写道:“2020年开头的日子有点苦,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剩下的日子一定会是甜的……。”

就在那天晚上,孙宪洁和两个可爱的宝宝视频了。

“我看到妈妈啦!我看到妈妈啦!”儿子大嚷大叫起来。

“妈妈,你考试考得怎么样?”女儿对着镜头也迫不及待地大声说。

“妈妈还有几门课要考,不过你们要相信妈妈,一定能考试合格。”

孙宪洁说:“看到孩子们可爱的小脸,俏皮的样子,好开心。两个孩子都说想我了,我心里也很想他们,我说那就一块抬头看看月亮。闺女从外面跑回来说,妈妈今天天不好,看不到月亮,我对闺女说,那就抬头看看天空,妈妈虽然不在家,但是离你们很近,我们看到的是同一片天。”

“宪洁去疫情严重地区已经14天,你就没有过什么担心?”我问刘祺。

“说不担心是假的,尤其是家里老人很纠结,她自己心里也放不下孩子,但疫情来了,我们总不能躲在后面吧?重大问题上我们俩口子从不含糊。现在全国很多人都像我们一样,战斗在阻击疫情第一线,所以我们必须得这样做,这也才像我们山东人。”刘祺憨厚地答道。

疫情还在持续,战斗还没停止。天南地北的这对夫妻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相信,待到山花烂漫时,必然是纸船明烛照天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