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专业核心期刊为何经不起“深挖”

发布时间:2020-01-17 21:0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1月17日 02 版 | 查看:499次

新年伊始,继一篇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奇葩文”刷屏后,另一份核心期刊《银行家》又火了。有学者发现,该期刊主编在杂志开设的“父子集”专栏中,长期刊发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年幼儿子的散文,至今已有数十篇。目前,《银行家》杂志社的上级主管单位山西省社科院回应称,将对杂志社进行全面整顿,对主编王松奇进行相应处理。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句话虽有些江湖气,但本该是纯洁的学术平台,更不能因为“学术不端”而沾染江湖气。要知道,网络是有记忆的,是会留下痕迹的,不要觉得专业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根本没人看,就可以胆大妄为。你的文章只要一收录进“知网”,就会被更多人下载和浏览,成为一种可传播的公共产品。那些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出格”论文,都有可能被读者“挖掘”出来。

  笔者也有发表论文的需求,依照平时向期刊投稿的经验来看,能够刊发如此吹捧导师文章的核心期刊,毕竟是极少数。在当下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下,为了跻身于“核心”的行列,不少期刊还是有着“核心”的焦虑,有的期刊非常注重办刊的质量,为了赢得学界的口碑,始终坚守学术的初心和底线。当然,也有期刊为了提升“影响因子”,在学术竞争的赛道上“抄近道”。

  笔者发现,在不少学术期刊尤其是在一些不知名、学术水准较低的刊物中,设置跟期刊本身定位和研究领域完全不搭边的“板块”的也不在少数。我们当然可以批评这些期刊定位模糊不清,浪费学术资源。但是,深层次地看,这与当下学术评价的生态系统也不无关系。众所周知,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研究生评奖评优以发表论文为重要评价指标,这导致高校师生发表论文的总体需求增大,而一些刊物很能“认清时势”,顺势而上,什么板块都会设置,既收取了高额的版面费,也满足了师生的实际需求,供需双方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谋”。

  此外,一些学术评价机构对核心期刊的评价,往往也只注重“影响因子”这个单方面的定量因素,并不会考虑期刊定位、板块设置、编辑加工质量、读者满意度、社会影响力等定性、综合性因素的权重,这也是导致一些核心期刊容易产生“怪现状”的根本原因。

  当下,对于那些在审稿机制上存在漏洞,或并无实力维系办刊能力和要求的核心期刊而言,单靠其内部自律建立“自纠自查自改”的机制,几乎是缘木求鱼,难以起到实际作用。要改变一些核心期刊“掉价”的问题,除了要建立科学、完善、全面的评价体系,还要引入第三方评审、监督和管理的责任。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建立核心期刊“黑名单制度”,对学术期刊进行相应的约束和惩罚,保证办刊的合规合法性,使其经得起舆论、学术共同体的考验,从而促进形成更加健康、有序的学术期刊生态。

胡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