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乡工程”给182个村带来什么

发布时间:2020-01-15 21:0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09日 01 版 | 查看:489次

贫弱山乡重现青春活力

离村里“第二届年货节”还有一个月,安徽省岳西县和平乡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刘洪涛和村干部们已提前忙开了:挨家挨户收集土特产信息,与乡政府对接宣传渠道……

  去年腊月,土蜂蜜、瓜蒌籽、豆粑等以往农民眼里“不稀罕”的山里货,在村文化广场和电商平台上卖出了20万元。今年,刘洪涛寻思“能不能再把产品种类搞丰富些”,让更多城里人来太平村逛年货节。

  30岁的刘洪涛,是土生土长的太平村人。2014年,他响应岳西县“大学生回乡工程”回到村里,建起县里首个村级电商服务站,乡亲的土特产也跟着“飞”出了大山。去年,村“两委”换届,他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在岳西县,如今像刘洪涛这样的“大学生回乡工程”人员共有183人,实现了全县182个行政村全覆盖,其中,进入村班子的166人。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1985年即被列入国家首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6367户,贫困村65个。这里一度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

  2013年,岳西县启动“大学生回乡工程”,选拔35岁以下、熟悉村情、有扎根农村发展意愿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经村推荐、乡镇考察、县备案后,聘用到村任后备干部。

  怎样将大学生吸引回来、留得住?岳西县设计了一条“备、育、选、用”成长链。立足本土选拔,入选者需具备本乡镇户籍。聘用在村任职期间,工作补贴每人每年2.4万元;绩效补贴与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挂钩。

  回到从小走过一遍又一遍的田间地头,这些大学生跟着结对老村干熟悉村情、积累群众工作经验,到产业基地实训、县内优秀规模企业挂职、农业院校充电……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锻炼综合能力,服务乡村振兴,也书写了闪光的青春篇章。

  2015年8月,方小凤从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毕业。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姑娘“深刻了解农民为谋生四处奔波的疾苦,老人和儿童对家园的守望”,她回到家乡,从五河镇五河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做起。

  她先是用两个多月时间,走遍了全村19个村民组。谁家缺资金、缺技术,找不到发展出路;谁家房子年久失修,不适合居住;谁家有人身患重病,负债累累……她一一记在工作日志里,也记在心里。

  方小凤与村干部一起,与村里的木耳基地对接,让留守的中老年人在家门口就了业;他们还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新建起村集体茶厂,带领农户在春茶之外发展秋茶采摘售卖,提升茶树产值……2018年8月,方小凤高票当选为五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今年1月,她还当选为团安庆市委副书记(兼职)。

  几年来,方小凤与其他回来的大学生发现,乡亲们大都勤劳,只是缺乏先进的理念与发展思路。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成为这群年轻人认准的方向。

  在来榜镇关河村,34岁的吴松青每天都会到村里的桑枝木耳基地查看木耳长势。吴松青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学的是经济统计学专业,原本在扬州一家国企工作。2013年,得知家乡启动了“大学生回乡工程”,他筹划起来:家乡历来种桑树卖桑叶,每年修剪后留下大量桑枝被废弃,能否利用起来发展食用菌?

  辞职回乡后,吴松青带动群众用桑枝培植黑木耳,借助中国石化扶贫资金、销售平台等扶持,联合周边8个贫困村创办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几年来,公司带动28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去年,吴松青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并获选省人大代表。

  考虑到年轻人回乡创业并不容易,岳西县、乡镇两级政府还对“大学生回乡工程”人员实行跟踪帮扶。

  五河镇横排村的王建飞2013年从黄山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回乡发展“构树土鸡”养殖。他至今记得,起初,由于缺乏经验与技术,养殖难见起色,五河镇党委书记王蕙专程带他到潜山市同类养殖场参观学习,定期上门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如今,王建飞的土鸡养殖规模从每年1000只发展至5000只,带动周边多名贫困户参与务工增收。

  “6年来,‘大学生回乡工程’充实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也涌现了一批创业新星,服务了一方经济发展,为我县去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国家评估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曾经贫弱的乡村开始再现青春活力。”岳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达成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王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