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牵手五十载 良好家风代代传(2图)

发布时间:2019-12-21 19:24 | 来源: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11版 | 查看:4958次

   王朝东、李学芹和孩子们在一起。(采访对象提供)

 王朝东、李学芹老两口时常翻看影集,细细品味往日时光带来的幸福。    本报记者  刘立杉  摄

本报记者    刘立杉

核心提示

屋檐下夫妻俩孝亲敬老、教子有方,生活中他们是左邻右舍的好帮手。平凡是王朝东、李学芹一家生活的底色,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

家风淳厚、文明诚信、书香浓郁,王朝东、李学芹一家在家乡享有很高声誉,先后获得盘锦市双台子区最美育人家庭、盘锦最美人物、盘锦市文明家庭、盘锦市首届书香家庭、辽宁省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三个孩子都是平凡人,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没有什么金钱名望,但他们都是诚实的人,都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12月11日,记者在王朝东利用闲暇时间写的《我的孩子》一文里,看到这一舐犊情深的话语。均已年过七旬的王朝东、李学芹夫妻俩,每当天高云淡之日,风清月朗之夜,叨咕孩子们的童年趣事、苦读岁月和工作经历,总觉得是最惬意的享受,最幸福的时光。王朝东说,年逾古稀,不再担心孩子们的学习和工作,不再规划孩子们的事业和未来,可总爱回顾他们多彩的童年和难忘的读书时光,看着他们现在事业稳定、家庭幸福,心中总能升腾出一份安慰和满足。

“他写的东西都在我心里装着呢,我比他记得的还要多。”听着老伴儿李学芹的插话,王朝东微笑着表示赞同。对于做了一辈子农民的李学芹,王朝东总觉得有愧疚,“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这个家的幸福。我老伴儿对家庭贡献最大,谁都比不了。”李学芹笑了,“这话我爱听。”

“父亲说,读书的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

王朝东告诉记者:“我是1947年出生的,老家在盘锦市双台子区陆家镇新农村。新农村距离县城有40里,60多年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没有几户人家。1952年,盘山县修红旗水库,一部分移民搬到这里,才逐渐形成了村落。”

“我有兄弟4人,我排行老四,读中学的经历最令我难忘。当年,我们村成绩最好的6个学生考上了盘山县第六中学,我是其中之一。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吃‘瓜菜代’(因粮食短缺,人们以瓜果蔬菜代替粮食,以副食代替主食度日),尽管当时国家照顾学生,每人每天供给一斤粮食,但还是因为饥饿、寒冷等原因,其他5个学生后来都不念书了。当时我二哥念高中,三哥念林校,我读初中。家里一下子有3个孩子读书,每到交伙食费时就犯愁,但我父亲东挪西借,硬是把我们哥仨供下来了。我记得父亲供我们念书借的钱,我毕业两三年后才还清。”

“我父亲是1949年入党的老党员,他总是说,读书的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为了供我们读书,家里想了不少法子。大苇塘里有一种叫纲草的植物,高1.2米,非常坚韧,是打草绳、打苇帘子、打防洪排涝草袋子的主要原材料。冬季冻冰后,大多由我二哥带头,我们兄弟几个拿着自制的纲草棒,天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顶着寒风走十多里地去拔纲草,一天能拔四五十斤,一个冬天就是几千斤。把纲草挑到县城市场上,每斤能卖一角多,一次能收入六七元钱,以此用来解决我们在学校的伙食费问题。”

“那段岁月太苦了。当时宿舍里住着40多人,板床上铺着草垫子,晚上睡觉能冻醒好几回,天天脚抽筋。记得有一次没钱交伙食费,饿了两天,我揣着仅剩的两角钱,到市场上买了一个红籽青皮的茄子,嚼吧嚼吧吃了,边嚼边寻思这书不念了。第二天天刚亮,父亲步行30多里路,给我送来了伙食费和3个散发着体温的鸡蛋。望着他满是汗渍、灰尘的脸和坚定而期待的眼神,我咽下了‘这书不念了’那5个字,坚持读完了初中,并顺利考入营口师范学校。”

“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农民,能同时供3个孩子在外地读书,简直是奇迹,可父亲却做到了。正是因为父亲的坚持,我们兄弟才有了精彩的人生。我大哥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起先后任会计、村委会主任、大队书记,二哥从事教育事业,我也是从中心校校长岗位上退休的。我的16个子侄中,有中共党员7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7人。现在想来,当年我父亲的觉悟和认知,不仅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起了关键作用,对我们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怎么对待老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

王朝东说,他选择读师范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提供伙食费,可以减轻家里负担。1968年,他在营口师范求学4年后,被分配回到老家陆家镇教书,当时每月工资只有30.5元。

“我和老伴儿是同一个村的, 小时候就认识,但接触不多。她大我一岁,年轻时是村里最好看的姑娘了。我到现在还记得,读中学时有一次在街上遇到她,当时就想她长得可真漂亮,她青春时的样子始终留存在我的脑海中。因为家庭困难,她中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当年有人给她介绍对象,一听说是我,她就同意了。后来老伴儿告诉我,之前别人给她介绍过不少对象,她都没同意,就到我这儿同意了,这就是缘分。那年是1966年,我还是学生,我们前前后后相处了整整3年。”

“上班第一年,我们就结婚了。农村家里兄弟多,结婚就得分家。当时我大哥、二哥已经出去过了,分家后三哥找地儿盖房子,老宅就给我们了,我父母算是跟我这个老儿子一起过,他们住东屋,我们住西屋。”

“尽管住在一个屋檐下,老伴儿从来没和我父母红过脸。两位老人除了年节到其他几个孩子家走动走动,始终和我们住在一起。我母亲活了82岁,父亲活了90岁。母亲晚年身体多病,我老伴儿精心护理,直到去世前,她最离不开的就是这个儿媳妇。我父亲85岁时得了血栓病,瘫痪在炕上。那几年,我老伴儿对他护理得无微不至,比亲闺女还亲。我家的一位邻居告诉我说,老爷子白天在炕上躺着时,我媳妇怕阳光刺着他的眼睛,就随着阳光移动反复调整窗帘位置,他说你媳妇心眼儿真好使。”

“我老伴儿现在身体不太好,去年住了3次医院。现在想想,那些年我上班,家里家外一摊子重担都是她扛着。她白天在生产队干活儿,早晚在家种地、养猪、种园子,还得照顾老人,拉扯3个孩子,我老伴儿不容易啊。让我们这心里感到特别安慰的是,几个孩子全都孝顺,当年我们是怎么对待老人的,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那时候孩子们都读中学了,都懂事了。”

“做人要宽厚,当官要清廉,工作要吃苦”

王朝东、李学芹育有两儿一女。1969年,他们的大儿子王昊出生,接下来是1974年出生的女儿王丽佳、1979年出生的小儿子王威。

“必须让孩子们读好书,是我和老伴儿在他们成长中始终坚持的原则。这也是我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还有一个,就是从我懂事起,父亲就告诫我们兄弟4人,做人要宽厚,当官要清廉,工作要吃苦,这种家风我们要传承下去。”

“老大老二在读书上很自律,没让我们操啥心。王昊刚上学时,我家离学校40里,路是砂石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可他从没有因为恶劣天气缺过课。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坚韧、好学的品质,让我这个做父亲的既高兴又惊讶,也为弟弟妹妹树立了良好榜样。他在高中一直担任班长,年年都是三好学生,考上东北电力大学第二年,就因表现突出当上学生会秘书长,毕业后来到辽河油田就职。参加工作后,他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干精神,很快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可和重视,如今是欢喜岭采油厂供电区书记。”

说起女儿,王朝东的话语更是滔滔不绝,“丽佳聪明、伶俐,学习刻苦。中考时,她的英语、化学都是满分,以全县第六名的好成绩考入师范学校。她因担心自己上高中读大学,给家里带来太大经济压力,才报考了师范学校,但上大学的梦想,她从未放弃,通过自学,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现在她是盘锦市第九中学的高级教师。”

“3个孩子中王威最贪玩,放学后一眼瞅不到就没影了。他上中学之后,我就开始陪他读书。每天吃完晚饭我们俩往那儿一坐,他看书我也看书,一直到夜间9点多。除了贪玩,王威心灵手巧。他考上沈阳化工大学后,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学院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大学一毕业,他就被某军区政治部选中,光荣入伍,目前任解放军某部团政委。”

“清廉宽厚传承久,人品家风继世长。在我们家3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孝敬长辈、以诚待人、敬重事业、没有不良嗜好这些共有的品格。他们都是共产党员,都在各自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如今,孙子、孙女、外孙子3个隔代人同样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最大的孩子正在备考研究生。我们夫妻俩都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3个小家庭的进取向上感到骄傲。”

说到教子体会,王朝东曾写过一首诗:“儿女自强喜满怀,雕琢磨砺玉生辉。天高地阔鸟飞远,苗壮根深花盛开。人品学识双慰藉,家庭事业两蓬莱。感恩诚信加勤奋,良好家风育栋材。”如今,王朝东教子成才的经验,已为邻里广泛认可和吸纳。

补记

老有所为

“只要太阳还放射火焰,只要人类还生存繁衍,我们就需要教师,把智慧和文明代代相传。”《中国教育报》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刊头寄语,始终记在王朝东的心里,他也用自己一辈子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这句座右铭。

王朝东196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当老师,一直干到2007年退休,从教整整四十载。从教师、班主任到教导主任、中心校校长,他始终没有离开过陆家镇,没有离开过他所热爱的教育岗位。

直到今天,王朝东也不会打麻将,不知道什么叫和牌,甚至连电视节目都很少看。业余时间除了写些古体诗歌,教育就是他生命中主要的关注点了。

1996年,王朝东任陆家镇中心校校长期间,成立了双台子区最早的家长学校。2007年退休时,他即被聘为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和家长学校副校长。

“我在农村学校当校长,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同时我也是个家长,对教育孩子有切身体会。”王朝东说,“家里有好家长,学校有好老师,孩子的成长还能差吗?”所以,区里一号召,他随即就以实打实的态度,把家长学校当成了一件大事来抓。

退休后,王朝东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家长学校。为了方便査找资料,他自费购买了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及关心下一代等方面的书籍和杂志,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在具体工作中,王朝东以“关心下一代是我们的职责”为主题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法制教育进家庭”等多项活动。他不拘泥于书本,活学活用,从身边的人和事、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入手,旁征博引,寓教于乐,使很多家长深受启发,纷纷表示找到了教育孩子的金钥匙。

王朝东创造性开展的“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成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这些年来,陆家镇家长学校4次被评为省家长学校示范校,3次被评为省先进实验校;2011年,陆家镇关工委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王朝东本人也相继荣获省、市关工委授予的先进个人标兵称号。

在农村,特困家庭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一个亟待关心的群体。为了让这两个群体得到有效帮扶,王朝东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一是与镇妇联、团委联手,发动“五老”志愿者与其结对子,从经济上、思想上进行帮扶;二是借省关工委、省妇联开展的“共享蓝天,共筑和谐关爱特困生”活动契机,广泛向社会筹集善款,多年来已让上百名特困儿童得到了有效资助。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