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7 22:3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12-13 14:37:00 | 查看:934次
2018年,晋城被评为同北京、杭州齐名的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之一,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荣获“十佳魅力中国城”。
这一年,她有着高频的出镜率,截止11月底被央视新闻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报道达68次,其中报道文化文艺类54条,占80%。
这一年,这座坐落在黄土高原上、兴起于煤堆上的城市,在大家眼里越来越有“文艺范儿”“文化味儿”。
8月20日,晋城市参加央视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竞演首轮城市对决
以文化人,文艺轻骑兵驰骋太行山水间
一月的晋城,朔风凛冽,寒气逼人,在重点工程太焦高铁珏山隧道工地现场,歌声回荡,笑声朗朗,8支晋城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值此组建并光荣启程,歌舞小分队带来了歌舞、相声、快板、说唱等文艺节目,摄影师小分队咔咔按动快门为工人们多角度拍照留影,书法家小分队挥毫泼墨书写春联......意气风发的轻骑兵们精心准备的“文化茶点”,为来自于天南地北奋战在工地一线的工友们送去了欢乐,送去了温暖。先后参与过京福高铁、黔张常铁路建设的太焦高铁工人杨涛满怀深情地说,这是他和很多工友第一次在施工现场看演出,很感动,真切感受到了晋城人民的热情和晋城文化的风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活在城市空间里,活在居民的日子里,也活在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的眼睛和记忆里,它关系到人的精神层面,有利于形成凝聚力、认同感和共同的价值观,进而推动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进而形成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晋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沂旸如是说。
正是深谙此理,晋城市率先组建了以晋城市文联、晋城市群艺馆、晋城市歌舞剧院、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晋城市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曲艺协会、戏剧协会等8支文艺宣传小分队为主体的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他们带着拿手绝活,翻山越岭,走乡串村,乡村、厂矿、社区、工地、校园、军营,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
邢佳是文艺轻骑兵歌舞剧院小分队队长,今年11月24日,他带着团里30多个演员驱车85公里到阳城河北镇坪泉村为村民演出。尽管村里只有六七十名留守中老年人,但演出时大家坐得齐齐整整,掌声笑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活动结束时,邢佳被老百姓紧紧簇拥着,一个劲儿地追问啥时还能再来。那一刻邢佳和他的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文艺文化的渴求,也深刻地意识到了文艺轻骑兵身上的责任和担当。正是老百姓对文艺文化的强烈渴望给了轻骑兵们驰骋太行的力量和决心,2018年,市直8支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基层送文艺演出、开展文化活动近500场,“书法进基层”、“戏曲进校园”、“为百姓拍全家福”、“为群众写春联”、“文化送万家”、“我爱上党戏进社区”等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繁多的主题文艺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热烈欢迎。
但仅凭市直国有演出团体和协会组成文艺轻骑兵还承担不起送先进文化至“万千寻常百姓家”的重任,晋城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双管齐下,一方面面向社会广泛征召民间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加入文艺轻骑兵扩充队伍力量,一方面动员各县市区充分发挥乡村文艺站所、文艺骨干的作用,组建各种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一时间,蛰伏在社会各培训机构和各企业事单位的文艺人才踊跃报名,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他们发挥队伍短小精干,出行方便快捷,节目灵活多元的优势,深入山庄窝铺、厂矿车间、学校军营等地,用接地气的文艺形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倾情演节目、送文化、讲政策,截至目前晋城市共组建文艺轻骑兵小分队200余支,队员近8000人,累计演出场次达3000余场,惠及老百姓近80余万人。
2018年6月19日,在纪念红色革命歌曲《在太行山上》创作八十周年之际,晋城市选调2000余名文艺轻骑兵集结创作地太行之巅王莽岭齐声合唱《在太行山上》,那种涤荡胸怀的磅礴正气再一次激发出了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为人民放歌的信念与斗志。
11月6日,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受邀参加上海第二十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
精品迭出,文艺创作迎来划时代“井喷”
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陈素琴和陈树涛怎么也想不到,他俩会受邀带着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的经典片断参加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作为一个地方小戏种,一部新编创的现代戏《太行娘亲》让上党梆子迎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自2017年7月首演以来,先后荣获省第十五届杏花新剧目奖,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据统计,2018年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的《太行娘亲》先后受邀参加上海第二十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央视新春戏曲晚会、央视七一戏曲晚会、国家大剧院夏季优秀剧目展演、省团拜会、省文化艺术节、省戏曲进校园、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活动,所到之处,人头攒动,好评如潮。
一部戏带活了一个剧种,带火了一个城市,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事实上,2018年让晋城市声名鹊起的不止《太行娘亲》。这一年,3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一代名相陈廷敬》创作完成并于9月10日在央视八套首播;拍摄完成红色革命题材电影《铭心岁月》于11月19日在央视电影频道首播;制作完成4集电视专题片《陈廷敬的为官之道》在央视法制频道播出;自编自导自演儿童微电影《七彩梦》完成首映,并荣获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作品奖;创作小戏《你妈我妈咱妈》荣获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二等奖。与此同时,4幅书画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作品展,评为入会资格作品并收藏。工艺美术、曲艺、书画等30多部作品荣获2018省级各艺术展演评比最高奖……。这些文艺精品力作层出不穷,使晋城一次次成为吸睛的焦点。
文艺创作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晋城市把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创新的执着追求,是加强引领、强化保障,着力推动文艺创作繁荣,着力打造文化新高地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晋城市先后出台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快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及对优秀文化作品进行扶持奖励办法,召开了推动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纪录片、音乐、美术繁荣发展等一系列专题会议。晋城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对破解文艺领域有高原无高峰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大推动了精品创作,促进了文艺繁荣。从今年晋城市参加央视财经频道大型文化旅游品牌竞演栏目《魅力中国城》第二季可窥一斑,在先后两轮六个环节的竞演中,梳理文化脉络,挖掘文化元素,精琢细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求把每个环节每个节目打造成精品,在城市味道环节,面艺师骑独轮车削刀削面,把面轻松吹成大气球,拉面穿针孔,飞饼指上转,扯面甩着绕场转.....,美仑美奂的极致展示,让面的味道成为竞演舞台上的绝唱。在城市初见环节,为了打响叫亮太行古堡,我们精心策划在皇城相府举办了一场传统婚礼,在铜墙铁壁的砥洎城上演了一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打铁花表演,通过视频VR背景呈现,舞台上泽州鼓乐激情四射,光着膀子铮铮铁骨的汉子挥汗如雨演绎冶炼技艺,温婉的少女舞着团扇翩然而至,暗灰与绚烂、古朴与欢庆,传统与现代,视觉的冲击和体验者的现身说法,沉寂的太行古堡即刻浪漫鲜活了起来。一个个精品节目把晋城的千年古韵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物宝贝”完美展示,无不让现场观众与评审嘉宾为之惊叹。在22个城市对决中,晋城最终以排名第七的好成绩荣夺“十佳魅力中国城”。
宏观政策上的引领,还需要从微观处去践行。晋城市委宣传部在晋城市文艺界广泛开展了“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农村现实题材采风展示展演活动。晋城市摄影家协会张全军的表现十分突出,在12月2日山西省第22届摄影艺术展开幕式暨山西省第二届青年十杰摄影作品展上,他拍摄的《太行挂壁路》在参赛的11358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在今年9月19日第十八届平遥国际摄影展上他带着拍摄完成的《太行魂》主题43幅作品参赛,与来自于35个国家和地区3500多名摄影师角逐,荣获优秀摄影师奖。为了拍出这组反映太行山南段绝美山水风光的照片,他历时20年,深入陵川王莽岭景区和附近村落,四季跟拍,付出了巨大心血。晋城市正是有越来越多像张全军这样扑下身子,扎根基层的文艺工作者不断涌现,才诞生出了一批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1月30日,晋城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深入太焦高铁珏山隧道为工人们慰问演出。
精心烹制,把群众最爱的文化佳肴送至家门口
今年国庆期间,凤鸣小区的李大妈婉拒了与儿子一家出游的安排,她执意留在家里,是因为国庆中秋期间在晋城市歌舞剧院剧场要展演她最喜欢的上党梆子《三关排宴》《打龙袍》,虽然看过多次了,老人还是痴迷。更让她兴奋的是,晋城市财政统一购买文化产品惠及于民,市民足不出户,不花一分钱,仅凭个人身份证就能免费参与免费观看,吸引来了很多市民。大家五六点就来排队了,连续五天每天剧场门外排队的队伍足足有四五十米长。即便如此,市民们仍掩饰不住喜悦,逢人就讲在家门口不花钱就能看到名角听到名段,这是“多好的民心工程呀”。
把最优质的文艺节目文化产品送到百姓的家门口、心坎上,是晋城市委宣传部一直在力抓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调动晋城市文化单位、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起来,调动晋城市演出场馆的参与性,让他们“火”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播种文化的资源和机会,让文化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我们把元旦、春节、元宵、国庆、中秋、重阳节等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思想精髓的重大传统节日,作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把庆祝建党、建国、改革开放及纪念抗战等重大政治节日,作为传播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甚至把平常的每个节日、每个周末、月末也纳入“播种”范围,通过不断线的文化活动让市民“乐”起来,“文艺”起来。
在市区,利用晋城市优秀的文艺轻骑兵队伍,启用市内各广场游园各演出场馆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今年元宵节,几千盏来自县区各村镇百姓及国有企业职工亲手制作的各式花灯在文体宫广场展出,期间每天近千人在灯展前拍照留影。同时开展“记忆中的年”、新年音乐会、民俗社火展演等48项活动让市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及国庆中秋元旦期间举办书画展、优秀舞台剧目展演、非遗节目展演、诵读会、成就摄影展、图片展览、公益文化讲座等,活动丰富,意蕴深远。上至国家级中央民族乐团、西班牙加纳利交响乐团奉献名曲名乐,舞剧《一把酸枣》、说唱剧《解放》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优秀剧目悉数上演,下至晋城市上党梆子名角名段、地方小戏小品、儿童剧话剧展演....,让市民在文化的畅游中,体悟到了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社会改革的飞速进步。平常日子里,每个周末的“周末大剧场”综艺演出,每个月末的“悦乐音乐会”,每个夏季各大游园的“消夏晚会”更是“文化潜入戏,润物细无声”。据统计,今年以来仅市区开展节日性文化活动共265场,参与且惠及群众达90万人次。
在基层,各县市区也不甘逊色,立足实际积极与市区保持同频共振,同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泽州县的“月圆中秋 情满珏山”赏月节、高平市的民间剪纸展、阳城的悠然阳城文化节、沁水的曲艺赛等,县乡三级联动,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大院的作用,让晋城市广大群众都能吮吸到文化的甘霖。
9月28日,在阳城郭河村文化大院,乡贤现场演示讲解扛桩故事。
按需供给,激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2018年9月28日,阳城县西河乡郭河村的文化大院里,一派热闹景象。当了十八年幼儿教师的白素芳,第一次以文化乡贤的身份站在了大院的戏台上,给平日里熟悉的父老乡亲们做传统文化的讲座。为了这次讲座,她把父母、兄弟和爱人都请到了舞台上,一起用现场表演的方式,为大家揭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扛桩闹故事背后的秘密。
推选文化乡贤,建设文化大院,是晋城市2018年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的重要举措。
文化乡贤是地方传统文化的整理者、挖掘者和传播者,通过每年开展不少于10场的乡贤文化讲座,将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传播到基层百姓中,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用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滋养群众。
文化大院是繁荣基层文化的主阵地,是涵育村风家风的好平台,是巩固基层基础的稳定器。晋城市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建设有标准、活动有内容、管理有队伍、运行有保障、工作有效果”为目标,在文化大院中推行“六进”,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大院,村史村情进大院,传统礼仪进大院,文化艺术进大院,家风家训进大院,科普知识进大院。通过不断丰富文化大院的内容,创新文化大院的活动,打造文化大院的品牌,使之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强阵地,愉悦身心的俱乐部,成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供给地。
文化大院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高平市换马村依托文化大院,将村里一位在长治学院任职的音乐教师聘为文化乡贤,这位乡贤每个月自费回一趟村里,为村里喜爱音乐的村民们免费培训八音会演奏技巧,如今,这支由妇女和老人组成的乐队已经可以走到镇上和县里进行演出了。而沁水县嘉峰镇嘉峰村在文化大院的引领下,村民们自发组建起了剧团,将沁水老乡——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搬上了舞台,经过排练,已经像模像样,不仅在周边村庄公益演出,甚至有村子花钱邀请他们去演出。
为了充分激发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晋城市还推出了文化惠民电子消费券,它是采用财政资金直接补贴消费者、商家优惠折扣和社会支持等方式,让晋城市人民充分享受文化惠民的优惠政策,从而拉动文化消费,提升晋城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获得感和满意度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消费券设5元、10元、20元三种面值,首期与合作单位新华书店市区各门店合作,共投放15万余元,拉动消费近百万元。
晋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华文介绍说:“明年将进一步加大供给力度,通过资金、政策等的扶持,让基层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让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加快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助力推动文化建设,晋城市正迈着矫健的步伐,以饱满的热情,以昂扬的状态开创新时代文化大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美丽晋城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闫云 李军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