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26 19:3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1月25日 06 版 | 查看:481次
3月6日,重庆市南川区庆元镇福寿村小教师黄先群放学后送一名需要家访的孩子回家。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当社会在热议校园欺凌的同时,又一桩教师被学生伤害案在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上演。据媒体报道,一个15岁的初三男生,因为其在校园骑自行车带人被班主任黄老师批评教育而心生不满,从后面用砖头连续砸老师头部9次。救治黄老师的医生说,即使黄老师的生命被抢救过来了,也有可能是植物人,因为他的后脑勺的骨头几乎都被砸碎了。
我们相信,相关部门一定会回应社会的呼声,还黄老师一个公道,让这位学生和家长承担应有的责任,彰显法律的尊严。正如江苏苏州的王开东老师所说的那样:未成年人应该保护,但保护的是未成年人不受侵害,绝不是保护未成年人伤害别人。
我们不知道这位行凶的学生,成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里,但他的家长至今未露面,表达作为家长管教失责的歉意。或许,我们可由此推知其原生家庭的土壤如何。鲁迅先生曾发表过《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他认为,当好父母“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艰苦困难的事”。他所倡导的“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价值,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应该要将关注与改良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传统的上门家访,面对面的与家长沟通方式正在消失,但笔者认为,传统的上门家访,依然有不可替代性,依然不能弱化。在笔者的教师生涯中,就有通过家访,避免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学生对他人伤害和对自己伤害的案例。
就教师个体而言,如何避免与学生发生矛盾导致被伤害情况的发生呢?从笔者35年的从教经历来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待学生。
善待学生,意味着对学生需要多一分尊重。学生的出身不同,其性格,其禀赋迥异,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是做教师的必修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叮咛我们说:“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当面对家境贫穷,或身体有缺陷,或成绩滞后,或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应该有悲悯之心,对他们多一些抚慰。一些极端辱师事件出现的背后,常常伴随教师曾经有过严重伤害学生心灵的行为。其实,这些处于弱势的学生,如果教师给以一点温暖,甚至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足以使他们快乐一阵子。
善待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有悯人的情怀。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来说,分数很重要,但是分数不是学生的全部,也不是教师、校园的全部。当一个教师眼中只剩下分数两个字,当学生是分数的化身时,学生将不再是一个鲜活生命的存在,教师就容易失去对学生客观的理性的评价。教师的教育行为常常会出现偏差,甚至会出现这样的笑话: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捧着书睡觉,教师会表扬他,说他连睡觉都捧着书;反之如果是个成绩落后的学生捧着书睡觉,教师会批评他一捧书就睡觉。存在这样教育行为偏差的教师,如果碰上一个突发事件,很容易演变成师生在言和行上的冲突。其实在学校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任何时候,教师要防止教学走进羊肠小道,甚至是误入歧途。
善待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有正直之心。许多时候,学生尊重你,并不是你的书教得多出色,也不是因为你处处护着他,而是你是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教师。面对不合理的现象,教师不是道德说教,而是有礼有节,站在公允的立场上说话,支持学生合理行为,做到真正善待学生。曾经有一名学生,面对其他班级同学欺侮他的同学,他出手相拦,导致肢体冲突,遭受校纪处分。该班学生想不通,笔者就在课堂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明哲保身的今天,这种挺身而出,保护同学的做法难能可贵,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同学应该得到大力表扬;但后来演变为以暴制暴的行为,应该予以制止。这样既安慰了学生,又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一旦学生认为,这个老师是一个正直之人,一定会对他多一分尊重。
如何避免师生的冲突,让黄老师们的悲剧不再重演?家庭、学校、社会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期待学生手里举起的不是一块砖头,而是一束鲜花,让校园回归宁静与美丽。
(张秋达 作者为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教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