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7 00:22 | 来源:公益时报 2019-09-10 | 查看:1057次
南京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
刘强,一个孤独症行业、成年残疾人托养服务界绕不开的话题人物。他是全国“自强自律孤独症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倡议人,曾任中国精协孤独症机构服务协会常务理事,联合创办过南京明心和南京市宁馨阳光家园服务中心,孤独症服务行业中较早尝试将ISO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到孤独症服务机构,较早探索从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到成年托养模式的生命全程支持。其创办的首馨发源健康管理公司,前场实现无声聋人作为头疗技师就业,后场带动心智障碍群体实现庇护性劳动,已成为公益向商业转型的社会企业案例。
从一名高校教职工到一名地地道道的助残服务社会工作者,十几年来风雨兼程。这是一种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呢?
源起:最初的心
2004年,刘强因亲戚的孩子在南京脑科医院看病,从此与孤独症结下了不解之缘。孩子被送到当时一位叫陶菁菁女士办的“明心孤独症康乐园”康复训练,两周后孩子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善。刘强出示了一份2005年3月3日《南京晨报》对明心的整版报道,其中一个小标题“学校越搬越远、越办越小”就是当时的写实。面临困境的陶老师找到了正在南师大负责筹备教育产业公司的刘强。而真正打动刘强的心的是,挺着七个月婴儿大肚子的陶菁菁面向记者求助时说的那句话:“我可以把所有的资产和资料都捐赠给他们,只要以后生完孩子让我回来做一个教师就行了。”刘强迅速完成了一篇《关于创办南师大明心孤独症康乐园》的可研报告,附带着当时那份报纸找到了当时分管后勤集团的副校长。于是有了刘强及所在的南师大教育公司与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缘。
明心见性,有爱不孤独!
2006年,他们将明心康乐园从过渡了一年的宁海路奥数培训学校,五易校址,搬迁至玄武区樱铁村安家落户。来到了玄武区樱铁村,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一方面,明心走出了频繁搬家,“越搬越远、越办越小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十一五的全面启动,孤独症孩子被列为精神残疾,受到政府及社会的更多关注,而明心也有了残联和教育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正式注册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2009年,刘强毅然辞去有着稳定待遇的南师教育产业高管层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前途未卜的孤独症儿童康复。他组织中心于2009年初大胆创新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开始了在孤独症训练机构贯彻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很快,明心进入了中国残联精协孤独症视野,刘强在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孤独症社会组织发展论坛上作为全国七家孤独症服务机构代表之一做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孤独症服务社会组织中的应用》专题发言。明心开发的《孤独症儿童与社区儿童融合互动游戏教本》荣获了2009年度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明心成为江苏省唯一的、连续三次获得国家财政立项支持的基层社会组织,项目个案作为典型案例被编入了《中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研究报告》。为了解决日渐长大的孤独症儿童受教育问题,团队还率先在机构内开设孤独症融合班和小学班,得到家长和社会好评。
生命阳光 温馨家园
为了让更多大龄孤独症的成年康复托养不再成为问题,刘强和团队开始考虑创办大龄心智障碍人士的托养机构。2011年9月,刘强的团队成功中标南京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市本级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在南京市残联的全力打造下,宁馨阳光家园应运而生,专门为16周岁以上的大龄心智障碍人士提供康复训练、托养、庇护性劳动、辅助性就业及职场援助服务,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较早为大龄孤独症提供生涯支持的服务机构。
CCTV焦点访谈这样报道宁馨: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很多地方也已经开始探索。南京宁馨阳光家园,由南京市残联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进行运营管理。在这里,很多大龄的孤独症孩子,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这里开设了程序简单、劳动重复的手工制作课程,做成的成品,会在他们自己的淘宝店卖出,孩子们会拿到计件工资。表现好的孩子,还会被选到楼上的工厂,签正式的劳动合同,成为真正的工人。运营5年多来,宁馨阳光家园成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江苏省民政4A级社会组织”、“南京市十佳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等,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大龄孤独症服务机构。因为专业度高,且收费低廉,全国各地的大龄孤独症家庭慕名而来。一度有5位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为了方便在宁馨托养,在宁馨附近买了房子。
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打造社会企业模型
2015年7月11日,刘强和中心的一名老师带两名心智障碍学员来武汉参加了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他们的“互联网+众筹”项目以及学员们现场制作的缤纷果冻蜡让参展的所有人眼前一亮。而真正让刘强眼前一亮的是代表贵州的助力聋人就业的侗医无声头疗。惊喜之余,刘强立刻有了新的思考。前场为聋人就业提供门店服务、后场为心智障碍群体庇护性劳动及辅助性就业提供后场用品保障,这样的模式在他看来简直完美。
他很快把“侗医无声头疗”项目引进南京并创新实践。2016年2月,按照社会企业模式打造的南京首馨发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通过心语工程以侗医无声头疗店面为载体,透过心理及行为能力适应性调整、劳动态度及工作能力适应性培养、合作精神及社会融入适应性转变三个维度,让心灵纯净、双手灵动、执行缜密的聋人做头疗技师,心智障碍人士在后场庇护性劳动,实现残障人可持续体面劳动、就业,完成精准脱贫、实现价值。顾客们来到侗医无声头疗店,均能在这里收获一份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动。公司侗医无声头疗项目成为南京玄武区2016年经济发展奋斗目标、入选爱德基金会2017“原力觉醒”社会企业支持计划、2017中国慈展会认证社会企业。刘强荣获第五届中国社会创业家之星江苏分赛区5强、2018上海财经大学第三届优秀社会创业家。
访谈实录
问:办过小龄孤独症康复机构,运营过大龄托养服务机构,也办了社会企业,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刘强:绝大多数小龄孤独症康复机构都是从早些年无人问津的苦日子熬过来,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政策越来越好了,但也各有各的难处,如何发挥更大公益性是持续的课题;大龄托养服务机构因政策滞后、购买能力不足诸多困难无法良性持续运转是亟待破解的难题;社会企业属新生事物,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好?都是要在实践中解惑。开办侗医无声头疗三年多来,更体会到做企业才是最难的,企业家才是当下社会最有能力关怀社会问题的精英。为什么这么说?真正的公益其实只要财务透明、运作规范、服务专业,虽然没有造血功能,但是总可以有机会获得政府、企业及社会大众的购买和支持。但是企业则只有靠实实在在的产品、服务创新,存活在真刀真枪的市场环境中。
问:如何看待“公益向右,商业向左”?
刘强:在发达国家,公益组织也许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基金会、慈善组织筹款、公益组织干活、媒体传播本身就是很好的搭档,我们国内的公益组织也是这么向往的。否则只会倒逼很多慈善、公益组织走向自我造血之路,或者干脆为钱而做自己不见得喜欢做的活,从而违背了初心!运用商业思维推动公益发展、运用公益力量助推商业良性发展应成为公益与商业共谋的新目标。有人说:“世界上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我们的口袋。”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叫教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叫企业家。而公益社会组织的小伙伴们恰巧既要学会做老师又要学会做老板,还真是有点勉为其难了。
问:你是如何理解社会企业的?
刘强:我曾经比较认同社会企业光谱之说。社会企业图谱简明的描绘出企业的纯慈善式和纯营利式两元结构。广大寻求公益创新的社会组织应居于两者之间。社会企业也许还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公益创新,而这公益创新,首先要做到超越为组织举办者、管理者、员工或顾客创造利润的目标,以维持和改善社会而提供和改进社会服务;除了开发举办者的善意之举外,社会服务机构还必须如同营利性企业组织一样,寻求创新的方式、方法以创造利润,用慈善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成为商业化和公益事业的综合体。当然,我认为社会企业首先是企业,社会二字是他的定语。
问:你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刘强:人类最大的梦想是过着富裕且高尚的生活,富裕而非贫穷,高尚而非低贱。为了守住这个梦想,多少人在风雨中站岗,在黑暗中放哨……我相信每个公益人和公益组织以及社会企业都会有特别的使命。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我们也期待一个公正的结果!公益实践经历给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垂炼了一颗感恩的心、强大的心。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恰巧给了我们社会企业光谱理论下不同选择的经验与教训。接下来我更愿意继续做社会企业的践行者,尽管面临的依然会是全新的未知与挑战。如果之后有福报做好商业多赚到钱就拿出力所能及的一部分善款捐赠到基金会支持那些真正做公益的人和社会服务机构。也更期待,在更多爱心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动下,和同仁们一道实践出更多中国特色的社会企业。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