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6 21:48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16版 | 查看:937次
老英雄——孟泰(油画) 宋惠民
【艺海人心】
《老英雄——孟泰》是宋惠民教授2014年创作的油画,2017年参加了辽宁省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展。宋惠民在这幅画里延续了他一贯的优雅抒情的美学风格,背景中保持了他风景画中曾显现出的诗意之神秘、朦胧之质地,集中强化了老英雄孟泰在时代中角色的特征,借助这张肖像画,传达了孟泰甘于牺牲与奉献的英雄气质。
见到《老英雄——孟泰》之前,我有点惊奇,惊奇于这幅画的“孕期”超过了50年。一则说明一个题材与一个艺术家的缘分是牢固的,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二则孟泰这个形象经过了50年的沉淀,画家与孟泰才走到了一起,这是艺术对英雄的认可,也是英雄和时代对艺术的检验。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先后担任鞍钢炼铁厂配管组组长、设备修理场场长、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等职务,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他爱厂如爱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誉满全国的钢铁战线老英雄。
1967年孟泰离世时,宋惠民30岁,是鲁美油画系的青年教师。2014年,77岁的宋惠民用艺术诠释67岁的孟泰,两位都是拔萃之人:宋惠民开了中国全景画的先河,孟泰把劳模精神诠释得登峰造极,看看他俩人的缘分吧。
宋惠民与孟泰在生活中认识,私下里没有交往,但孟泰与鲁迅美术学院的关系极为密切。其时,鲁美延续鲁艺的传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鲁美师生每年都到鞍钢体验生活,与工人同吃同睡同劳动。1954年,宋惠民进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学习,正是那个时期,他随学校到鞍钢画下大量水彩写生。1962年,宋惠民大学毕业并留校在版画系任教,又一次带学生到鞍钢,在高炉前画了大量的速写和色彩写生。从鞍钢回来,宋惠民创作了一批表现鞍钢火热生活的石版画和套色木刻:《火红的岁月》《熔炉》《不夜的钢都》《炼钢工》。
这几十年间去过多少次鞍钢,宋惠民已记不清了。提到鞍钢,脑子里浮现的是那些老式的高炉,提到劳模,想到的就是孟泰。孟泰精神网结的是奉献、无私、职业荣誉感、要求、规则、困难和责任等正能量的意象,是一面旗帜。为了画好孟泰这张画,宋惠民又到鞍钢去了一趟,就像他画曹雪芹要去一趟香山一样。
宋惠民在鞍钢厂区里转,又参观了孟泰纪念馆,鞍钢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但是他们对孟泰的感情没变,孟泰精神依然驻守在鞍钢的工作、生活区域内。
宋惠民在2012年就萌生了画孟泰的想法,起因是接受了一个人物画创作的任务,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他很自然地选择了孟泰。他熟悉鞍钢,熟悉那个时代的英模,尤其是孟泰。鲁美版画系的路坦老师就是孟泰认的干儿子,孟泰的女儿也曾在鲁美读书,所以,孟泰和鲁美的感情深厚。路坦教授在上世纪50年代末便以一组表现老英雄孟泰的石版画而蜚声海内,那幅孟泰戴着前进帽微笑的正侧面的石版画肖像,几乎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孟泰的标准像,这让宋惠民曾有“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如今的契机,唤醒了他对孟泰的表达欲望。
宋惠民笔下的孟泰右手拎着一个大扳钳子,左手扶着楼梯栏杆,已在高处的孟泰正往更高处去。这是宋惠民的匠心,这个楼梯的“弹性”最大,这是孟泰精神世界的楼梯,亦是孟泰在引领后来者提升职业的精神高度。经过了50年的沉淀,孟泰的形象终于像一只成熟的果实那样,完美地闪亮在宋惠民艺术大树的枝头。
这幅画在这个时候完成,无意中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英雄的定义: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这幅画是宋先生对孟泰精神的致敬,沉淀着宋惠民的生活态度、艺术思想与创作精神,诠释了孟泰生命的力量与价值。
孟泰精神与宋惠民的精神也是同质地的,宋惠民是画界的劳模,他每天都在画画,像一位孤独的长跑选手,坚持艺术的操守,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成为美术界的闪亮的坐标。
(作者:王梅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