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30 21:14 | 来源:烟台日报 2014-05-26 10版 | 查看:789次
———“东方神剪”朱曼华的剪纸情缘
“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尖玩转一纸乾坤。”在这一纸乾坤里,朱曼华沉醉了60多年,享受了60多年。如今近70岁高龄,虽然有子女继承了这门传统工艺,但朱曼华还是舍不得放下剪刀,舍不得远离红纸与剪刀摩擦时产生的那种悸动。“剪了一辈子,上瘾了一辈子,这里就是我的世界。”
朱曼华正在展示如何选择一把好剪刀。
每每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在一个个国家级的展馆内,看到无数的国内外友人如此喜欢自己所痴迷的剪纸,朱曼华都倍觉欣慰。“前段时间,泰国公主诗琳通来这里参观,边听边记,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比在另外3个地方加起来的时间都多,最后还不舍得走。”在烟台山公园朱曼华剪纸艺术馆,看着这一张张出自自己手的佳作,回想起这些剪纸给来此参观的人带去的震撼,朱曼华“觉得值了”,而这也是对其剪纸最好的回报。
兴趣使然,“小人书”里剪出新创意
时光,拨回到65年前冬天的一个晚上。在大海阳路一座稍显破旧的院落里,煤油灯下,只有六岁的朱曼华伴着姥姥轻微的鼾声正沉浸在剪纸的乐趣中。“怎么还不睡?”一觉醒来,姥姥问。“这就睡了。”在姥姥的注视下,朱曼华放下剪刀,叠好剪到一半的红纸,侧身躺下。直到黑暗中再次传来姥姥的鼾声,小小的曼华轻轻地点亮煤油灯,拿起剪刀与红纸,直到剪完一幅完整的“喜鹊闹梅花”。这,是她独立完成的第一幅作品。而此时,从隔壁“大户人家”传来“当当”的报时声,朱曼华才知道已到凌晨两点。很难想象,一个只有六岁的孩童在剪刀和红纸的陪伴下,可以如老僧入定般在那里呆一个晚上。“我对剪纸上瘾呢。”朱曼华如此解释。而让这种瘾深植在朱曼华体内并一直发酵至现在的,就是她从小一起生活的姥姥。从朱曼华记事起,姥姥就总是坐在土炕上,天天剪纸,老人家算是当时方圆几里的剪纸能手。照着姥姥剪出的样子剪,朱曼华在一天天的模仿中,已经不再满足于最初的喜字、花草、十二生肖等简单图案。从小就喜欢一切美的东西,那时候的朱曼华喜欢收集邮票、看小人书,也是这一兴趣使然,“看着上边那些漂亮的图案和有意思的故事情节,我就在想能不能把它们剪出来呢。”就这样,朱曼华开始将收集的邮票上的图案和自己看的小人书上的故事也通过剪纸表现出来,这也让朱曼华的剪纸跳脱出了原本作为“窗花”装饰的用途,成为一种艺术品。这些小人书,可以说是朱曼华创新剪纸的最初的源泉,“直到现在,我家里还有一大箱那时候的小人书呢,现在儿子女儿剪纸有时候也会用这些小人书上的故事来构图。”朱曼华说。也因着其独特的构思和创作,朱曼华的剪纸被越来越多的人“相中”。那时专门面向归国华侨、外国友人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友谊商店还为她开设了一个柜台,专门出售剪纸。而这也是直到现在都让朱曼华非常得意的一件事。
积淀之下,五十岁涉足大幅剪纸
时间,再回到昨天上午,烟台山公园朱曼华剪纸艺术馆。已经69岁的朱曼华,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连续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剪纸。虽然现在每天还是要剪四五个小时,但每隔半小时,朱曼华都要放下剪刀休息一下。
艺术馆内,用花勾勒出的福字、寿字、十二生肖、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各种花草,陈列其间。这其中无论是线条简单的小幅作品,还是错综复杂的大幅佳作,每一幅都细腻而又栩栩如生,其中又以人物剪纸尤甚。仔细浏览朱曼华所有的作品,会发现各种主题应有尽有,而这些也都是朱曼华自己构思形成的。谈到她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朱曼华说,“多练一练,到处旅游去看,看到别人有什么样的好图、设计,我都会记下来,回来绘成图案再剪出来。”在所有这些作品中,最让朱曼华满意的就是那一幅长四米二宽两米一的“喜鹊登梅”。“这是特别为2008年奥运会创作的,上边有2008朵梅花,算是对奥运的一份献礼。”朱曼华告诉记者,这也是她所有作品中,最费时的一幅,“树干、树枝要剪出生命,2008朵梅花,朵朵不同,每一朵梅花有5个花瓣,瓣与瓣之间也要有所区别,这些都是一些极细微的差别,急不得,需要精雕细琢,只有抠到这些精细处,这一幅剪纸才有生命。”谈起当时创作这幅剪纸时的精细考量和精妙之处,直到现在朱曼华还是难掩激动。虽然艺术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大幅剪纸,但像“喜鹊登梅”这样的剪纸,朱曼华也是直到五十岁才开始涉猎。“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朱曼华就是这样一个较真的人,“小的剪纸,在脑中构图,根据记忆我就可以出剪成形,但是大幅的就不容易,这需要多年剪纸经验的积累,每次开剪之前还需要先构图、画图,有时候也会买来现成的画照着剪。”所以,直到五十岁有足够积累后,朱曼华才开始创作一些大幅剪纸。也是凭借这样较真的精神和创作中的认真劲,朱曼华的剪纸,已经成为烟台的一张名片。
剪刀要精挑,红纸需“私人定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曼华深知,要剪好一副作品,“利器”的重要性。“一把好的剪刀是一副剪纸作品成功的关键。”所以,无论走到何处,朱曼华都在寻觅好的剪刀。剪刀之于朱曼华,就像照相机之于摄影师。所以一把剪刀是好是坏,朱曼华打量一眼就知。“一般要看剪刀的钢口好不好,钢口好,刀身上会有一条比较明显的纹路,这是钢和铁的分界线,纹路越深,钢口就越好,剪起来也不会费劲。当然,最保险的检验方法就是实际剪一剪试一试。”朱曼华告诉记者。买到一把好的剪刀,还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还是后续的加工。“磨一把好剪刀不容易,以前我都是找人磨,现在都是自己磨。”朱曼华说,家里仅用来磨剪刀的磨石就有十几块。“剪刀都是越剪越磨越好用,一般第一次磨的时候最费劲,最少要半个小时,之后就是偶尔打磨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成就朱曼华的剪纸风华的,除去精挑细选百般打磨的剪刀,还有“私人定制”的红纸。与市面上单面红的红纸不同,剪纸所用的红纸需要双面红,这也是对剪纸纸张的最低要求。“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材料的不同,这些纸比较绵软,叠起来时不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下剪时也才不容易断裂,所以我这些红纸都是找厂家特别定制的,市面上买不到。”朱曼华告诉记者。“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工具和材料的“斤斤计较”,对剪纸工艺的“较真”,让朱曼华有“东方神剪”之称。近十年来,她成了中国跟几十个国家的民间文化大使,经常出现在各种盛大庄重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专门用她的头像制作了两版纪念邮票,这也是中国艺术家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荣誉。YMG记者 刘洁 摄影报道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