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乡宁县村官张红东:用奋斗青春抒写人生价值

发布时间:2019-07-26 19:56 |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2018-04-27 15:45:00 | 查看:1958次

斑驳锈迹的单车,穿梭颠簸于山间蜿蜒起伏的羊肠小径,早已习惯用沾满泥巴的脚步去趟平那条通往支家庄村的百转千回、崎岖坎坷的路程;同村民早出晚归,俯身躬耕于垄上田间,洒满汗水的脸上浸透着满满的幸福;为村庄的振兴发展倾尽所有,对群众的冷暖安危牵肠挂肚……

  从27岁到36岁,张红东把一生中最美好的“芳华”献给了乡宁县西交口乡支家庄村。

  2008年9月,当同学、朋友都在为各自的远大前程而全力备战公务员考试及企事业单位考试之际,特立独行的张红东却甘愿舍弃城市的繁华及优裕的环境,怀着青春的梦想,报效祖国的忠诚,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愿,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条奉献实践的路。

  “只有当好村民的‘服务员’,把知识和理想都奉献给村民,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张红东说到做到。9年间,他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乡亲科学致富,9年来的辛勤付出,获得群众的广泛赞誉,也让支家庄村成为乡宁县普及宪法第一村,9年没有老百姓去上访。2017年,张红东荣获全国大学生村官十佳“村民贴心人”。而今一提起村官张红东,支家庄的村民都不由的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是的支家庄的好村官,是支家庄的顶梁柱,是党的好干部。

  回望九年多的农村经历,张红东如是诠释自己的人生理念:“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大学生到基层,是到了一所历练人生的大学校。”

  这里的贫穷太罕见

  读完初中后,因家境贫困而辍学的张红东决定去北京闯荡一番。出身贫寒的他当过建筑工、推销员、售货员。小小年纪便历尽了人世间的苦辣酸甜。北京的生活对稚嫩的张红东来说异常艰难,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亲友和同事的质疑之声,却都无法撼动坚实的求学梦想。汗水和泪水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坚毅刚强。

  张红东之后回到家乡上了高中,2000年参加了高考,并顺利考入了山西省广播电视大学。2002年7月,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跨国公司深圳分公司做工程项目。2008年5月,当得知家乡开始招聘村官的消息后,张红东毅然决定从深圳回到家乡报考村官,用自己的力量贡献家乡、回报乡亲。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被选聘为乡宁县西交口乡支家庄村委的村官并担任村团委书记。

  “当时看到电视、报纸上常常报道大学生村官,好多北大、清华的名校毕业生都放弃高薪工作去当村官,我也动心了。也许是双鱼座的浪漫性格作祟,选择了黄土高原的支家庄。我觉得那里风景很美,又能锻炼自己。”张红东告诉记者。

  去之前虽已做足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地的现实情况还是让张红东有些错愕,始料未及。

  支家庄村位于乡宁县西交口乡西侧,是临汾、运城两地的交界处,也是山区与平川的分水岭。黄土高原辽阔粗犷的原生态地形地貌,同样造就了大山腹地的贫穷与落后。从乡宁县城到支家庄村,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沿路悬崖峭壁、坡度60度左右的盘山路段就有好几处。

  “我记得初到村的那天是2008年9月13日,”张红东向记者回忆说,“西交口乡乡长卢冬把我送到村里,村委会给我的第一观感是破败不堪,没有正规的办公室,没有电话,连厕所都没有。而且,地处偏远,路窄坡陡。第一晚,我独自住在村委会。深夜,窗外怪异的鸟兽叫声让我不寒而栗。”

  在这方圆15里的土地上,支家庄村委8个自然村一字排开,163户,763口人。入村几天下来,张红东意识到,要想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就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里。

  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走百户、入百门的8个自然村走访行程。这之后,张红东就蹬着自行车奔波于陡峭的乡村公路上和老百姓的田间地头,遇到特别难走的山路,只能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走。每当看到张红东骑着自行车远远过来,人们都会说:“咱们的自行车村官来了!”

  3个月的时间,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8个自然村的每家每户,了解村情民情,向村干部了解村级组织建设情况,遍访村民小组长、挨家挨户走访党员和群众,对村里各方面情况较为熟悉。

  “这里的贫穷太罕见!”张红东告诉记者,支家庄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没有主导产业,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甚至没有文化。村里直到1998年12月才开始通电。耕地面积3000亩,老百姓的收入主要靠种植小麦和玉米,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祖祖辈辈靠雨水过日子,他们常年吃不上蔬菜,生病没钱去医院,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没去过乡宁县城,更不用说大城市。村小学建校45年才出了一名高中生,许多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回家结婚生子。

  单枪匹马忙修路

  张红东始终认为,关注人的生活和生存本身 ,是农村工作中最重要的单元。无论做任何事,处理任何矛盾,推出任何措施,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只有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村官,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支家庄地处骗远,不通公路,村里的农畜产品得不到外运销售,“出门便是山,有点东西挑破肩”曾是支家庄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能够修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是支家庄三代村民的梦想。

  为了能让全体村民的梦想成真,张红东向村委会建议修路,筹资时却遇到了困难。为了带动老百姓,他成了村里第一个捐款修路的人。村民们看他一个外地人都来捐钱,觉得很感动,都纷纷加入到捐款的行列中。

  然而,这点筹资对修路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项目能否顺利启动,全看张红东的“游说”能力了。

  张红东自掏腰包印制了名片。对于见领导后如何请示开口,他是晚上构思,白天演练,有时候怕忘记就立马记到笔记本上。同时,他又求助媒体好友出谋划策,向农村老党员常义请教技巧。

  再三准备之后,张红东来到省城太原,他住的是最便宜的旅馆,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因为没有门路,一开始他经常碰壁,确实感觉这事要比预期的难办许多。“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已准备好了打持久战和长期战。”

  “每当离开支家庄村去太原时,我的内心就难以平静。瞅着支家庄700多口人利用陡峭的山坡地形顺势挖出一孔孔土窑洞,我为当地老百姓的壮举而深深感动。无论如何,我都一定要为老百姓们争取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张红东暗下决心。

  钱花光后,张红东只能先回到村里,等下月发了工资再去。“有一次实在没有钱了,回临汾坐火车逃票,没有想到运气差极了,被抓住了,说了很多好话,直至拿出村官名片,这才放我走。”个中的酸楚,张红东自己最清楚。去县城、临汾,太原,他四处奔走一年多,跑断腿、磨破嘴,终于借助各级政府和媒体的力量,筹集到239万元帮助支家庄村修了4个村的水泥路。

  领导同意下拨资金后,张红东立马回村一户户做工作,一家家去协调。不料新问题又出现了,有村民阻挠,不让路在自家房屋前通过。项目为此僵持了一个月,张红东十分着急,不知如何打破僵局。他多次给村民讲修路的意义、讲国家政策,讲法律,苦口婆心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他的坚持、执着感动了全体村民,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支持。工程终于得以顺利地进展。

  由于工程难度大,开挖土石方多全是石方和悬崖峭壁,经公路部门测算,修通公路最少还有100多万元的缺口。面对天文数字,村民们修路的决心没有动摇,张红东也没有因为遇到困难阻力就半途而废。

  张红东对大家说:“哪怕是用手一块块地扒,也要把路扒通”。为了节省时间,村里的党员都自带被褥、米菜,搭起帐蓬,砌起锅灶,吃住在工地,与老百姓一起,克服没有炸药、雷管、铲车,推土机的重重困难,硬是用钢钎凿、大锤砸,把公路推进了剩下的2公里,经过过半年的奋战,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崇山峻岭间拉通了一条长10公里的通村公路,支家庄村也结束了没有通村公路的历史。

  “这是一条用汗水换来的通村公路。当时全村老百姓含着泪水欢呼雀跃的情景,我依然是历历在目。”张东红回忆说,路修好了,意味着村里的特产可以运出去了,外面的货物也能运进来了,村里此后可以享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生活质量也逐年提高。

  多元发力促脱贫

  担任大学生村官后,张红东埋头基层,扎实肯干,在农村工作中运用了很多新方法,新思路。由于工作勤勉努力,9年间当地老百姓送了60面锦旗,他也多次获得“全国十佳村民贴心人”、“临汾市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

  用张红东的话说,能用我的专业为乡亲们做点儿事,看到他们高兴,特别有成就感。在支家庄,是“想做点事”。张红东与乡村干部一起制定村集体发展规划,帮助选择适合本村发展的优势项目,并敲定了建立原生态土特产品牌,发展生态经济的发展思路。

  利用自身专长,他创办了乡宁县红东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成立山羊养植专业合作社和玉米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养殖户的老百姓每年可以增收30000元,玉米可为村民年增收5000元,有效地提升了村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招商引资,他带领农民种植翅果树1000亩,亩收益达5000元;带领村民种植柿子树500颗,核桃树1000颗,并为群众种植提供“一条龙”技术支持。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他组织群众发展中药材连翘种植,更大程度地增加了农民收益。现在,支家庄村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种植玉米。他还积极在网站、微博等平台多角度宣传推广支家庄村羊肉、土鸡、玉米、杂粮等特色农产品,让村民早日走上生态致富道路。

  张红东告诉记者,其实养殖山羊产业支家庄村一直也在做,可就是形不成规模,一直萎靡不振。为了实现山羊产业规模化,张红东一边读书自学,一边联系技术人员。慢慢地,村里的山羊产业越来越规范。

  为说服村民科学养殖,张红东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像给小学生说话那样。有时遇到问题村民听不懂,他还要现场表演,自己动手做示范。从对山羊养殖一无所知,生生被逼成了“养殖专家”。

  通过这件事,张红东意识到支家庄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村民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与信息优势,率领群众科技致富,开通山区村民致富的“直通车”。 借助网络信息和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定期组织群众学习惠农政策,帮助农民查找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他在村委会设立种养科技知识宣传长廊、阅报栏,举办种养知识讲座等,让村民开阔眼界,学习技术。还给村民们当起了义务技术员,“现身说法”宣传科技知识的力量,充分激发村民科技致富的积极性。

  在张红东的带领下,现如今支家庄村已建立山羊养殖、玉米、柿子、小麦、中药材等5个种养示范基地,成立山羊养殖、植树造林、中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目前合作社养殖本地山羊7600只,种植玉米面积2000亩,本地猪500头,直接或间接为群众带来经济收入230多万元。“虽然我们还不是很富裕,但已经品尝到了幸福。”年过六旬的村民常义有说。

  设计村民调查表2000份,发放给村民。通过了解本村与邻村情况,张红东制作村民贴心联系卡1000张,调查表全部交给乡上领导,村民通过贴心联系卡联系,随时为他们服务。9年来先后接受村民咨询办事22940余次。老百姓累计送来旌旗120面。原村党支部书记段发家说:“党派来的村官为我们做了很多,几天几夜都说不完。老百姓想送点东西表示感谢,在红东哪里行不通,只有送旌旗强给他才勉强接受。”

  广泛联系爱心人士,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将困难群众信息用手机拍照,传上网络,向社会倡议献爱心。张红东自己主动联系山西摄影协会,2008年到2017年,连续9年山西摄影协会年年来为村民拍照片,每次来一住就是一星期,很多照片在全国摄影大赛拿了大奖。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了大量照片,张红东与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了合影,通过公益拍照和免费发放照片,村民的心暖在一起。

  2014年8月,他联系爱心企业家为村民发放价值30000元的月饼,很多老百姓都是第一次吃到月饼。2015年12月,他又联系公安局民警为困难户送去爱心面,爱心油,价值8000元,联系山西慈善协会为村民捐赠助听器25台,价值50000元,并为村民发放爱心衣服,爱心被子,价值13000元。9年来,他组织各种医疗队进村为全村百姓免费检查,治疗63次,发放各种资料120000张,书法家年年为村民免费写春联。2015年6月,他联系市扶贫局,争取资金30万元,同时也得到黄河电视台的支持,为村民解决蓄水池130个。

  “很多时候,我的满足感和获得感就来源于大家的认可,这种认可是很实在的。这是一种信任,你说的话,做的事,他都有一种信任。大家信任你,就是因为你做了这些事情。”张东红说。

  2016年3月,在原有法律知识基础上,张红东组建“学习宪法”志愿团队,吸纳老干部局干部,市司法局,县司法局,乡司法所开展普及宪法活动190多次。村委原主任卫国家说:“支家庄村是乡宁宪法第一村”全村136户已经全部脱贫,没有向国家申报一户贫困户。

  经过几年的努力,支家庄村的生活越过越好,农民人均总收入由2008年的1300元增加到2015年的3650元,8个自然村全部通路、通电,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100%。

  张红东的执着坚守和不懈努力赢得了支家庄村民的高度肯定。2014年11月,西交口首次推行大学生村官参与村支两委“一把手”的选举。张红东全票通过,被推举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8年的村官生涯,让张红东对这一岗位有了全新认识。“固然,在机关、企业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对年轻人来说,扎根基层的工作经验是弥足珍贵和极有价值的,因为它能帮助你迅速成长起来。特别是让我们在工作时间不长、经验欠缺的时候,就有机会与村两委班子一起,为村里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小事和细节,可能会让我们受用一生。因为只有你真正了解过农民,才能知道农民需要什么,而你又能做些什么,而为老百姓做他们需要的事,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张红东向记者袒露自己的真实心声。

  “既然选择了村官,就要有为老百姓做事的觉悟,每一天都不能荒废,也不要浮躁,踏踏实实地沉下心来,沉到农村里去,沉到老百姓中间去,你会学到很多以前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对张红东来说,支家庄已经成了他的家乡,把村里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抓紧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