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2-24 08:45 | 来源:长沙晚报网 2009年06月22日 | 查看:1485次
朱自明
朱自明是浏阳市张坊镇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退休干部,年过七旬的他,27年来,用微薄工资累计资助了60名贫困学生。这些年,为资助学生,花去了他17万余元,这笔钱对他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但朱自明对记者说,助学无怨无悔。
捐出一半工资助学
“为了扶贫助学,节省每一分钱。”记者刚走进朱自明所居住的房间,就看到一副对联贴在门边,这是朱自明1982年10月1日写的。
回忆起当年,朱自明表示,那时他在浏阳小河乡分管教育。他暗暗发誓,在小河乡不要让一个贫困孩子因贫失学。当月,朱自明将自己40元工资取出,分了20元给一些贫困学生,好让他们继续上学。从那以后,每月工资到手后,分出一半资助贫困学生,几乎成了他的惯例。
朱自明家自己种田、种菜,也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他爱人也没有工作,每月捐出一半工资助学,刚开始时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朱自明依然执著,他告诉记者:“助学是我事业的一部分,对于钱,家里少花一些没关系!”
退休后每天拾荒助学
朱自明1998年退休后,退休工资有1890元,孩子们都有工作,并且已经成家立业。朱自明作出决定:将每月退休工资全部捐出,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退休工资全部捐了,家里靠什么生活呢?面对老伴的疑问,朱自明背上一个编织袋,每天吃完早餐后,步行5公里,收集废旧报纸、矿泉水瓶等,一年下来靠卖废品也获得了1000多元收入。在朱自明家,记者见到了他珍藏的宝贝,那是6个小账本。“电费5元、电视收视费10元、买桶子6元……”从这一笔笔小花费看出,朱自明生活十分节俭,每月不超过100元。不过他用来捐资助学的钱,却从每月的20元、40元,一直增长到500元、2000元。
在大笔助学的同时,在家里朱自明却出名的“抠”,孩子们建房他从来没有掏过一分钱,就连最小的儿子结婚、建新房也不给钱。
“三要三不要”感动学生
受过朱老资助的学生,都知道他定下的“三要三不要”,即要努力学习、要勤俭生活、要为社会作贡献;不要往来、不要宣传、不要回报。
27年来,在他的资助下,有14名学生考上了大学,有些找到了好工作,有些人在政府部门做公务员。不少学生逢年过节提一点烟酒,过来感谢老师,但每次他都拒收。从1995年到2002年,在云南大学读研究生的张继莲得到了朱老近4000元的资助,参加工作后,张继莲来到朱老家还钱,他说什么也不要。朱老说:“宣传过多,容易让贫困学生产生自卑感,而往来过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在这近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后面,包含了朱老对学生们的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朱自明扶助的学生有的成为了单位的业务精英,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在这些学生的身上,朱自明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
曾受到资助的一些学生,接过朱自明的爱心接力棒,加入到了爱心助学行列。(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4楼 广东省深圳市2010-05-13 13:19:53 发表
第3楼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0-05-13 13:08:05 发表
第2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0-05-11 13:21:29 发表
第1楼 湖南省娄底市2010-05-08 10:36:02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