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一个严肃问题:浅浅回忆的“黑历史”与洗不净的人生“污点”(图)

发布时间:2019-06-18 21:22 | 来源:央视网 2019-05-16 | 查看:758次

1

  

  这个5月中旬,一个中国互联网“黑历史”宝藏消失了。半个月前“妇联”英雄们刚刚抢救回了地球一半的人口,半个月后百度贴吧2017年1月1日以前的贴子却仿佛被响指震没了。

  对许多八零、九零后甚至零零后而言,那些贴子里可能有自己不愿任何人翻出来的过往。可当它们突然不在了,“心里好像还是会有点空落落的”。

  或许是因为这些“黑历史”,并非什么罪证,只是一些歪歪斜斜的足迹。可能有歌者拿不出手的录音,有画手还未形成风格的旧作,有诗人仍然稚嫩的文字,甚至有美妆达人菜鸟时的杀马特造型。时间会给人带上滤镜,让一切看起来居然丑得有点可爱。

  

  关于“黑历史”,有位演艺界的前辈说过这样的话,先学吃饭,后学养家。15岁上台要求他跟95岁的大师一样,不科学。他先得说一些简单的、甚至通俗一些的东西。您开心了、您乐了,他有饭了。当他越挣越多的时候,他要爱惜羽毛了,开始反思哪句话我不该说了,哪句话不合适了。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这位老师对成长过程的见解有一定道理。但是,这道理还有一层他没讲出来。成长必要过程留下的“黑历史”无法成为遮瑕的借口。毕竟,过了某条底线,“黑历史”就会变成“污点”。

  比如,也是在这个5月,某资深学者对自己“学术不端”指控进行的回应:早年因素养不够,确实存在一稿多投的现象。这辩白就略显无力。素养提升、学术积淀的确需要时间和过程,甚至难免走一些弯路。科学探索的弯路是可以被包容的。没人会指责爱迪生在找到钨丝之前的那些尝试。但是,得“弯”在规范和道德范围内。更不能说用规范意识差来为越界的行差踏错开脱。就像不能说法律意识淡薄所以违法犯罪就可以被宽恕。如果确实因为“没有经过严格学术训练,也不清楚学术规范”而犯了错,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免责。

  再比如,创作中的抄袭;学术中的造假;以及表演中越界的调侃,等等。这些都不是日后可以一笑而过的“黑历史”,而将成为可怕的“污点”。

  那么,这个“界”在哪呢?法律是最后一条高压线,这自不必说。法律之前,还有一圈网,是社会公德。这是人们共同情感可接受的范围。即使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是一个社会范围内公认的边界,比如对生命的尊重,对善良的赞美。具体到一些更小的圈子中,还得尊重行业共同认可的理念,比如媒体业对真实性的追求,再比如学术圈对原创性的推崇。

  这个界,也是终会成为浅浅回忆的“黑历史”与洗不净的污点之间的界限。

  

  明确“黑历史”和污点之间的界限,本质上关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对待成长和长成前必要的历练?一句“出名要趁早”还是蛊惑了太多人心。“希望快速发文章”、想火想上位想成事,如果走捷径、博眼球能速成,又有几个人能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剑?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道理好说却不好做。这是一个个体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环境的问题。比如为了火爆效果敢说敢演是一种几乎成型的演艺发展套路。再比如一稿多投其实屡见不鲜,时至今日也是见怪不怪,遑论当年。任何个体都很难超越历史局限。环境的浮躁加上内心欲望作祟,别说爱惜羽毛了,把羽毛全拔了也有人在所不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文化内容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播环境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通往一些目的地的方式方法看起来更多了,但是对所谓合适的技术和手段的要求也更高了。不择手段更容易沦为“不折手断”。如果想长成一只雄鹰,在还是个雏鸟的时候,就得爱惜自己的羽毛。

  爱惜羽毛和练习飞行不矛盾,是以一种更严肃、更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历练。这也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都更负责任的态度。拿写作来说,写出来是能写和会写的前提。和前面那位前辈说的一个道理,不管好坏,至少要先写出来。在这里要更进了一步,不要触及污点的界限。

  守住底线,就无需害怕为日后留下一些青涩的回忆。比如乾隆皇帝,热衷于练习作诗,成为今日广大网友眼中他的一大“萌点”。而他也确实通过大量的练习得以在真情实感流露的时候留下了令后人回味的诗句。

  再如,许多网友在贴吧留下过自己的“黑历史”。在不触犯一以贯之的制度和道德标准的情况下,那些因为不同的审美趣味、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而留下的历史,恰恰成为了个人成长的足迹和社会变迁的记忆。想想李清照,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她,真的会嘲笑曾经那个“沉醉不知归路”的自己么?

  

  从贴吧到自媒体,人们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练习”得以发布出来,给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以鼓励,也更容易留下每个人成长的痕迹,甚至成为有朝一日或有利或不利的证据。

  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那句“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似乎更容易让许多仍处在成长中的个体瞻前顾后。总不能因为怕被误解、怕日后打脸就放弃。毕竟一口吃一个胖子的少见。那许多一鸣惊人的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练习。

  离底线远一点,切莫在边缘试探,小心电弧。不要给自己留下污点的机会。时代和社会会允许,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翻看自己那些所谓的“黑历史”,笑着感谢每一次历练收获的鼓励与批评。

  本文首发于央视网《见识》栏目,可关注微信号“央视网”查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